分享

北大藏汉简《老子》:保存最完整的古本,隶书精美,堪称“善本”

 石不言斋 2023-07-20 发布于江西

北大藏汉竹书《老子》,竹简墨书,简长约32厘米,宽约0.8-0.9厘米,约存完简211枚,残简11枚,隶书,每简满行28字,共计约5300字,仅残缺约60余字,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本《老子》。

北大藏竹书《老子》,约书于西汉中期,是典型的汉隶,书法清秀典雅,抄写工整精善,堪称汉代“善本”。

一、北大藏汉竹书《老子》的发现及其历史价值

2009年初,北京大学接受捐赠,获得了一批从海外回归的西汉竹简。这批竹简约3300余枚,此批竹简全部属于古代书籍, 不见簿籍、律令等官府文书档案,也不见遣策、书信等私人文书 , 因此可称之为“西汉竹书”。

这批竹书的内容极为丰富,含有近20 种古代文献,基本涵盖了《汉书・艺文志》所划分的“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大门类 ,是迄今所发现的战国秦汉古书类简牍中数量最大的一批。

竹书有《苍颉篇》、《老子》、《周驯》、《反淫》、《日书》等,还发现了《赵正书》。“赵正”即赢政,《史记・秦始皇本纪》记:“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庄襄王死,立为秦王。”。该书围绕秦始皇死直至秦亡国的历史,记述秦始皇、李斯、胡亥、子婴等人的言行,部分段落见于《史记》的《蒙恬列传》、《李斯列传》, 但文句不尽相同,可能是司马迁撰写《史记》时的参考之一。

还有医书,约存竹简710多枚,包含180余种古代医方,记载了内科、外科、五官科、妇产科和儿科等多个科目疾病的治疗方法,其中有篇名《秦氏方》,据推测“秦氏”有可能就是战国时的神医扁鹊(姓秦名越人)。

竹书资料十分珍贵,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竹书中有“孝景元年”(公元前156年)纪年,简文用比较成熟的汉隶书写,专家推测这批竹简的抄写年代多数当在汉武帝时期,可能主要在武帝后期,下限亦应不晚于宣帝。

北大西汉竹书中的《老子》,是继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 甲本、乙本以及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之后,从地下出土的第四个简帛《老子》古本,几年来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据《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本卷整理者韩巍副教授介绍,西汉竹书《老子》 的特点和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竹书《老子》现存竹简221枚,5300余字,其残缺部分仅60余字,是保存最为完整的简帛《老子》古本。

2、在竹书《老子》两枚竹简的背面写有“老子上经”和“老子下经”篇题,这是《老子》书名在出土简帛中的首次发现,也印证了有关《老子》 称“经”的文献记载。“上经”相当于传世本《德经》,“下经”相当于传世本《道经》。

3、保存了完整的篇章结构,共分77章,与传世81章本《老子》不同,其中“上经”44章,“下经”33章,为探讨古本《老子》分章问题提供了宝贵资料。

4、不少文句对《老子》一书的校勘很有帮助。

5、书法优美,抄写精善,堪称汉代“善本”。

总体看来,西汉竹书《老子》的文本形态介于帛书本与传世本之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处于“定型”阶段的完整而精善的《老子》古本,使我们对《老子》一书产生、发展、定型的过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二、北大藏汉竹书《老子》的书法艺术特色

西汉中期是隶书走向成熟定型的阶段,北大藏西汉竹书正处于这个阶段,对研究隶书的演变和汉字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

北大藏西汉竹书,应是作为当时传世典籍来抄写阅览并留存的,因此,必然选当时善书者为之抄录,从其书法来看,整体风格工整精妙,或古朴典雅,或刚劲凝重,堪称汉隶精品。

竹书《老子》书法可称西汉隶书的代表之一。其书写自然,字形方扁,笔法上使用圆笔法,蚕头燕尾,波磔明显,字体中宫紧缩,四体开张,体势略向右上方倾斜,排列来看,字距疏,行距密,颇有现代隶书章法味道。字体清秀飘逸,颇具特色,与东汉《乙瑛碑》、《礼器碑》有些类似,堪称西汉隶书艺术的瑰宝。

参考文献:1、朱凤翰、韩巍、陈侃理《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概说》,《文物》2011年第六期49-56页;2、孙晖《从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管窥西汉隶书发展》,《书法》杂志2013年第7期34-43页;3、《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 [ 贰]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2月;4、《秦汉简帛名品(上)》,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年8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