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大学藏西汉简《老子》

 阿庆1120 2019-03-04

北京大学在2009年接受了一批捐赠品,这是一批从海外回归的西汉竹简。这批简其中完整的大约有1600余枚,加上残简总计有3000多枚。整批简全为竹质,书体全为隶书,墨迹清晰,书写精美,内容丰富。

在出土的简牍中,竹简上的文字通常要比木简水平高,而且典籍类文献通常是抄在竹简上,当然这与编连有一定关系,因为竹简薄,编连后卷册不会太粗太沉重,木简不容易做到又薄又轻。

北大入藏的汉简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说涵盖了《 汉书·艺文志 》所载'六艺 '各个门类。这对研究先秦秦汉史,以及古代思想、科学、医学、书法等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目前北大汉简已经全部公布完毕,共发表了五卷,最先发表的是第二卷《老子》。

到目前为止,出土的《老子》已经有四种:第一种和第二种是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甲乙两种版本的《老子》;第三种是湖北荆州郭店楚简《老子》;第四种就是北大藏汉简中的《老子》。北大汉简《老子》现存完整简176枚,残断简105枚,拼合后总计211枚,共5200多字,是四种古本《老子》中字数最多、保存最完整的版本。

北京大学藏西汉简《老子》

北大汉简《老子》分上、下两篇,简背后题有“老子上经”、“老子下经”。上经相当于传世本的《德经》,下经相当于传世本的《道经》。以前传世文献的《老子》标题有《道经》、《德经》,但北大汉简《老子》称上经、下经,这是在出土文献中的首次发现。全书保存了《老子》完整的篇章结构,共分77章,为研究古本《老子》分章问题提供了宝贵资料。

北京大学藏西汉简《老子》

从战国时期湖北荆州的郭店楚简本《老子》,到秦末汉初马王堆帛书甲乙本《老子》,再到西汉中期的北大汉简《老子》,然后是传世魏晋时期的王弼本《老子》,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不同年代《老子》版本序列。这对探讨《老子》形成和演变也有着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北大汉简《老子》的文句、用字与传世本和其他出土《老子》有很多不同之处,已经有不少专家指出差异。这种差异对研究《老子》成书及字词的历史变化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文字和书法角度来说,北大简《老子》抄写精美,也完全可以作为书法史上西汉中期的代表,这对书法研究同样有重要参考作用。

北京大学藏西汉简《老子》

北京大学藏西汉简《老子》

北京大学藏西汉简《老子》

北京大学藏西汉简《老子》

北京大学藏西汉简《老子》

参考文献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简(贰)》,上海古籍出版2012年。

《北大藏西汉竹书<老子>价值重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