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 文/习古文化 今天再读一首由四字短句组成的曲词。 四字短句(非四言诗),往往给人一种和美典雅之感。 我们比较熟悉的如“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等。 张可久似乎比较偏爱这种形式—— 人生可怜,流光一瞬,华表千年。 兴亡遗恨,一丘黄土,千古青山。 僧参百丈,雪深半尺,梅瘦三分。 恼余归思,花前燕子,墙里佳人。 门前朝暮,无情秋月,有信春潮。 荷花十里,清风鉴水,明月天衣。 …… 散曲小令“人月圆”中就有很多这样的四字句,所以张可久写了许多“人月圆”。今天我们读的叫《人月圆·春日次韵北曲聊乐府续集吴监》: 人月圆·春日次韵北曲聊乐府续集吴监 元·张可久 罗衣还怯东风瘦,不似少年游。 匆匆尘世,看看镜里,白了人头。 片时春梦,十年往事,一点诗愁。 海棠开后,梨花暮雨,燕子空楼。 ![]() 简析 题目很难懂,诗词君琢磨了半天,“北曲聊乐府”是什么东西?还“续集”,“吴监”?吴监是人名吗?网上通行版本皆如此作,真让人费解。后来几经查阅,诗词君终于搞懂了:“北曲聊乐府”应作“北曲联乐府”,这是张可久的散曲集名。在此之前,张可久已出版的散曲集有《今乐府》《吴盐》(注意不是“吴监”)《新乐府》等。将其已刊集子合编,故名《“联乐府”(新乐府、今乐府)续集吴监》。至于“北曲”,则指散曲,又叫北乐府。而“春日次韵”才是小令的题目,次谁的韵,已不得而知。所以,题目应为“人月圆·春日次韵”,后面“北曲联乐府续集吴盐”是本曲所在的集子名,本不应缀于此处。 接下来再说说张可久。张可久一生致力于词曲的创作,是元代最多产的散曲大家。多产容易跟良莠不齐扯上关系,但张可久例外。同时代的人这样评价他:“才华压尽香奁句,字字清殊”(高栻),注意,不是句句,而是字字,放大了看也让人挑不出毛病。不但如此,他的散曲在整个散曲史上,都被视作典范。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有句古语叫“诗穷而后工”,张可久能写出如此多而精的作品,他的人生是否一定“穷”(困顿,不得志)呢?在这点上,张可久未能例外。为了那半纸功名,他长期游荡江湖,尝尽世间悲辛,活成一个“十年落魄江滨客”。据说他七十多岁时还在做“昆山幕僚”,但挣扎一生,还不是“几度雷轰荐福碑”?失意的仕途,让张可久把心思转向对隐居生活的关注,对大好年华的赞赏。 ![]() “罗衣还怯东风瘦,不似少年游”,首二句即抒情,谓人老体弱,身着罗衣,已抵挡不了春寒的侵袭,不像年少时在东风中恣意游荡,浑然不觉春寒之料峭。接着三句“匆匆尘世,看看镜里,白了人头”承“不似少年游”写当下境况。“看看”是转眼间之意,与“匆匆”照应,写尽韶华易逝之感。 接着三句“片时春梦,十年往事,一点诗愁”以“梦”串起往事。“片时”与“十年”,一短一长,对比鲜明。“春梦”谓美梦,多指与男女情事有关的梦。唐代诗人岑参曾作《春梦》,称“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张可久的“片时春梦”即本于此。“十年往事”,大概是不堪回首的悲辛之事,如今都化成了“一点诗愁”。 最后“海棠开后,梨花暮雨,燕子空楼”以景结情。海棠开后,梨花绽放,暮雨中的梨花,清丽可人,像极了梦中的佳人。可惜,一梦醒来,不知美人芳踪。“燕子空楼”用关盼盼之典,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称“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传达出怅惘之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