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乡品读|【吴育红】上善如水

 文乡枞阳 2023-03-25 发布于安徽

文:清风明月|诵:江道雁
读《老子》,翻至上篇道经之第八章,不禁被下面的这段文字所吸引。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如果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其文大意就是:
崇高的善人就好像水。水具有种种美德,它滋润万物有利于它们生成,而又不和万物相争,保持平静的姿态,处在人人都厌恶的低下地方,所以水性接近于“道”理。善人居处如水一样顺乎自然,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如水一样静默深远、善于保持沉静,待人如水一样润泽万物、善于效法上天,说话如水一样堵止开流、善于遵守信用,从政如水一样净化污秽、善于理政治国,处事如水一样随物成形、善于发挥才能,行动如水一样涸溢随时、善于随顺天时。因为他具备七善而成为上善,与万物无争,所以没有怨咎。
掩卷沉思,思绪翻飞,画面穿越时空,定格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那个剑拔弩张,尘烟四起的年代。
据说孔子十分仰慕老子,他曾多次对弟子们说老子博学而睿智,不仅博古通今、通晓仁义礼乐之道,还能传授人提升德行修养的要领。孔子对老子怀着崇敬之情,一直希望能有机会亲耳聆听老子的教海。
终于有一次,孔子成行,得以拜会仰慕已久的老子。老子见孔子和弟子们千里昭昭来拜访自己,非常高兴地接待了他们。那叫一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啊。
欢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终于到了分别的时候,孔子不得不依依不舍地辞别老子。老子送孔子一行,送啊送啊,一直送到了黄河岸边。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孔子站在岸边,看见河水滔滔不绝,朝着远方奔去。他触景生情,不觉悲伤地感叹道:“时光是多么易逝啊,而人生又多么像这眼前的流水。黄河水昼夜不停地向远方奔去,时光一去再也回不来了。”
老子听罢,不觉一笑,指着黄河水,对孔子说:“你何不以水为师,学学水的大德呢?”孔子看着黄河,问道:“水有何德?我该向它学些什么呢?”老子说:“这世上最完美的大德上善就像水一样,具备水所有的品性。水滋润万物却不和万物争高,人和树木朝着高处攀爬生长,水却独自朝着河谷、坑洼的低处流淌,所以江河与海洋可以容纳百川,成为河谷中的王者。它看似居于低位,却具备与世无争的谦卑之德,能承载、能包容;它看似柔弱,却具备百折不挠的柔德,能滴水穿石、以柔克刚!”
孔子听了老子的话,恍然大悟道:“听您一席话,我茅塞顿开。众人都急争上游,水却独处低位;众人都去占据安全、平稳的地势,水却勇赴险滩;众人都向往洁净、远离浑浊,而水却包容混沌与污浊。水所选择的尽是人所厌恶弃绝的,与万事万物相让不争,这原来正是上善如水啊!”
嘀嗒,嘀嗒,淅淅沥沥的雨声透过门窗撞击着我的心房。这灵动的声音,响亮而又神奇,伴随着两位圣贤的对白在大自然中回旋荡漾。
刹那间,脑海闪过几月前写的一首分行:
水流千里,于低处盘旋回荡
行至高处的我们
似乎从未与它持平
钟乳石,具象于阅历之中
用向下的水滴,完成向上的诉求
我们充当发现者和观赏者
如梯田的边石堤坝一般
层层分理,藏在内部的天空之境
置于外部的现实之域
一段流水,两重天地
内部充盈而外部豁达
追问流水像追问我们自身
站在流水上方,流水行在低处
镜子般——

照着我们的来处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