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0年毛远志去世,丈夫整理遗物时发现一封残信,打开后让人泪目

 古稀老人赵 2023-03-25 发布于北京

1990年,毛主席的侄女毛远志去世后,她的丈夫曹全夫在遗物中找到了一份残破的书信。

曹全夫小心翼翼地展开信件阅读,发现写封信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毛主席。

文章图片1

毛主席

写封信虽然已经只剩下了残角,但从仅剩的文字中曹全夫依然可以清晰感受到毛主席对晚辈的呵护和冀望,顿时泪如雨下。

原来,这是一封“批准结婚”的信。

革命者后代的艰苦童年

1945年10月13日,毛主席结束了在重庆和国民党蒋介石的和平谈判,安全回到了党的大本营延安。

听说毛主席平安归来了,延安军民无人不欢欣鼓舞,毛远志更是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因为对她而言,毛主席不仅是党的重要领导人,更是有血缘的亲人。

文章图片2

她的父亲,是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毛主席是她的亲伯伯。

毛泽民一直负责着我党的经济工作,常年为党和军队筹措费用而在外奔波,根本无暇顾及家乡的妻女。

毛远志一生只见过父亲两次,其余时间都跟着做地下交通员的母亲王淑兰艰难生活。

她跟着母亲进过监狱,做过有钱人家的童工,还当过富贵少爷的童养媳,尝遍了世事艰难。

直到1938年春节后不久,被党接到延安毛主席身边,她才终于脱离了苦海。

文章图片3

毛远志

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毛远志感受到了来自亲人的关怀爱护,内心缺失的亲情也被一点点补足了。

她看着身材魁梧挺拔、面容慈祥的伯伯,脑海中想象着许久未见的父亲的模样,心中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也有了更加远大的志向。

“我想参加八路军,不然就去抗大学习。”

第一次见面,毛远志便如此对毛主席说。

毛主席没有马上答应她的请求,而是在纸上写了五个常用字,递给她认。

文章图片4

毛远志看着纸上的墨迹一脸茫然,生活艰苦的她根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所以长到十六岁了还是个“睁眼瞎”。

毛主席很快便安排毛远志去鲁迅小学学习文化知识。

毛远志自己非常争气,为了不给伯伯和父亲丢脸,不分白天黑夜地埋头苦读,因此还落下了头疼的毛病。

在学习期间,毛志远遇见了在延安医院养病的曹全夫。

文章图片5

曹全夫

曹全夫出身于山东安丘的名门望族,很小的时候就参加了革命。

他在抗大上过学,也在前线打过仗,理论和实践经验都非常丰富。

毛远志知道曹全夫博学多才,常常向他请教问题。

而曹全夫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仅把整本《新民主主义论》讲解得头头是道,甚至还教会了毛志远打太极拳。

在长期的相处中,两人产生了感情,开始了正式的交往。

靠着自身的努力和曹全夫的帮助,毛远志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学完了别人五年才能学完的课程,实现了从目不识丁到有文化有素质的华丽蜕变,顺利进入到军委二局做机要工作,像她的父辈那样为党和人民工作。

时间一晃七年过去了,侵略的日寇缴械投降,毛主席为了国家和平远赴重庆和蒋介石进行谈判。

文章图片6

毛主席启程前往重庆时,毛远志的心就犹如被扔到了沸腾的油锅上,时时刻刻都饱受着煎熬。

直到飞机载着毛主席安全降落在延安,她日夜焦虑的心情才总算得以平复,欣喜地拉着对象曹全夫去枣园看望伯伯。

毛主席看到三人前来来心情大好,特意请炊事员做了一大碗扣肉来招待,大家热热闹闹地吃了顿饭。

吃完饭的第二天,毛远志的一封“表决心”的信,就送到了毛主席的手上。

文章图片7

毛主席亲批“结婚信”

1945年10月14日清晨,天边的太阳还未露面,一夜未眠的毛远志匆匆赶到曹全夫居住的窑洞,要他和自己一起写一封信,表明要响应党的号召,和大家一起到东北去创建新区的决心。

写完后,毛远志将信郑重其事地交给了自己的堂嫂——同时也是《解放日报》印刷厂的工作人员胡觉民,请她转交给毛主席。

交完信,毛远志的脸突然一阵绯红,凑在胡觉民的耳边说了句悄悄话,请她一定要把话带到。

胡觉民听了后嘴也乐开了花,拔腿就往毛主席住的窑洞去,笑意盈盈地把信递给了他。

文章图片8

毛主席看了信后很是安慰,对毛远志想去东北的想法非常认可。

胡觉民又笑着说出了毛远志的另一个愿望,那就是想和曹全夫结婚组成革命家庭。

原本这件事情,毛远志前一天就想对毛主席说,然而一件突然知晓的噩耗却打乱了她的计划。

前一天吃饭时,余建新突然想起许久未有消息的毛泽民,便向毛主席询问他的情况。

文章图片9

毛泽民

其实毛泽民早已经在新疆牺牲了,早就知晓此事的毛主席担心毛远志伤心,一直极力隐瞒此事。

直到此刻,他知道再也瞒不下去了。

毛主席的脸上陡然换了一种神色,叹了口气说:

“他已经被反动派杀害了。”

文章图片10

饭桌上顿时一片死寂,毛志远更是惊在原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她生命中的每一天在盼望和父亲相聚,可谁知最后等来的却是天人永隔。

毛远志无法抑制悲伤的情绪,躲到里间窑洞里放声痛哭起来。

断断续续的哭声传来,更激起了毛主席心中那份酸楚,让他不得不回想起弟弟为了供自己在长沙上学,任劳任怨侍奉父母,在家乡种田卖粮筹学费……想到这些,他的眼眶也湿润了。

哭了一场后,毛远志重新振作起来,她知道革命总会有牺牲,虽然自己不能再和父亲相见,但身上的革命担子不能卸下。

她擦掉眼泪,整理好衣服,重新走进了毛主席的办公室,郑重地表示自己能挺得住,又说明了自己想去支援东北的事情。

文章图片11

毛远志

毛远志所表现出来的坚强让毛主席非常欣赏,耐心地嘱咐毛志远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记要依靠组织,不能搞任何特殊。

这天晚上,深受打击的毛远志别夜未眠。她想到革命牺牲的父亲,想到和自己一样失去了挚爱亲人的伯伯,于是将心头涌出千言万语写成书信,托堂嫂胡觉民连同婚事的消息一齐带给毛主席。

毛主席在饭桌上就看出了毛远志和曹全夫的感情。为了全面地了解他,毛主席一边吃饭一边问了他许多关于曹全夫的问题。

了解到曹全夫多年的革命经历和革命思想后,毛主席在心中默默表示了对他的认可,微笑着给他夹了一大块扣肉。

如今两人又来正式征求意见,毛主席更是高兴非常,立即提笔写了一封回信,表示同意两人结婚。

不仅如此,毛主席还送了一件皮大衣、一屁温顺的棕色老马给毛远志做新婚贺礼。

文章图片12

图左为曹全夫,毛远志

得到了亲人的认可,毛远志和曹全夫高高兴兴地去办好了结婚手续,两人正式结成了夫妻,等着和部队一起北上去东北新区。

不料这封毛主席的亲笔信却成了二人行路的最大阻碍。

当时的国内情况十分复杂,尽管我党在积极寻求和国民党的合作共识,但蒋介石等人仍然野心勃勃妄图对中国实行独裁统治,共产党人仍然需要小心应对国民党散播的白色恐怖。

而毛志远和曹全夫正准备随部队长途跋涉从延安去往东北新区,途中必然要经过很多国统区,如果他们随身带着毛主席的亲笔信,身份很容易被国民党反动派识破。

为了确保安全,曹全夫和毛志远只好将信纸裁开,只保留左上一角以作纪念。

虽然只留下了信纸的一部分,但毛远志仍然是视之如宝,小心翼翼地把它珍藏了起来,这一藏就是几十年。

文章图片13

毛远志从不将信示于人前,也从来没对任何人讲过自己和毛主席的亲人关系,就连她的孩子们,也是在她去世之后,才知道有这样一封信的存在。

而毛远志之所以这样做,和母亲王淑兰的一句嘱托有关。

隐藏几十年的亲情

“伯父干的是国家大事,你到延安后要少去打扰他……”

离家去延安之前,母亲王淑兰曾这样对毛远志叮嘱道。

同为革命者的她,明白毛主席身上的担子有多重,所以她一再嘱咐毛远志,不可因为个人原因去打扰毛主席。

毛远志一直将母亲的话牢记在心。

文章图片14

王淑兰

在延安时,为了不打扰伯伯的工作,只要毛主席不叫自己去,她就忍着思念不去。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志远曾经到香山双清别墅看望了伯伯,从那以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她再也没有去看望毛主席,就连问候的家信也没写一封。

这并非是因为她不挂念伯伯,而是因为她清楚的知道,身为一国领导人的毛伯伯每天不仅需要处理大量的公务,还要经常接见外宾,几乎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闲时间,自己的出现只会打扰工作,影响伯伯休息。

所以即便在朱德身边工作的丈夫平时就住在中南海,并且还持有进入毛主席住所丰泽园的特别通行证,毛远志也从来没有“走后门”去看望毛主席。

文章图片15

毛远志

尽管不能经常见面,但毛远志和曹全夫还是把对主席的敬爱和亲情都化成了无声的行动,一直默默承担着许多毛家的家事,为主席分忧。

他们和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女儿李敏、李讷等人和一直保持着热络亲近的关系,还一手操办了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的婚礼。

毛主席七十岁寿辰这天,毛远志再也不能抑制自己的思念,带着丈夫曹全夫和小女儿曹立亚早早地去往了中南海颐年堂给伯伯拜寿。

毛主席看到毛远志来了,眼神忽然亮起来,高兴地招呼她走到身边来,又关怀地问她头痛病好了没有。

头痛的毛病是毛远志在延安学习的时候落下的。

文章图片16

毛远志晚年

为了在革命工作上不落人后,也为了不给父亲和伯伯丢脸,毛远志在学习和工作上非常拼命,头痛就成了家常便饭。

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想到伯伯还记着自己身体上的小病痛,她的眼眶里顿时盈满了泪,快步上前握住了伯伯的手。

为了不打搅伯伯休息,吃过晚饭后毛远志便准备离开。

毛主席恋恋不舍地拉着毛远志,对她生活和工作问了又问。

聊天时,毛远志细心地发现毛主席有些伤风感冒,立马从身上翻出一小包艾绒和艾卷,点燃后放在毛主席的手部穴位上灸。

毛主席静静地坐着享受这片刻的温情,心中充满了感动和幸福。

之后,毛主席还高兴地和亲人们照了好几张合照。

这也是叔侄俩的最后一次会面。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因病去世,听到这则噩耗后,毛远志悲痛万分。

此后的日子里,每当毛远志思念伯伯,她就会翻出那封只剩下一个角的信来看一看,眼泪就不知不觉地滑落了下来。

每年到毛主席的诞辰和忌日,毛远志都会带着曹全夫都会到纪念堂去祭拜主席。

文章图片17

毛主席纪念堂

为了不引人注目,他们每次都悄悄来去,从不在签名簿上留名。

“不靠家庭,不搞特殊”。

这是当年毛主席给他们的临别赠言,也是毛远志和曹全夫一直恪守的家庭准则。

他们本分工作低调行事,从来不对外说和毛主席的关系。

文章图片18

毛远志和曹全夫先后生育了三子一女,因为担心孩子们会因为家庭背景而产生优越感和特权思想,所以两人从来不提和毛主席的关系,还将和毛主席的珍贵合影以及那封信一起锁在柜子里。

直到1990年,毛远志肝癌恶化,她预感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才找来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儿子曹宏,通过录音记录的方式讲述了毛主席对自己的关爱和教导。

口述完不久,毛远志便与世长辞,享年68岁。

在为毛志远整理遗物,孩子们又发现了毛主席所写的这封书信和合照,这才了解了毛主席和母亲毛远志之间的动人亲情,不由得热泪盈眶。

此后,曹宏将母亲生前的录音材料进行了整理,写出了一篇纪念毛主席的文章《怀念伯伯毛主席》,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