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要发展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这是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在内容中明确提及具体船型。这翻译一下就是,中国要造很多艘大船,专门在船舱里头养鱼。这不仅仅是海水养殖技术的进步,更是涉及到造船业,气象观测等多学科进步的综合体现。
▲2013-25《中国梦—国家富强》邮票(4-3)辽宁号航空母舰
首先投入使用的这艘“养殖工船”有多大呢,长度为249.9米,其排水量约13万吨,比两艘辽宁舰的排水量还要多。但这船真的是一艘渔船,专门用于养鱼的船,要知道其投入运营后,每年能够收获370万公斤,约等于查干湖一年的收获。

▲国信1号
其次我们要知道,中国是最大养鱼国,中国人餐桌上食用的鱼类,绝大多数还是靠我们自己养殖的。其中淡水养鱼,每年要收获3000多万吨,而海水养殖,在考虑海岸情况下,多数在近海鱼排,海水网箱等条件下养殖,一年也就约200余万吨。其中淡水养鱼,在水流、饵料投放等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淡水养殖的密度是每1公斤/m³、海水网箱养殖密度是10公斤/m³,而“国信1号”可以做到近100公斤/m³。

▲来源:央视新闻
最后这是一艘船,可以移动。所以既可以使用新鲜海水养殖,免去内陆养殖海鱼使用的海水过略环节,降低养殖成本;更可以驾驶到水温适宜的环境,让船舱内的鱼更适宜的生长;最重要的是,其可以躲避台风等极端天气影响,獐子岛的海参默默点个赞。

▲来源:央视新闻
更主要的是,这不仅仅是一艘养殖船,其可是叫做“养殖工船”,是一个移动的海产品加工工厂。其从船舱中打捞上的新鲜鱼获可以直接海水冰浆进行保鲜,未来可以服务渔民,让其出海收获拥有更多鲜美。让浩瀚的大海变为中国人渔田,守护了中国人摄入蛋白质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