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出师表》中评价曹操:“四越巢湖不成”,分别是哪四次?

 四地闲夫 2023-03-25 发布于山东

南乡子(杨慎)

携酒上吟亭,满目江山列画屏。

赚得英雄头似雪,功名。虎啸龙吟几战争。

一枕梦魂惊,落叶西风别唤声。

谁弱谁强多罢手,伤情。打入渔樵话里听。

《后出师表》中评价曹操:“四越巢湖不成”,分别是哪四次?

在《后出师表》中有一句话:“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结合前后语境,当为诸葛亮为自己的第一次北伐失败进行开脱。当然《后出师表》的作者历来存在争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集》均未记载《后出师表》,而处置吴人张俨的《默记》,有说法是东吴权臣诸葛恪想要北伐,但是受到其他人的很大阻力,所以搞出这样一个伪作,再“引用”其中的话作为自己北伐的支持。

《后出师表》中评价曹操:“四越巢湖不成”,分别是哪四次?

不过无论是诸葛亮还是诸葛恪弄的,总归是在三国时期,里面的内容与汉末三国时期早期发生的事情,理应没有太大的出入。按照《武帝纪》中的记载,曹操也确实“四越巢湖”,三次与孙权在濡须水一带发生战事,印证了“四越巢湖不成”的说法。下面小编就来说一说曹操的这四次越过巢湖的军事行动。

《后出师表》中评价曹操:“四越巢湖不成”,分别是哪四次?

一越巢湖:不战自退

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爆发了“赤壁之战”,结果是曹操惨败,孙权和刘备瓜分了曹操吐出来的荆州。有说法曹操经历了“赤壁之战”的失败后无力再南下进攻荆州、扬州,只能将目光投向名义上投靠、实际上仍然有相当独立性的关中各军阀,于是才有“潼关之战”。

这个说法对也不对。一方面曹操确实是没有希望再像“赤壁之战”那样顺利占据荆州,而后顺流南下;但另一方面曹操也没有说将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西北方。

《后出师表》中评价曹操:“四越巢湖不成”,分别是哪四次?

在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三月,曹操就再一次南下到谯,在这里制造舟船、训练水军;经过四个月的训练,到七月份曹操从涡水到寿春,再经由肥水到孙权心中一生的痛,就是合肥。合肥与孙权所依仗的长江之间就有巢湖,巢湖到长江又有曹操心中一生的痛——濡须水。

这一带是曹操和孙权后来长期胶着的战场。当然这是后话。这一次曹操率军到合肥,直逼孙权的长江防线,但是却没有演变成“赤壁之战”甚至后来“濡须之战”那样的战役。曹操在十二月自己撤退了。只有张辽、臧霸、夏侯渊、于禁、张郃等人与江淮一带的雷绪、梅成、陈兰等势力,在这个过程与江东集团有过一些冲突。但是毕竟没有控制巢湖以及濡须水,从而渡江进攻孙权,所以是一越巢湖不成。

《后出师表》中评价曹操:“四越巢湖不成”,分别是哪四次?

二越巢湖:“春水方生,公宜速去”

曹操二越巢湖,就是第一次“濡须之战”。时间在建安十七年到建安十八年之间(即公元212年到213年)。曹操已经取得了“潼关之战”的胜利,控制了关中地区,回过头来继续对付孙权。在吕蒙的劝说下,孙权在濡须水上建筑了濡须坞,加强了濡须水的防护。双方在这里相持不下,各有胜负。

《后出师表》中评价曹操:“四越巢湖不成”,分别是哪四次?

曹操攻破了孙权在江北的一个营垒,俘获了都督公孙阳,应该是江北部的都督;而孙权也趁曹操渡水到水中洲的时候发动袭击,按《吴历》的说法俘获三千人,消灭数千人,不知道有没有夸张的成分。不管怎么说,双方各有胜负,谁也奈何不了谁。到建安十八年大概二月的时候,春水上涨,水利偏向于江东集团一方。孙权给曹操写信:“春水方生,公宜速去。”于是曹操撤军。

《后出师表》中评价曹操:“四越巢湖不成”,分别是哪四次?

值得一提的是,“生子当如孙仲谋”与“草船借箭”的原型就是在第一次“濡须之战”中。《吴历》中记载在两军对峙的时候,孙权亲自乘小船到曹操军队前查看军情,曹操禁止部队放箭,孙权平安返回。曹操看到孙权部伍整齐、军容严肃,不由得夸赞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顺便骂了一下刘琦或者刘琮)。”

又有《魏略》记载,孙权乘坐大船来挑衅曹操,曹操令军队放箭,由于船身中箭太多导致失去平衡,孙权于是令船的另一面中箭,最后回到军营。这件事在《三国志平话》中安排到“赤壁之战”中,主人公成为周瑜,并且已经有“借箭”的影子;后经过《三国演义》的再次加工,成为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后出师表》中评价曹操:“四越巢湖不成”,分别是哪四次?

三越巢湖:甘宁百骑劫营

曹操三越巢湖,是第二次“濡须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七月到十月。这次交兵的原因,应该是孙权在同年发动的“皖城之战”。曹操所置庐江太守朱光联合江东鄱阳郡山越首领对抗孙权,于是在吕蒙的劝谏下,孙权亲自率军进攻皖城,在张辽救援未到的情况下迅速解决战斗。

从战术上来说,这场战役是孙权打得比较漂亮的进攻战;从战略上来说孙权重新控制皖城,在与曹操争夺淮南地区的战争中有了一块江北的基石(虽然位置比较偏,进攻端的重要性无法与合肥相比),也加强了对鄱阳郡的保护。曹操发动的第二次“濡须之战”,就在“皖城之战”之后不久。

《后出师表》中评价曹操:“四越巢湖不成”,分别是哪四次?

按《江表传》记载,第二次“濡须之战”中规模合计四十七万(当然有水分),规模不可谓不大。不过这次战役和上一次一样,同样是双方相持,最后作为进攻方的曹操主动撤军。在这次战役中,甘宁的表现非常突出。

甘宁作为前锋,受到孙权命令突袭敌营。甘宁挑选部下百人,连夜闯入曹操军营,斩杀曹军数十人后撤退。这次“百骑劫营”的战果自然不能左右第二次“濡须之战”的整个胜负局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曹操的士气,利于江东军队的防守。

《后出师表》中评价曹操:“四越巢湖不成”,分别是哪四次?

四越巢湖:英雄迟暮

在建安二十一年冬到建安二十二年春(即公元216年到217年),曹操发动了第三次“濡须之战”。建安二十年(即公元215年)曹操已经取得了汉中之地;建安二十一年孙权发动了第二次“合肥之战”,被张辽等人击退。曹操发动这次战役是基于西北、西南地区控制进一步稳固的情况之上,对淮南地区重新受到孙权威胁的一次反应。

《后出师表》中评价曹操:“四越巢湖不成”,分别是哪四次?

孙权方面令吕蒙、蒋钦、朱然、周泰、徐盛等人到濡须对抗曹操。吕蒙用一万张强弩射退曹操军队,另外还有一次成功的出击曹操前部的战役。从《三国志·吴书》中找到的记载,都是孙权一方的胜利(董袭死于楼船倾覆可能是这次战役,也有可能是前两次“濡须之战”)。

但是最终结果是孙权派遣徐详向曹操投降。这也是从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之后孙权再度向曹操臣服(虽然这种臣服并不是出于真心的)。

《后出师表》中评价曹操:“四越巢湖不成”,分别是哪四次?

濡须坞久攻不下,孙权已经给曹操送上台阶,曹操于是接受投降撤军。从第三次“濡须之战”之后,曹操没有再进行战略上扩张的战役,甚至在“汉中之战”的失败后失去在益州至关重要的汉中盆地,让刘备获得立国的基础;在另一场防守战“襄樊之战”前期的失利后甚至想迁汉都于河北,一旦实行的话,曹操的势力可能会受到巨大的削弱。

直到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220年),除了被动防御以外,曹操都在紧锣密鼓加快篡夺汉室的进程。可以说曹操心中已经失去了平定天下的志向,有几分英雄迟暮的味道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