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5年毛主席表态:杨成武可不授上将!他听后没失望,反而挺高兴

 冬不拉拉 2023-03-25 发布于安徽

1955年,一场令世界瞩目的新中国大授衔仪式,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

彼时,将星云集,功勋卓著的将领比比皆是,评衔工作想要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显然是不可能的。为此,毛主席、周恩来等人,率先发挥表率作用,不参与此次评衔,将更多的机会留给其他的人。

图片

尽管在毛主席和周恩来的带头下,不少离开军队的功臣都决定不参加评衔,但军中的将帅依然有很多人的资历和军功差距不大,一时间难以分出高下来。

就以杨成武为例,按照他的军功和资历来算,评上将衔几乎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即便如此,毛主席却还是亲自找了他谈话,当面向他表态:“你杨成武是可以不授上将军衔的……”

当时有一些将领,因为对自己的评衔不满,没少发牢骚讲怨言,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但杨成武听了毛主席的话以后,却丝毫没有不满的情绪,反而还显得挺高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相识已久

杨成武与毛主席很早就相识了,早在1929年,杨成武当赤卫队员的时候,时任少年先锋队队长的杨成武就与毛主席在长汀县城见了人生的第一面。当时杨成武年纪虽小,却已经两次缴过民团的枪,令毛主席大加赞赏。

1935年8月,红军长征途中,当年的赤卫队员已经成长为团政委。杨成武在这一年接到毛主席的召唤,第一次当面领受任务,被毛主席任命为红军过草地的开路先锋!

1948年4月,毛主席再次召唤杨成武,这次见面时,杨成武已经是晋察冀野战军第二政治委员。由于当时解放战争的局势逐渐出现逆转,解放军化被动为主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东北地区的战局也就显得愈发重要了。

毛主席计划在这个关键时期秘密去一趟东北,希望杨成武能够肩负起护送他秘密进入东北的重任。尽管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该计划最终被取消,没能成行。但毛主席对杨成武的信任之深,也足可以通过此事看出一二了。

时隔三个月以后,杨成武再次接到电令,要求他和聂荣臻司令员一起前往中央接受任务,在西柏坡再次面见毛主席。这一次,接见杨成武的不仅是毛主席一人,而是五大书记同时接见。

毛主席见杨成武和聂荣臻后笑容满面,亲切地给他们分别倒了一杯水,又各自装了一盘糖果。随后,毛主席将东北即将展开战略决战的意图详细的讲了出来,希望杨成武能出兵绥远,配合东北战局。

毛主席说完这一切后,问杨成武是否有困难?杨成武闻言,立刻站起身表态:“没有困难,保证完成任务。”

图片

杨成武虽然回答的爽快,但事实上真是如此吗?当然不是,出兵绥远的难度如何,毛主席的心中最是清楚。所以,当他听到杨成武的保证以后,没有立刻就将这副重担压在他身上了事,而是反问了他一句:

“这不是当年在毛儿盖过草地,那个时候你带一个 团,不过两千人。现在是个兵团,四个纵 队,还有骑兵师、地方武装、上万的民工。 十多万人都要吃饭呀,能说什么困难也没有?”

确实,此次出兵绥远的决定,不仅不是“没有困难”,反而是困难重重。绥远是傅作义部的老巢,盘踞日久,在当地已经根深蒂固,绝对算得上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傅作义部在绥远坚持做了多年的欺骗性宣传,将解放军的形象在当地群众心中进行妖魔化,导致绥远的群众对解放军的敌意很深。也就是说,在其他地区作战的解放军都是军民一心,在绥远作战则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得到当地群众的支持;

第二,傅作义部在绥远大搞坚壁清野政策,加之当地百姓又不会向解放军提供粮食,一旦双方开战以后,解放军的口粮问题将十分突出。这一点绝非危言耸听,此前晋察冀野战军发兵绥东时,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打仗虽然不怕敌人,却因为吃饭问题始终无法站稳脚跟;

第三,傅作义经营绥远期间,一边以欺骗性手段迷惑当地百姓,一边又以小恩小惠拉拢当地百姓,赢得了他们的支持。同时,傅作义又将自己的家底都投资在了军队的建设和防御工事的修建上,为的就是确保自己的大本营稳固。

最重要的是,当时的军阀都将自己的底盘视为私产,不允许任何人染指。当地的官兵和部分地主阶级,都对傅作义言听计从。一旦解放军与傅作义部开战,这些地方武装一定会站在傅作义一方,也会因为触动他们根本利益而选择拼命。

所以,解放军当时整体的局势一片大好,国民党军的失败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但出兵绥远这步棋,却依然不容易走好。尤其是傅作义部的战斗力并不弱,为了培养董其武部和孙兰峰兵团两个主力部队,傅作义几乎投入了毕生的心血。

若是让这两支部队参加抗日战争,他们或许会因为保存实力而表现不佳。但让他们守住绥远,这些人却会爆发出很强的战斗力,因为他们与傅作义都是一条船的人,利益勾连错综复杂,真的拼起命来,自然会给解放军造成不小的麻烦。

毛主席信任杨成武,所以才决定将如此艰巨的任务交给他来完成。但同时毛主席也担心杨成武,怕他会在进兵绥远时对此战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而在战场上吃亏。所以,在杨成武表达了“没有困难”的态度以后,并不放心,仍然对他叮嘱再三。

毛主席语重心长地对杨成武说道:“成武啊,此次进军绥远事关全局,责任重大。你若想在绥远站稳脚跟,要有饿三天肚子的思想准备和吃两天草的决心。”随后,毛主席又事无巨细的讲解了此次进兵绥远的关键问题,还提出了几点要他务必落实的要求,可谓是用心良苦。

1951年,志愿军第二十兵团组建,毛主席更是直接任命杨成武出任兵团司令员。在杨成武率兵出征朝鲜之前,毛主席又专门找杨成武谈了一次话。

在这次谈话中,杨成武向毛主席保证,自己一定会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决不辱没京津卫戍 部队的名头。毛主席闻言十分高兴,在简易席棚中摆下一桌简单的酒宴。席间,毛主席三次举杯,数次叮嘱,令杨成武心潮起伏,谨记毛主席对他的这番关切。

从毛主席与杨成武之间的关系来看,不难看出杨成武是毛主席的一员爱将。在毛主席的指挥下,杨成武屡立战功,飞夺泸定桥让他一战成名,击毙阿部规秀更是让他名扬天下。虽然毛主席一向不偏私,但杨成武凭借自己的本事能够评上将衔,毛主席也应该为之高兴才对,为何又说出他不评上将也可以的话呢?

图片

毛主席之所以会当面说出这番话,正因为杨成武是他的爱将,他对杨成武很了解。或许别人会因此感到不满,但杨成武一定不会。

不过话说回来,杨成武与毛主席在革命道路上互相信任,因此不会产生不满情绪,这谁都能理解,但杨成武听了主席的话,为何不仅没生气,反而感到挺高兴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毛主席不让杨成武评上将的初衷了,正因为得知此事背后的原因,杨成武才不怒反喜。

1955年的这次授衔,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首次授衔,参加评衔的人无不是功勋卓著的将帅。因此,这次评衔工作的压力其实很大,在评衔过程中遇到了不少老大难的问题,董其武的评衔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董其武的评衔困难之处,主要在于他的身份是起义将领,但功劳又很大。评衔低了,让人觉得起义将领的待遇有区别;评衔高了,又会引起那些红军、八路军时期就参军的将领不满。且不说负责评衔工作的人,即便是董其武本人,很长一段时间都为此感到不安。

就在董其武内心十分忐忑的这段时间,很快传来一个消息,他的评衔结果出来了,授大将军衔。这样的消息令董其武惊喜万分,因为他此前在国民党军期间,最高也不过是中将军衔,如今在解放军中却得到了大将军衔。

但董其武的兴奋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就被心中的不安所取代,病根儿还是在于他的起义将领身份,始终不能让他释怀。董其武因为担心有人对他授衔上将不满,也担心因为自己的原因给组织上添麻烦,思来想去无法坦然接受,遂拿起笔给中央写了一封申请适当调低军衔的信。

毛主席收到这封信以后,了解到董其武心中的苦恼,专门抽时间给他回了一封信,在信中对他进行了安慰。但很明显,董其武对自己这个起义将领的身份始终耿耿于怀,仅凭主席的一封信,恐怕仍不足以解开他心中的这个疙瘩。

即便这次授衔的事情暂时让董其武心安了,但以后难免会再有什么事情让他又产生顾虑,为了解决他的这个心结,毛主席决定召见一个人,这个人便是杨成武。

毛主席见到杨成武以后,开门见山的讲出了董其武存在的问题,希望杨成武能代表自己去见董其武,好好劝劝他,并将自己的意思带过去。毛主席十分明确地告诉杨成武:“你杨成武可以不当上将”,顿了一顿后,又接着说道:“但董其武一定要当上将。”

短短的一句话,却足以表示出毛主席对董其武当上将的坚定态度。杨成武身为毛主席的爱将,又对自身荣誉看得一向淡薄,听到毛主席称他可以不当上将时,也并未在意。甚至在听到毛主席一定要让董其武当上将时,还表现出挺高兴的样子。

董其武当上将,杨成武为什么高兴?一来,在董其武写信给中央之前,杨成武就一直知道董其武心中的顾虑,却始终没想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为此也颇为忧心;二来,杨成武与董其武的关系比较特殊,他们既在战场上指挥军队战斗过,又在抗美援朝期间并肩作战过。

所以,当他听说毛主席肯定了董其武,支持他当上将,才会显得挺高兴。从这一点来看,也能够感受到杨成武将军虚怀若谷,凡事以大局为重,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否则也不会有如此表现了。

图片

杨成武带着毛主席的嘱托,直奔董其武的驻地。两人见面以后,杨成武转达了毛主席的态度,令董其武感动万分,总算是肯接受了上将军衔。后来,9月27日正式授衔时,董其武还专门当面向毛主席和周恩来致谢:“感谢你们对我的恩情”,在当时也传为一段佳话。

董其武的选择

董其武此话绝非虚言,他确实应该感谢毛主席和周总理,因为他在抗战结束后的经历实在特殊,甚至杨成武在与他的对阵中,也在很长一段时期处于下风。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也就意味着抗日战争得来了胜利。全国上下无不为之欢庆,即便是身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的董其武,听闻这个消息以后,也显得颇为兴奋,同时也感觉有些突然。他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

“虽然几年来一直朝思暮盼这一天尽快到来,但是当这一天终于来到之时,不仅是我,就连傅将军也感到有些突然。”

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得固然很突然,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最多让傅作义和董其武感到惊喜而已。

但令董其武没想到的是,蒋介石竟然在此时命他去接收绥东,让他倍感无语,不禁对傅作义抱怨道:“我军未向绥东派过一兵一卒,一直是八路军坚持在那里抗日,如今蒋介石命我们去接收,肯定是要打起来的。”

董其武和傅作义的关系密切,无话不谈,但傅作义心中虽然赞同董其武的想法,却也无可奈何。毕竟,傅作义当时也不敢违背蒋介石的意思,否则他的地位都可能会不保。

果不其然,在国民党军步步紧逼之下,八路军被迫反击,绥远战役就此打响。董其武部一边完成蒋介石下达的受降任务,一边与八路军交战,逐渐感觉力不从心。与此同时,傅作义也有所察觉,若是继续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分散兵力大面积受降,最终可能会被八路军逐个击破。

董其武和傅作义的想法确实是正确的,他们迅速改变策略,回师绥西地区。八路军见状,立刻就猜到了他们的意图,挥师将他们包围在归绥。

董其武和傅作义左冲右突,却始终无法突围。另一边,八路军虽然将他们包围,但一时间也无法将他们歼灭,双方就此陷入了僵持阶段。这样的战局形势,对当时的八路军更为不利,毛主席果断下令撤军,这才让董其武和傅作义侥幸脱险。

事后,董其武还因为守住归绥,得到蒋介石的赞赏。在蒋介石的鼓励之下,董其武在绥远战役以后,又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在张家口战役、察南绥东战役、察绥战役、大同集宁战役等,均指挥国民党军队与解放军在战场上进行了正面对战。

董其武当时虽然对蒋介石积极效力,但国民党站在人民的对立面,失败是早晚的事情。他率兵苦战,也只能是困兽之斗,根本不可能力挽狂澜。因此,被绑在蒋介石战车上的董其武,也逐渐走向败亡的深渊,令他内心焦虑不安。

图片

走在历史交叉路口的董其武,随之成为解放军和国民党军双方争取的焦点。毛主席提出“绥远方式”以后,蒋介石立即有所察觉,为了让董其武继续替他卖命,他直接拿出12万银元和1900两黄金抛给董其武。

在两者之间,董其武是有所权衡的,他身为国民党高级将领,对时局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同时也有一些忌惮。毕竟董其武的军旅生涯中,曾多次与解放军对战,犯下不小过错,如果倒向解放军,会不会因此受罚呢?

但董其武也明白,如果继续跟着蒋介石,恐怕只有失败一条路可以走,以后再想回头就难了。在两者之间,董其武最后还是选择回归正途,接受毛主席的“绥远方式”。是否接收蒋介石抛给他的银元和黄金,董其武也是得到了毛主席同意后才收入囊中。

至此,董其武表明仍然继续支持蒋介石,但暗中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起义。董其武的行动虽然隐秘,但蒋介石的钱也不是白拿的。董其武接到这笔钱以后,没多久就接到了蒋介石的军令,让他率兵撤往后套地区,与二马的部队组成防御线,阻击解放军继续西进。

此时的董其武自然不会再率兵与解放军战斗了,与众人商讨一番后,随便找了几个借口就搪塞了蒋介石。蒋介石见董其武不听调令,顿时恼怒,一改之前对董其武拉拢的态度,直接断了他的军饷,令董其武的十万大军立刻陷入困顿,也让董其武暗自庆幸,没选蒋介石是对的。

董其武为了支撑绥远的十万驻军生存,一边派人去和蒋介石交涉,一边在当地多方筹集资金,取得的效果却微乎其微。

蒋介石的态度是,董其武若想继续从他这里拿军政费用,就要亲自去南京和他当面谈。董其武肯定是不会去的,难道当年张学良的例子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他若真去南京,恐怕有去无回。

同时,绥远是贫穷地区,在当地根本拿不到什么钱。无奈之下,董其武还是启动了以前傅作义兴办的奋斗基金会的经费,这才暂时接了燃眉之急,避免引起军中哗变。即便节衣缩食,但基金会的经费也是有限的,根本无法长期支撑军队开销。

无奈之下,董其武只好派时任第111军参谋长的樊折桂前往南京代为述职。1900两黄金和12万银元就是在这个时候,蒋介石给樊折桂带回来的,总算是这趟南京之行没有白跑。但这笔钱也总有耗尽之时,为了避免董其武因为资金问题再次帮到蒋介石战车上,毛主席主动提出帮助他解决军费问题。

1949年9月,准备充足的董其武率部在《绥远和平起义通电》上签字,正式起义!

结局

董其武起义后,毛主席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在交谈过程中,董其武表示“我不仅想做共产党的朋友……”董其武说这个话时有些吞吞吐吐,但毛主席还是瞬间就领会到了他的想法,笑着说道:“那好吧,我们就做同路人。”

但同时,毛主席也告诉董其武,“思想上的变化是有过程的,急不得。”言外之意,他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还需要从长计议,要承受住考验。杨成武在事后鼓励董其武,他日后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给董其武带来很大的鼓舞。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董其武主动请缨,要率领绥远起义部队入朝作战,得到毛主席的批准。绥远起义部队完成改造后,组建成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由董其武担任司令员,可见毛主席对他的信任。

董其武起义之前,曾经给人民和解放军造成过许多的麻烦,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对于这一点,他心中深感愧疚,也当众表达过自己的悔悟之心。但他以起义将领的身份进入到人民军队中,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始终抬不起头来。

杨成武与他关系不错,却也没什么好办法帮助他。1955年评衔时,董其武的“老毛病”又犯了,主动提出要调低军衔,幸好有毛主席的支持,才让他安心的评为上将军衔。

图片

不过,毛主席说的那就“杨成武可以不当上将,但是董其武必须当上将”,其实主要表明的是一个态度,并不是真的不让杨成武当上将。在这一年,董其武和杨成武全都被授予上将军衔,得到了应有的肯定。

而且,一直盼望着入党的董其武,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始终没能达成心愿。直到1982年12月,83岁的董其武终于盼来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天,并且是由邓小平亲自批准。正式入党那一天,年过八旬的董其武激动万分,底气十足的说出心中的誓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董其武曾经走过弯路,但好在及时的回归了人民的怀抱,在人生的后半程,为人民立下了大功。杨成武则心胸宽广,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丝毫不在意个人利益,这种大无私的精神,即便放在今天依然值得学习,更值得永远传承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