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以食为天”,浅析魏晋南北朝以及苏轼诗文中的饮食文化研究

 思明居士 2023-03-25 发布于河北

引言:

“民以食为天”,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饮食都是最受到人们关注的事情。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璀璨的文化。

在饮食方面的文化传承,中国相比于世界上其他文明自然也不遑多让。

文章图片1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魏晋南北朝虽然在政治上是一个诸侯割据混战,社会动荡的时代。但和政治上混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饮食文化。

这一时期的饮食文化,不仅总结了魏晋南北朝之前所有朝代的精华,还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发展革新,呈现出了一种崭新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饮食文化的三大组成因素

魏晋南北朝的饮食文化究竟有多么繁荣呢?就连宋朝时期著名的诗人兼美食家“苏东坡”苏轼在自己的诗歌中对其赞不绝口。实际上所谓的饮食文化,大体上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首先便是和烹饪最直接相关的食材以及加工。

文章图片2

干过餐饮行业的人都知道,食材的选择是影响最终成品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在饮食文化中,出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需求,人们对于食材的要求也大不相同。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生活在南方的人在日常饮食中,更多地以米饭作为主食,而生活在北方的人则更多地以面食作为自己的主食。

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好烹饪的原材料之后,加工方法也是影响成品效果的直接因素。在魏晋南北朝的饮食文化中,加工方法中包含了刀工技法以及烹饪技术。

其实现代的加工方法分类也大抵如此。只不过那个年代对于加工方法更加讲究。

文章图片3

通过厨师精湛的刀工,食物的原材料会呈现出如条状、片状、粒状、沫状以及丝状等不同的状态。不同状态下的食物,经过加工后给食客们带来的口感是完全不同的。

通过刀工加工完食材之后,厨师们就会根据食客们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烹饪方法。例如有些食客喜欢吃比较清淡的食物,厨师们在烹饪的时候就会采取相应的清蒸或者水煮的方式,对于那些重口味的食客,厨师则采用煎炸炒的方式。

除了食品原材料的选择以及加工方法之外。在魏晋南北朝,饮食文化中包含的第二层应有之义就是生活习惯的差异。

文章图片4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大动荡大分裂的时代。这一时期,不仅中原地区没有了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形成了四分五裂诸侯割据的状态。

许多原本在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也纷纷迁徙进入中原地区,和中原地区的民族融合在一起。

宗教也在这个时候,在中华大地上踊跃地发展了起来。除了本土的道教之外,外来的佛教等宗教迅速在中国传播开来。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魏晋南北朝时期,即便是在同一地区内,人们的生活饮食习惯也有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异。

一方面差异存在于社会的不同阶层之中。比方说王公贵族这种统治阶层,每天享受的都是山珍海味,他们对于饮食的标准自然更加严格。普通百姓平时连温饱都难以保障,自然不会对饮食的标准多做要求。

文章图片5

另一方面,由于魏晋南北朝的时代背景,即便是在同一个地区,也会存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原的汉族人大多数以米饭或者面食作为自己的日常食物。

而像匈奴、羌这种游牧民族,则是以各种肉作为自己的主食。所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饮食生活习惯也是影响饮食文化的一大原因。

魏晋南北朝饮食文化的最后一个组成因素就是文学对于饮食的描述了。

在大动荡大混乱的社会背景下,一些文学家对社会现实感到失望,不愿意参与到政治斗争中去。

于是便归隐于深山老林之中寄情山水,沉迷于酒肉享乐。这些文学家对于饮食标准的要求相当之高,追求极致美味的食物。

文章图片6

在品尝到自己想要的珍馐之后,便会将自己的感受写在诗歌之中。这便形成了饮食文学。历朝历代的文学大家之中,多的是这种“吃货”。最典型的便是独创东坡肉的“苏东坡”了。

魏晋南北朝在继承传统饮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前文说到过,魏晋南北朝继承了之前历朝历代的饮食文化,并且在继承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的时代特色加以创新,创造出了一种崭新的饮食文化。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让饮食文化在魏晋南北朝得以继承创新呢?

这就和魏晋南北朝的时代背景有着分不开的关系了。魏晋南北朝之前,是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逐鹿天下的时代。

中国社会在这一时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分裂与动荡。

不过好在晋朝最终统一了乱糟糟的中国政局,重新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了大一统的王朝。

文章图片7

西晋初年政治还算是比较清明。统一之后,社会各方面都有了管理核心,那些在东汉末年因为战乱而分裂的东西,在西晋重新归于统一。

其中便包括了饮食文化。西晋建立起来后,统治阶级出于享受的需要,将晋朝之前历朝历代的饮食文化都统一到了一起。

形成了一种独属于西晋这一时代的饮食文化。因此西晋时期饮食文化实际上便是对之前的继承。

可惜好景不长,大一统的西晋并没有坚持多久。便在内外交困之间灭亡了。西晋灭亡之后,中国社会便重新进入到了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之中,这次社会的割裂与动荡要远比东汉末年厉害得多。特别是“五胡乱华”,少数民族纷纷开始在中原建立自己的政权。

在这些分裂的因素下,刚被西晋王朝统一了没多久的饮食文化便又陷入分裂之中。但幸运的是,这一次的分裂,给中国的饮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饮食文化在继承之中发展,呈现出了崭新的一面。

文章图片8

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局动荡。中原大地上出现了许多个大大小小的割据国家,它们彼此之间为了兼并其他国家相互攻伐。

这一时期,中华大地上战乱频发。频繁的战乱,使得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老百姓不得不流离失所,离开他们世代生长的土地。

这样的因素造就了一次人口迁移的高潮。这种迁徙潮流,让南北方之间的饮食文化发生了碰撞。原本许多在人们看来水火不相容的饮食习惯交融在了一起,居然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饮食风格。

举个例子,北方人在日常的饮食中,口味都是偏向辣口,他们的日常饮食无辣不欢。南方人的饮食口味则更偏向于清淡一些。

古代的中原地区,便是我们今天的北方。由于当时中原地区的形势,北方的人口为了躲避频繁的战乱,大量的涌入了南方。

文章图片9

北方人来到南方的同时,也将自己的饮食习惯带了过来。最开始的时候,南方人对于北方人的饮食嗤之以鼻,但当他们真正地尝试了北方人的食物之后,对此赞不绝口。

因此今天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也能看到许多北方的特色饮食,许多的南方人也在饮食习惯上无辣不欢。

除了人口大迁徙之外,魏晋南北朝社会还有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少数民族开始逐步地融入到中原地区之中。

早在两汉时期,诸如匈奴等游牧民族和少数民族,就已经在被中原人视为边塞的地区,发展形成了一股较大的势力。

西晋灭亡之后,中原地区陷入了混乱和分裂之中,已经没有办法阻止少数民族南下进入中原了。

北边少数民族的社会形态和中原地区完全不同,他们一般以游牧为生。因此,少数民族的战斗力要远远超过中原民族。

文章图片10

“五胡乱华”之后,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同时也将自己民族的饮食文化带到了中原地区。

游牧民族过的是居无定所,以游牧为生的生活。因为缺少耕地所以他们的畜牧业远比农耕业发达。

这也就决定了北方游牧民族没有办法以传统的水稻粮食作为自己的主食,只能以牛和羊这些动物作为食物。

游牧民族入侵中原之后,他们的饮食文化和中原地区的饮食文化结合在了一起。原本对游牧民族心存抵触的中原人发现,游牧民族的牛肉和羊肉竟然惊人的美味。

这下中原人不淡定了,纷纷效仿起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将牛肉羊肉风干,做成美味的牛肉干和羊肉干。

文章图片11

这也是为什么在今天,我们即便身处广州也能吃到有着内蒙古和新疆风味的牛肉串和羊肉串。

正是由于上述这些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饮食文化得以在继承之中推陈出新,展现出了别具一格的色彩。

苏轼和饮食文化之间的关系

那么前文提到过的宋代著名文学家兼美食家苏轼,又和饮食文化有什么关系呢?苏轼此人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造诣是不容置疑的。

他饱读圣贤之书,一心想要踏入仕途,在官场上施展自己的才学,来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

但是当时的朝局昏暗,作为清流人士的苏轼在官场上过得十分不如意,屡次被贬官。慢慢地他也就对政治不再抱有希望。

苏轼在作为一个文学大家的同时,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吃货。由于他经常被贬官流放,也因此走遍了中华大地的大江南北,尝遍了各地的美食。

文章图片12

慢慢地苏轼在被贬官流放的过程之中,对政治失去了希望,于是便寄情于山水之中,沉迷于寻找世间的美味。

苏轼不仅是一个美食爱好者,也是一个不错的“厨师”。根据历史记载,苏轼被贬官到黄州时,潜心研究当地的饮食风格,创造出了一种叫“青菜汤”的菜肴,受到了当地人的追捧。

著名的“东坡肉”也是在他外出流放的过程中研究出来的。

苏轼一生爱好美食,常常将美食元素加入到自己创作的诗歌文章之中。由于他的文采出名,饮食文化也因此为更多人所熟知,可以说中华饮食文化的发扬光大,有苏轼一份更大的功劳。

文章图片13

结语:

中华的饮食文化发展至今,已经有超过千年的历史。现在的饮食文化,虽然不再像古代时候有诸多规矩讲究,但是在菜品样式上变得更加加丰富起来。

今人在继承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也要像魏晋南北朝那样推陈出新,让其发扬出时代特色。

参考资料:

《三国志》

《中国饮食文化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