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流镇 独流是一座底蕴厚重的城镇。《静海县志》记载,南运河、黑龙港河、子牙河、大清河在此汇流合一,故称“独流”,漕运船只往来如梭,明代以后渐渐发展成集镇,日趋繁华。当年义和团首领张德成、曹福田等人在独流镇立坛聚众,号称“天下第一坛”, 率团民由此出发奔赴天津抗击八国联军,写下了一段轰轰烈烈的故事。这里还留有一座民国时期建成的木桥,是京杭大运河的历史遗迹。 而真正让独流这个地方名扬全国的,却是因为延续四百多年的独流老醋。当地有民谚:“一滴独流醋,千里运河香。”在独流镇酿造出来的老醋,经漕运航船带到全国各地,与山西老陈醋、江苏镇江香醋、四川保宁醋、福建永春老醋、河南彰德陈醋、云南剥益七醋、辽宁大城子陈醋等名醋分庭抗礼,以醇厚的味道征服了世人。 有历史记载,独流镇最早出现酿醋作坊是在明代嘉靖年间。但是老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醋是必不可少的,各村各镇哪儿都有酿醋的小作坊,为什么偏偏独流镇的醋出了名?这里面有三个原因——水好、米好、肯花工夫。 ![]() 独流镇 独流镇内子牙河与南运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名为“东淀洼”,这里土地肥沃、水质清澈甘甜,盛产的黄米正是酿醋的最佳原料,独流人爱动脑子,渐渐琢磨出独特的酿造法——先用黄米接种陈年老曲,跟黄米、高粱、小米一起发酵制成醋醅,天然翻晒,要经过三年的时间才能淋成醋,所以有“三伏老醋”一说,放多久也不会发霉变质。 在酿醋的过程中还能酿酒,因为酿醋时先得把粮食酿成酒,这是一种低度酒,在酒中加入辅料,便会转化成醋,也就是说,酒是酿醋过程中的中间产品。所以独流镇除了醋,也有红粮大曲、老烧锅、老白干等白酒,醇甜爽净,入口绵延,是当地特有的味道。 据说早年间乾隆皇帝沿运河下江南,途径独流镇,两岸飘来一阵阵醋香,于是令人停船上岸,尝了尝这个醋,口味醇香、酸而回甜,果然味道不一般。从此,独流老醋成了贡品,每年腊月时送往北京宫中。 ![]() 独流醋坊 自此独流老醋开始兴旺起来,北京、天津、保定等地都能吃上正宗的独流老醋,到了清末民初,独流镇有十几家老醋作坊,较为有名的有天立、老山立、福盛华、永聚、意诚信、诚庆永、新富兴、达记、奎盛等,还曾以“广贸居”“六道黑”“风船”等商标出口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北洋总统黎元洪也为独流老醋题写过匾额,可见独流老醋影响巨大。 六七十年代,独流老醋断档。八十年代天津市食品协会挖掘传统名优特产,建起独流老醋厂,找到“老山立”的正宗传人和老醋陈曲,创立“天立”牌独流老醋。1986年,独流老醋出现在天津大大小小的副食店,没过多久,天津人便养成了“吃醋必吃独流老醋”的习惯。吃惯了独流老醋,再吃别的醋就觉得口味不对。大画家溥佐先生也对独流老醋情有独钟,给独流老醋厂留下墨宝:“独流老醋,宫廷贡品;传统风味,远近驰名!” 醋代表了一种味道。“酸甜苦辣咸”,醋的酸味排在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性。酸又有痛楚、心酸之意,所以人们才把“捻酸吃醋”与嫉妒联系起来,有时也称醋意、醋劲儿,另外还有“争风吃醋”的意思。《红楼梦》第三十一回就有:“晴雯听她(指袭人)说'我们’两字,自然是她和宝玉了,不觉得又添了醋意……”可见人间百味,醋永远也不能缺席。 ![]() 独流镇 入冬后到了腊八这一天,天津人爱做腊八醋。把醋蒜一起放进坛子里,把坛子封严实,放到阴凉处就不用管了。到了除夕当天打开坛子,蒜变成了碧绿色,醋里带着一股蒜味儿,冰凉透彻,爽口清心,是吃饺子的绝配,可以一直吃到出正月。做腊八醋,更离不开独流老醋,不信您拿山西老陈醋做一个试试,肯定味儿不对。 醋还有保健作用,俗话说“家有二两醋,不用请大夫”,醋可以解腥去膻、除腻增香、开胃消食、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最关键的是延年益寿。生于1912年的著名画家夏明远,三十年代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是大画家刘海粟、黄宾虹、潘天寿等人的学生,后来定居天津,在天津美院做教授,2015年去世,享年103岁。他在九十多岁时曾谈到养生之道,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早起洗脸后饮上半杯凉开水的同时,每天喝半小酒杯独流老醋”,因为“食醋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是对人体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调味佳品”。 ![]() ![]() 独流老醋 |
|
来自: 积沙成塔0u3svg > 《天津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