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德 经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故去彼取此。 持而盈之 义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讲的内容是《道德经》义工领导力之十二--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这一章在古今中外有很多注解,特别是中国古代的有些高人们,当然,特别多的注解还是我们说的望文解字,就是锁定文字,文字是什么意思,我们就怎么去解。从我们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这种解法大都是站在了山脚下的解释;有一部分有所发挥的,它可以站到山的中央去(山腰)。我们今天想解的应该是站到泰山之巅,一览众山小。 因为这一章特别重要,非常非常重要,特别是我们要在人间生活、学习、工作,追求自己的幸福和事业成功,这一章可以对我们有非常大的帮助。所以老子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我们所说的思想家,而是处处都是智慧,处处都是方法论。这一章看着好像很复杂,其实四个字就解决了,哪四个字呢?“取、舍、得、失”。 我们先来看原文,慢慢分解给大家。“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一般的解说都是:五色,指五种颜色,对应我们传统文化里面的金木水火土。这五种颜色,如果过于地去看的话,我们的眼睛就瞎掉了,看不清楚了,这是一般的解说。如果是停留在这里的话,我们就被这个文字锁定了,我们就不懂圣人的心思。其实他只是用这个来进行比喻,让我们能够听得懂,其中的真谛是什么呢? “五色”在讲的是我们的眼界,即我们的眼睛的境界。 “五音”讲的是我们的耳朵的境界; “五味”讲的是我们的味觉; “驰骋畋猎”呢?讲的是我们的心的收放; “难得之货”讲的是我们的心对外面物质的追逐。 ![]() ![]() 五色五音五味 下面我们具体来讲一下五色是怎么让人目盲的。最明显的色是什么呢?“色字头上一把刀”,“色”字上面是有一把刀的。我们放大到“色”的具体化,我们就能理解老子到底真正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那“色”最顶峰的是什么?我们中国历史上叫“四大美人”,这才是色的本意,老子要表达这个。 西施,第一大美人,她的出现就标志着一个王国的覆灭。因为当时吴越争战,越国为了让吴王饶恕他(他当时已经败了),所以就献上了西施,之后吴王夫差就整天沉迷在里面,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大家知道吗?“目盲”,看不清楚了。 自从有了西施之后,吴王对国家大事,对周围的虎视眈眈,对敌对方和竞争方都忘记了。为什么呢?目盲了,看不清楚了,那他眼中只有一种颜色,就是美色,所以他整天脑袋里面就只有美色了,这个美色就占领了这个王的每一个细胞。结果国家能保住吗?保不住,没有了;然后财富能保住吗?没有了;然后命能保住吗?自杀而亡。 理解吧?这才是“五色令人目盲”,你想想,我们看看一个什么颜色能有什么目盲?看见好看衣服有问题吗?一点问题没有,因为没有达到极端,对我们影响并不大,那不可能是圣人要表达的意思。 然后再看第二个--貂蝉,貂蝉也是四大美人之一。自从吕布看了貂蝉之后,这个颜色太美了,让他目盲,所以他就实施了杀父,把他的义父杀掉,然后夺权。目盲之后,他自己的结果呢?他最后被曹操杀掉了。所以说“五色令人目盲”,四大美人都让人目盲。 再比如说那个杨玉环。杨玉环本来是皇帝的一个儿子的老婆,结果他老爹一看不得了,一下迷进去了,目盲了,看不清楚,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部下安禄山造反,杨玉环也死掉了,他自己呢?也差点死掉了。这叫五色令人目盲,四大美人无不如此。 王昭君出塞,一样的,是为了堵住匈奴的那个国王的眼睛,让他不要再来抢西汉这个国家的财力。果然如此,王昭君出塞之后,保住六十年的平安,也就是说,六十年之内让匈奴那个国王目盲。 我们理解了这个道理,怎么带入生活?一样的,生活中我们一样会目盲的。很多人投资失败,你只要搞懂了这个“五色令人目盲”,你投资就不会失败。 我就知道有一个人,他来跟我讲,他遇到一个大哥,是企业家,好厉害,发心太正了,要把产品卖向全世界,帮助到所有的人,建立一个网络商店,可以让大家积分,不仅可以消费,还可以赚钱,哇!太善良了。然后那个大哥还挺帅的,说的话也挺好听的,这是什么?“五音令人耳聋”。 五音不是指我听一个音乐就耳聋了,我听音乐从来不会耳聋,很舒服的,音乐怎么会令人耳聋?这是指甜言蜜语,里面有祸心,才让人耳聋。 就像刚才说的四大美女,其实从竞争的角度来说,就是包藏祸心的。这个五音是一样的,它里面也是包藏祸心的,然后说的是最漂亮、最好听的话,所以令人耳聋,投资失败。有人投资一次、两次、三次、五次、十几次,全都失败,因为“五音令人耳聋”,他耳朵聋了呀,他怎么能知道正确的方向? 这样理解的话,你的生活、工作、投资、学习全部得到指导。如果你只是表面上是去看那个意思,对你本人就没关系,所以老子他是有一个方法论。他有道有术,里面是有方法的。 这就是刚才我们说的四个字,叫做“取、舍、得、失”。你取什么?你舍什么?你得什么?你失什么?如果你取了这个五色,取了这个五音,取了这个五味,那么你就得到了表面上的、短暂的愉悦,失去了长期的幸福生活。投资失败,事业失败,什么都失败。 包括男女婚姻也是一样的,为什么会失败?因为他们都是“五色令人目盲”。特别是年轻人,他不懂,他都是看什么?“外貌协会”嘛,看外貌,这叫什么?目盲。还有听好听的,这叫耳聋,所以说所有的骗子让你上当,因为你耳聋。为什么耳聋?说的话太好听了。五味令人口爽,一样的道理,给你最好吃的山珍海味,就是让你发生错觉,搞不懂啦,你这个舌头没用了,会把好的当坏的,坏的当好的。 ![]() ![]() 驰骋田猎心狂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回到《西游记》中,因为它就是《道德经》的故事化。孙悟空在干什么?大闹天宫,为什么要大闹天宫?令人心发狂,孙悟空发狂了。为什么会发狂?难得之货呀,他上到天上一看,不得了,有什么?三千年一开花,九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九千年一结果,蟠桃!这是什么?难得之货呀!然后开蟠桃会,里面的美酒佳肴全是人间看不到的,全是难得之货,孙悟空怎么样?心发狂。然后喝了酒之后,醉醺醺闯到太上老君的地方,一看金丹,金丹是什么?难得之货,太想要了,心发狂了,最后的结果呢?灾难重重。 所以,我们要真正能理解这一章,他不是要讲的简单的看到了什么,而是引申到以人为本,讲的是人的修为。 五色讲的是我们的眼睛,关于眼睛,我们就讲了眼界,它的境界叫什么?肉眼、天眼、慧眼、法眼、道眼。你怎么才能够让你的眼界一步一步向上走,让你的五色不会出现,让你不会变成一个瞎子?你必须穿透它,打透它。 来了一个美人,一看,被迷住了,赶紧入定。入定之后,再抬眼一看,看穿她那一层皮囊,看到了什么?看到了骨架,这就是《西游记》告诉我们的“白骨精”。白骨精讲的是什么?讲的就是我们人的骨架,我们要穿透它。你不能看外面,白骨精变成了一个老爷爷,变成了一个慈祥的老奶奶,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少女,不要看这个外面,而要看里面,这就是孙悟空火眼金睛的厉害。他为什么能看穿妖怪?因为他的眼睛升华到天眼,他能看到里面去,他能穿透她。 这是什么意思呢?讲的是我们思维模式的提升。我们要从山脚到山上去,要领略山上的风光,这就是为什么说“高处不胜寒”。如果在人群之中,我们的观点老是比别人高的话,可能别人不一定喜欢我们。但是我们拥有这个智慧,我们有时候可以不说,我们能够看穿看透它。这样我们一层一层地修炼,我们才能得偿所愿。我们在人间不仅可以帮到自己,还可以提醒别人。 比如说我们的大队长、大正委,应该经常去关心每一个队员,去提醒他们投资之前来商量一下,用《道德经》去指导他,不要变成一个瞎子;不要听到别人说了漂亮话,就变成一个聋子;不要别人请客、送礼,用各种方法的糖衣炮弹一打,口爽,口爽是什么?把坏的当好的了,错觉嘛;更加不要看到珍珠玛瑙心发狂。所以说就是取舍得失。你真的参透了,你到任何地方,你都能搞懂他对你到底是有帮助还是有害,你就能洞穿他的本质。 说到洞穿本质,其实跟人打交道,交流是很难洞穿本质的。那么怎么才能洞穿?这就是境界的提高。看看孙悟空他的结果,他在天上大闹天宫之后,是什么结果呢?镇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其实这五百年在干什么?在修行他的那个狂傲的心性。 就像我们很多年轻人走向社会,非常狂妄,觉得他比任何人都聪明,觉得他的道理都是对的。只要别人的道理和他不太一样,他就会藐视对方,就会不听。在任何地方,这种狂妄的结果就是会带来重重的灾难。这也就是为什么聪明人往往结果不太好的原因,因为他没总结出来,他不学习圣人之言,他不懂圣人到底在说什么。 我们学了今天这一章,还觉得社会上说的老子的无为是消极吗?你看看这消极吗?这全是方法论,在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怎么做。先学习孙悟空,定在五指山下五百年,这是在练定力,这是在忏悔,在反思自己过去的罪行或者过去的业障、过去的习气、过去的贪嗔痴。定了五百年之后,就可以上路了。 后来他改名“孙行者”上路,上路干什么?去实践,看自己的定力是真的还是假的,也就是去检验。我们不学《道德经》不知道,越学越觉得圣人的伟大,他不仅自己大彻大悟,而且他愿意把这些最高深的知识与智慧浓缩成五千言,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少走弯路,这是真正的慈悲。 ![]() ![]() 为腹不为目 最后提出的方法论叫什么?叫做“圣人为腹不为目”。圣人这个“腹”是什么呢?这个“目”是什么呢?看看他的意思。 “目”是在表象上的,我们的目光一定是向外的,所有的人向外看的。而且我们到街上去看到那个人,能不能看到他的眼睛?能看到!“目”是在外面的,任何人第一眼就能看到他的脸,看到他的眼睛,这叫“目”。 “腹”呢?我们在街上能看到一个人的腹部吗?看不到的,外面有衣服穿着的。腹部里面是什么?就是我们修行讲的能量库--丹田。这就是老子告诉我们,我们怎么修行?我们不要修那个外露的目光,要修的是丹田的能量库。 我换一句话怎么说呢?就是我们跟任何人打交道,看这个世界不要只看表面现象。比如眼睛,一看就知道对方的眼睛长什么样,不管对方是正眼看我、斜眼看我或者是说闭上眼不看我,这都是表面现象。圣人在告诉我们,我们要去镇守我们的能量,这个能量,我们可以比喻为孙悟空的金箍棒。 也就是说,我们要有立场,我们有了立场之后,我们要坚定地忠于自己的立场。所以我们讲忠诚,忠诚就是忠于自己的立场,什么意思?打个比喻,任何人来跟我谈投资,我听了感觉“哇!太好了”!但是我有个立场(可以理解为一种戒律),我即使听了之后,我也等一年(十二个月),我来看看这个人到底怎么样。通过他的言谈举止来观察他的善良,观察他说的这个慈悲跟内心的慈悲是否一样的,这就是不看表面看里面。 那么我们学习文化同样如此,好多人去学习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这是好的。但是,他忘了很多可能是浮在表面上的,就相当于是甜言蜜语,是很好听的广告。而且把外面包装得特别特别精美,我们就上去了,觉得这个东西太好了,我们又忘了什么?忘了圣人之言,追逐的应该是根。根好看吗?根一点都不好看,我们能看到树根吗?看不到,埋在地下的。 怎么办呢?给他时间。跟任何人打交道,不要轻易给他贴标签,不要轻易地去判断,那是一个好人或者是一个坏人,那个人来了之后,说的话好好听,那个人对我太好了,不要这样去判断,这往往让自己掉入大坑,可能用一辈子去还这个大坑里面的灾难。怎么办呢?用时间来检验,比如说用一年来看这个投资到底行不行,要多方地去调查了解。 ![]() ![]() 坚定立场 说到投资,就回到了“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的新闻,互联网的新闻就太多了,因为短视频流行,互联网到底有多少新闻?已经数不清,就相当于五个音符可以编织无数的美妙的音乐;五种颜色也可以变出各种各样的流行色;五种味道也可以造出各种各样的美食,有各种京系的、川系的、粤系的、数不胜数。 如果我们没有一种立场,我们走向社会就会失去自我,这就是很多人为什么频繁地跳槽,因为他没有立场,他搞不懂他到底想要什么,到任何地方开始都觉得好,过一段时间觉得不好,为什么?因为他没有定力,定不住。 定力是什么?定力就是我们要抓的那个根本的东西。比如说道系,它是属于传承两千五百年的《道德经》的一线单传的文化,前面还要延续到一万年。它是一个根,也许它跟社会上的其他学说相比,看不出它有特别美妙。它不讲究那些术,那些所谓的神通,它不太讲究。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来给大家复习一下我们曾经讲过的《道说金刚经》,圣人与圣人之间的境界,是可以合一的。看看《金刚经》怎么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如来”是什么?如来就是我们那个本体,我们可以把如来就看成“道”,可以把如来看成本来面目。到了中国的六祖惠能,他的《坛经》其实就是《道德经》的其中一部分,把它提炼出来,用大家能听得懂的语言,或者是当时那个时代大家能穿透的,它就成了禅。 其实最开始没有禅这个东西,在印度就是禅定,所谓的禅定就是打坐。但是到了禅宗这里,这个禅定可不是打坐,也不需要打坐,跟知识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他讲的是我们这个《道德经》里面那个道,禅其实就是这个道,只不过它表达的方式不一样。 我们告诉大家惠能就是孙悟空,惠能就是大罗金仙的慈航来度我们众生。中国的儒释道,它归根结底的根在哪里呢?就在道系。归根结底在哪里?在《道德经》里面,只是分别取了其中一部分。比如儒家取了修身的一部分,这样才形成了一个儒释道的完整体系。 中国人为什么很伟大?就是因为他懂得把一个完整的体系分化成了三,三生万物,让不同的缘分,不同的人群得到自己想要的。说到这里,我相信大家已经理解了我们今天讲的“五色令人目盲”怎么才能帮助到我们自己。 说到立场,最后说一句,什么叫立场?立场是定力。打个比喻,我从小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里面,我的家境很普通,甚至是很贫寒的。然后父母呢,比如说母亲老了,当然是很慈祥,但年轻的时候可能不一定是特别好看,这叫什么?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是什么?这是立场。 你有了立场之后你定在这里,任何人用任何的诱惑对你有用吗?会让你目盲吗?会让你耳聋吗?会让你口爽吗?都不会,为什么?你立场在那里。 我们放眼世界,我们去学习。学习什么?学习科技,学习先进的知识。但这并没有让我们忘掉本根,也就是学习道文化,道文化是根。我可以走向世界,我可以到各个国家去云游,我可以看到别人好的东西,但是我没有忘掉我的根。 所以,今天学了之后,希望大家永远不要忘掉自己的根,你的根扎在了道系这个根里面,然后外面学到的任何东西,走到任何地方,你只是把它拿过来为我所用。但是你的这个心,不会被它拉走,这样你就有了立场,你就有了定力,你就拥有了美好的人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