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践的概念

 山外青山天外天 2023-03-25 发布于河南

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和实践标准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推动了党的一系列政策的落实和我国的四个现代化的事业,其意义是难以估量的,但在讨论中仍有一些理论问题未能达到一致的结论。这些理论问题的讨论将使实践标准观点进一步深入人心,为人们更加牢固地掌握,本文拟就以下问题作进一步讨论。

要给实践概念下一个定义,十分困难。在一般情况下,先是有了一类事物的分子,然后再给这类事物的概念下定义,例如要给苹果下一个定义也是不容易的,但至少我们分得清哪些是苹果,哪些是梨,哪些是橘子,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苹果研究一番,找出它的本质特征,然后给它下一个定义。

实践的概念

但现在究竟哪些活动是实践,哪些活动不是实践,或者说,实践这类活动有哪些分子,都不清楚,似乎要先有一个定义,再用这个定义去鉴别哪些活动是实践。在此情况下,给实践下定义是很难的。那么,从何着手呢?

我认为只能从考察历史上和现在人们怎样使用这个概念着手。实践这个概念古已有之。《论语》把行与言对立起来使用,行就是今天所说的实践。中国哲学史上所说的行主要是道德实践。在西方,在马克思主义以前,人们也把实践了解为道德实践,即一个人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的行为,它同认识是分开的。

康德把他的伦理学著作叫作《实践理性批判》,就十分典型地反映了这种了解。黑格尔也未能摆脱这一传统观念,但他却在谈论道德实践中道出了实践的一般特点,并把它同认识结合起来,这是他的卓越之处。列宁对此十分重视。黑格尔说,“善”是“对外部现实性的要求”,列宁认为:“这就是说,'善’被理解为人的实践=要求(1)和外部现实(2)。”

实践的概念

人们谈得最多的是三项基本的实践活动,即生产、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生产无疑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是人们改造自然的物质活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当然,改造社会的活动并不限于阶级斗争。

在阶级出现之前和阶级消灭以后,没有阶级斗争了,但仍有改造社会的活动,即使在阶级社会,改造社会的活动也不只是阶级斗争,应该说,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商品交换、产品分配等经济活动都属于改造社会的活动的范围。科学实验是为了认识或生产的目的,在被控制的或被制造出来的条件下,把某种设计加以实施,无疑是属于改造自然的物质活动的范围。

人们常常谈到生活实践,即日常生活,它指两个方面,一为衣食住行等消费活动,一为生儿育女的生育活动。这无疑是一种实践活动,而且是基本的实践活动。诚然,动物也要吃,也要“消费”,但正如动物的“生产”活动只是一种本能活动一样,动物的“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本能活动。

实践的概念

人的日常生活则是一种有意识活动,它不仅改造了物质世界,而且也改造了人体本身。消费什么、怎样消费是由生产决定的,但人要消费总不是生产决定的。相反,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生产应该为消费服务。

无论如何,不能把生活排斥于实践之外。旧唯物主义者常常用生活作为论据批判唯心主义,因此列宁说:“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根据历史上对实践概念的理解,根据人们所公认的几种实践活动,可以概括出实践的几个特点:(1)实践活动是人的活动,因而给实践下定义时应当把它同动物的本能活动,也同人的本能活动区别开来。(2)实践活动是人作用于外部世界的活动,或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因而应当把它同人的精神活动区别开来。

实践的概念

这样,我们就能得出目前多数同志同意的实践概念的定义:实践是人们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本能的活动当然也能改变世界,但它不是有目的的活动,如果本能活动也是实践活动,那么,一切动物的活动都可以叫作实践了。

这样讲,不是否认盲目实践、自发实践的存在,但这种实践之所以是盲目的或自发的,不是因为它没有任何思想、目的作指导,而是因为它缺乏正确的目标和策略。

认识的活动当然是有目的的活动,但它不是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总包含着某种认识,同认识不可分割,但它同认识也是对立的,如把认识活动也看成一种实践活动,实践和认识的区别和界限就消失了。

实践的概念

本能活动不是实践,这是易于理解的,关于认识活动不是实践,有必要作一点具体分析。认识活动不外感性活动和理性活动,下面分别考察一下观察与思维。

观察是获得感性材料的认识活动。观察只是使用感觉器官去得到对于对象的性质和数量的认识,并没有改变对象。说它没有改变对象,是就一般情况说的,至于科学观察,情况比较复杂。

天文观察固然不能改变对象,但这种观察不是单纯使用肉眼,而是经过人类制造出来的各种仪器,如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光谱分析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等进行观察,其复杂程度决不下于实验。

实践的概念

有的观察就已经改变了对象,如考古发掘、地质勘探、打井找矿、尸体解剖等等,登上月球取回岩石样品则对天文观察的对象也有所改变了。

有的观察对象就是人制造出来的,例如用高能加速器轰击原子核从而观察放射出来的基本粒子,在风洞中观察飞机模型,在模拟的宇宙飞船中观察人在失重状态下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等等,这种观察和实验没有什么区别,一般也就叫作实验。

但是,观察毕竟不是实践。无论科学观察还是社会调查(即观察社会),很可能观察是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的,或者是调查别人的实践经验,但它同实践仍有明显的区别:第一,观察的直接目的在于获得感性材料,实践的直接目的是追求某种客观效果。

实践的概念

第二,观察是反映对象,即从客观到主观,实践是改造对象,即主观见之于客观。第三,作为认识过程来说,观察是认识的开始,而实践是认识的完成。

例如修建长江大桥,一开始就要勘探、测量、调查,获得地质、水文、气候各方面的资料、数据,笼统说,也可以说是把修建大桥的愿望开始付诸实施了,但严格说这还不是建桥的开始,只有到根据这些感性材料形成了建桥设计蓝图并开始实施这个设计的时候,才是实践的开始。看来,把搜集材料阶段和实现设计阶段都叫作实践,在理论上会造成混乱,在实践上会造成危害。

思维无疑也是一种认识活动,它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以获得理性认识的活动。如果说观察有时很难与实践区别开来,思维活动和实践的区别则是十分清楚的。

第一,思维的直接目的是对观察所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从而获得理性认识,而实践的目的是获得客观效果。第二,思维活动一直在头脑中进行,而实践活动则涉及客观世界。

第三,作为认识过程,思维是感性认识的继续,而实践是认识的完成,通过思维而获得了理性认识,实践才有了思想指导,才能取得胜利,理性认识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其真理性。如果思维就是实践,思维与实践的区别就会消失,思维与实践的相互作用也消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