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城市的两种规划理念

 班的个人图书馆 2023-03-25 发布于广东

古代城市规划的理念形成后,并不是固定一种模式延续下来的,也是相反相成的两种思想。第一种是规整方正,主要见于《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里的一夫是单位,等于一百亩。

(周礼·考工记王城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九里的方城被分成了若干个里坊,整个城市的中心是宫殿。宫殿前面的一百亩地是朝觐皇帝的空间,后面的一百亩地用来进行市场交易。宫殿的左边是太庙,右边是社稷坛。这是古人一种理想的城市格局。

这种理想在历史上有很多人表达过,对其持一种延续认可的态度。历史上按照这种模式来建造的例子也很多。比如前面提到的曹魏邺城就是很规整的里坊,虽然宫殿不是在中心,但思想是一致的。这种方城的格局一直到明清还有很多。例如聊城古城,尽管被水环绕,但是非常方整。还有很多这样的城市,比如临清古城、菏泽古城等。河北蔚县等一些目前还保存比较好的城市,能看出它的里巷和住宅的关系是被分成一块一块的,进门都是方方的院子,这就是方正思想。

(聊城古城)

(菏泽古城)

中国人在思维上往往取相反相成的态度,另一种规划理念是因地制宜、逶迤曲折。实际上在战国时代这种思想就已经孕育了,主要见于管子。管子在他的《管子·乘马第五》中说到:“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说得非常直白,干嘛非要规规矩矩,非要一条直线呢? 这是完全不同的一种规划思想。

(明代部分府城和江南水乡)

(明代部分府城和江南水乡)

从城市也能看出来,如图是一位学者的研究,这些明代府城有方的,也有非常自然的,明显有各种不同的形式。而南方水乡的一些城市则多数是自然曲折多变,因为南方水系发达。

历史上也有这样的实例,比如《世说新语》提到南朝建康城建设的例子,就谈到:“宣武移镇南州,制街衢平直。人谓王东亭曰:'丞相初营建康,无所因承,而制置纡曲,方此为劣’。东亭曰:'此丞相乃所以为巧。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意思是说北方中原地区宽敞平坦,城市可以规划得方正平直。但是江南地区水系复杂,地形狭小,如果再这么通畅一眼望不到边,觉得不好,应该“纡余委曲,若不可测”。这反映了完全不同的一种规划理念。

(泉州平面图)

从南方城市中确实能感觉出他们因地制宜,自由多变的意识形态。例如泉州,它的城市轮廓完全是一个自由的形态,根据地形(建设),非常自如。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古城阆中,虽然中间也有几条线是直的,但整个城市轮廓非常自然。还有民国初年的杭州城是古临安城延续下来的,也是一个形势比较复杂、自如的城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