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附子属互补止咳平喘药中的温化寒痰药。 白附子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独角莲的块茎。主产湖北、河南、陕西、四川、甘肃等地。商品俗称禹白附。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外皮,用硫磺熏1~2次,晒干切片生用,或用生姜、白矾制后切片用。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商品名称关白附,少数地区亦作白附子用。 【处方用名】 白附子、制白附、禹白附、关白附。 【性味归经】 辛,温。有毒。归胃、脾、肝经。 【功效主治】 本品辛温燥热,能省能散,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之功,尤善治头面风痰诸证。 1、燥湿化痰:用于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常与半夏、南星、川芎、白芷等同用。 2、祛风止痛:用于中风口眼喎斜,常与全蝎、僵蚕同用。治破伤风,可与天南星、天麻、防风同用。 3、解毒散结:用于蛇虫咬伤,可单用本品外敷,也可与其他解蛇毒药配伍。治瘰疬痰核,可用鲜品捣敷,或与贝母、玄参等配伍。治湿疹瘙痒,可煎水外洗,或与羌活、白蒺藜、黄芪各等分,研末,温开水送服。 【用量用法】 3~6克,煎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燥烈有毒,阴虚风动或孕妇忌服。 【药效比较】 白附子与天南星为同科植物,均能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同为治风痰要药,常配伍使用。然白附子性生上行,重在祛头面风痰;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力强,偏治经络风痰之证,应用范围较广。 【参考资料】 《名医别录》:“心痛血痹,面上百病,行药势。” 《本草纲目》:“白附子乃阳明经药,因与附子相似,故得此名,实非附子类也。” 【附注】白附子入药品种素有禹白附、关白附之分。前者祛风痰,止痉力强,适用于头面风痰及惊厥之证;后者毒性较大,性甚燥烈,以逐寒湿、止痛为主,适用于风寒湿痹及头痛。 古代本草记载之白附子大多为今之关白附,但毒性较大,目前各地所用白附子以禹白附为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