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世界哲学研究报告:《周易》原文在哈尔滨被成功读懂

 奋进翁 2023-03-26 发布于辽宁

方湛洲

(中国哈尔滨)

《周易》成谜,是因为历代易学研究没有成功读懂《周易》原文,没有突破“易经“之称。

一:《周易》成谜

5000多年前,中国伏羲氏以女和男两种性别创造了阴阳理论,发明了阴爻 和阳爻 。

阴阳两种爻每三个爻可以组成一个“单卦”,计有八个单卦。为什么要以三个爻组成一个单卦呢?那时伏羲氏认为世界主要是地、人、天三大事物,这就是“三才之象”。

八单卦形成了。八单卦又可以称为八首卦,从《说卦》等资料知道,卦名分别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单卦以家庭为内容,分别是:父,母,长男,长女,次男,次女,少男,少女﹔以外界事物为内容,分别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还是阴阳理论,伏羲氏认为天有雨天晴天,人有女人男人,地有低有高,于是两个单卦重叠组合,可以得到一个“重卦”,“八八相荡”就产生了“伏羲六十四卦”。这是伏羲《易》。可以发现,伏羲《易》无论单卦还是重卦,都是以自然事物为内容,六十四卦除八首卦外也没有卦名,只有爻的运动,表现当时原始社会人们的直观思维。

伏羲之后,有巫咸氏家族利用阴阳理论和卦爻形式,以及卦中事物进行占卜,预测天气,预测走失的羊只能不能找回来……《中国太极史》称这种占卜为“原始卦象推演”法。巫咸氏家族一代一代将卦爻占卜传流下来,阴阳理论和卦爻形式也得到了传递,传流中,阴阳理论和卦爻运用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还留下了《说卦》一文。

约4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有了金属铜的使用,黃帝在30万年前燧人氏发明的用火基础上,初成木、火、土、金、水的“五行学说”,同时期还有天干、地支的制作。尧帝时期,中国有了时空认识和运用,大禹治水有了九方位的认识,这些内容在《尚书》、《史记》等有关史籍中作了记载。中国古代哲学元素在西周时集合,已初见规模了。

夏、商时期,有了社会斗争。西周与商纣,展开了改朝换代的政权斗争。在斗争中,西周早期产生了《周易》。《系辞》首先猜测:《周易》“……当文王与纣之事邪?”后人就传播了“文王演《周易》”之说。《周易》将伏羲六十四卦卦画分别作为史实卦象,每个卦象都有了卦名,从卦名讼、师、噬嗑、贲、革……表现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每个卦名之后还有卦辞和六条爻辞,六十四卦包括用九、用六在内,《周易》计有386条爻辞的文字内容。可惜的是,《周易》作成之后,没有留下作者署名,也没有卦名、卦辞和爻辞之外的文字解说。《周易》,成谜了。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72年)记载:“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也就是说,东周时期,《周易》被史官带出了王室。从西周到东周,《周易》放在王室几百年。但是,史官解说时,运用的是巫咸氏卦爻占卜对伏羲《易》卦象进行推演,卦名和卦爻辞又是《周易》内容,这种混乱不清的解说和运用,被后人传递和学习,使《周易》之谜更加深沉。

春秋后期,老子以卦爻创道学,孔子以《易》在内的“六艺”创儒学。从《系辞》中知道,儒学中的《易》是《周易》。

西汉时期,司马迁作《史记》,对伏羲《易》、《周易》和巫咸氏卦卜没有分开,前人的易说被统称为“易经”。“易经”之称,后来成为易学常用名词。

易学得到了传承,巫咸氏占卜因为没有变爻原理,也没有与天干、地支、五行生克相结合,实用性不强,逐渐被西汉时期发展起来的“纳甲法”所替代。卦卜方式变了,但“卦爻占卜”运用和社会影响更加兴盛起来。

南宋时,大儒朱熹没有读懂《周易》原文,在《周易本义》轻率地认为“《易》本是卜筮之书”,并将《周易》的卦爻辞生硬地去解说卜筮,“《周易》是卜筮之书”就成了传统观念。《周易》之谜在继续,现在的中国哲学研究却无法寻根。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1552年出生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第一个将孔子和儒学思想介绍给西方,儒学“六艺”中的《周易》走向了世界。

1701年,德国著名科学家莱布尼茨收到了朋友布维的信,说他的“二值算术(二进制)”与中国“易经”的卦画之间“惊人的相似”。令人敬佩的是,莱布尼茨意识到了“伏羲六十四卦”,但在撰写另一篇论文时,还是以“易经”相称。

1834年,法国传教士雷考思将“易经”译成拉丁文在巴黎出版,成为西方第一部完整的译本。

1882年,英国传教士利雅各将“易经”译成英文本。

伏羲《易》和巫咸氏卦卜主要是卦爻运用,只有《周易》是文字论说,所以,“易经”被译成外文本,实际上就是《周易》被译成外文本。可惜的是,由于《周易》原文没有被成功读懂,“易经”走向了世界,《周易》之谜就在世界扩散。【德】奥特弗利德2005年出版的《世界哲学简史》写道:“著名的《变化之书》(易经……)是一部预言之书……”。国外还有人问:“中国有没有哲学?”产生种种易学方面的误会,是因为没有成功读懂《周易》原文造成的。

二:《周易》原文在哈尔滨 被成功读懂

《周易》之谜在继续,“易经”之称在流行,唯一可解的方法就是成功读懂《周易》原文。1998年,方湛洲在哈尔滨出版了《中华千古之光——〈周易〉古谜破译》(简称《中华千古之光》,后同)一书,发现《周易》六十四卦卦象和卦爻辞中的历史史实,这是客观存在,是成功读懂《周易》原文的钥匙。

《周易》传承了卦爻理论和前人一系列哲学思想,将伏羲卦爻中的自然事物结合进了当时殷周社会斗争史实之中。当时殷纣都城朝歌(位于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与周族政权的都城丰、镐(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是东西位置。《周易》作者以东殷、西周的方位制成一图,将八个单卦与当时周殷斗争有关方面相联系,这就是《说卦》所传的“后天八卦图”,见下图:

文章图片1

图中八个单卦内容,介绍顺序没有刻意规定,分别是:

震单卦,方位正东,五行属木,史实中为殷纣王,有时也指殷纣王之子禄父,或殷纣(旧)方死硬分子,如震卦、随卦、噬嗑卦。

单卦巽,方位东南,五行属木,史实中多为殷纣(旧)臣官,有时也指殷方臣民,如巽卦、观卦、涣卦。

单卦兑,方位正西,五行属金,史实中为西周政权;由于上面是一阴爻,故兑单卦又多指西周政权中的背叛者管叔鲜和蔡叔度,如临卦、暌卦。 后天八卦图(由里向外)

单卦离,方位正南,五行属火。因为火为光明,史实中为西周君王和西周政权,如大有卦、革卦、鼎卦。

单卦乾,方位西北,五行属金,史实中为西周政权。乾,是“天”、时空,又是政权。乾卦卦辞“元,亨,利,贞”,既是时空运动,又是记述西周政权艰难的发展历程。

单卦艮,方位东北,五行属土,史实中多为殷纣百姓,或殷遗民,如蛊卦,是指殷旧臣民窝在一起会串通闹事,要治蛊。

单卦坤,方位西南,五行属土,史实中为灭亡时或灭亡后的殷纣政权,后被西周接收,如晋卦,是西周政权去管理殷旧地。

单卦坎,方位正北,五行属水,史实中不带明显的阶级性,但内容方面偏向于西周,如师卦,西周伐商大军像大水一样冲跨了殷纣政权。

八单卦分别相互结合,八单卦中的史实内容就在六十四卦中得到丰富和扩展,比如重卦 ,上单卦离、西周君王,下单卦乾、西周政权,结合起来是西周君王稳稳地坐在政权上管理国家,故卦名“大有”。

卦象是客观存在,卦名是对卦象的意识表达和发挥,卦辞是对卦象和卦名内容的解说和展示,爻辞是对卦象和卦名、卦辞进行逐步论说,妙语生花的文学艺术更是哲学论说和运用。每个卦都是以史实为事例,结合自然科学和物象,进行的是哲学论说和运用,《周易》从而成为卦爻哲学论著。

《周易》乾卦和坤卦分别有用九、用六辞句,说明老阳爻、老阴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变爻理论。其他六十二卦以阴阳二爻组成,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表现出矛盾的普遍性,这是世界最早的对立统一性规律认识。

六十四卦以阴阳两种爻进行运动,物象和卦名、卦辞、爻辞都是以阴阳对立统一性规律为灵魂。蒙卦“纳妇吉”、“勿用取女”,小畜卦“夫妻反目”、“妇贞厉”,大过卦“老妇得其士夫”,咸卦“取女吉”,渐卦“女归”……归妹卦直接用“妹”为卦名,《周易》文辞为什么离不开“女”?这是《周易》“以阴为殷”的写作机妙。女为阴、利用了“殷”与“阴”同音,相对的西周就是阳,《周易》将前人的阴阳理论从自然事物进入到人类社会斗争之中,从直观思维到辩证思维,既是传承,更是进步和提高。

重卦乾 ,是两个乾单卦的上下结合,通过爻辞“见龙在田(地)”、“君子终日乾乾”、“飞龙在天”,传递前人地、人、天“三才之象”,两个单卦乾又说明天外有天、时空是无穷无尽的认识。六十四卦,每卦六个爻分别以初、二、三、四、五、上称呼,为上升发展。为什么第一爻不称一而称“初”?第六爻不称六而称“上”?说明事物是由初级阶段开始的上升运动,经过二、三、四……向上发展,进行了质和量互变过程。五爻“飞龙在天”,天是“度”界,过了“天”就“亢龙有悔”,说明物极必反。乾卦为什么“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这种内容必须用现代哲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解释,因为继“九四,或跃在渊……”和“九五,飞龙在天……”之后,这是第三阶段的转化。西周“飞龙在天”取得了全国性的政权,但是后来也会被新的形式所取代(转化)“见群龙无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是社会发展规律,表现了《周易》古代作者伟大而彻底的辩证唯物论思想。

《周易》传承了前人的阴阳理论、三才之象,以及五行学说、天干、地支、时空理论、方位……重要的是将前人一系列哲学思想结合殷周社会斗争史实,使哲学论说和理论运用具有客观存在,而不是空洞说教,并且上升到辩证哲学理论的高度,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卦爻哲学体系。

在《中华千古之光》的基础上,方湛洲2014年在哈尔滨出版了《中国太极史》一书,明确了《周易》作者是周公、即姬旦,而不是其父周文王。对《周易》的哲学性质作了肯定:《周易》,是以当时殷周社会斗争史实和自然科学为事例,传承并运用和发展了卦爻形式和理论,以极其精妙的文学语言和艺术,朴素地论说和运用了系统的唯物辩证法。

“易经”之称是历史产物,集合了易学经典,但后人将其中不同的易学内容要区分开来。《周易》原文被成功读懂,千古之谜得到了解读:伏羲《易》与《周易》是一个易学生命但又是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产物、就像人的少年时期和成人时期一样,批判了“《易》本是卜筮之书”论及其误导,划清了《周易》与卦爻占卜和其他之说的界线,突破了“中国哲学到了老子孔子的时候,才可当得'哲学’两个字”的保守观念,为中国哲学寻根研究取得了突破和成功,利于世界哲学研究在这方面的交流和发展。

三:成功读懂《周易》,是世界哲学研究的需要

完整的史说是从源头写起,表现发展足迹的连续性,而现在的“世界哲学史”类留下了严重的前期空白。【美】罗伯特等人著的《世界哲学简史》是从公元前6世纪写起,对中国哲学是从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开始。【德】汉斯著的《世界哲学史》提供最早年代的是印度“奥义书”约公元前750年。【德】奥特弗利德《世界哲学简史》以公元前624年出生的泰勒斯为第一章,在2005年版上写道:“……据长期流传下来的资料显示,哲学才不过两千五百多岁。”“两千五百多岁”的“世界哲学史”,与人类百万年以上的历史相比,是小数点后的零头。哲学,在古希腊文中的意思是“爱智慧”,人类两千五百多年前的“爱智慧”在哪了?世界存在的早期“爱智慧”,要求我们去挖掘和整理。发现曾经的“爱智慧”,不是哲学史家们的责任,是世界哲学研究者共同的责任,因为要提供可靠而丰富的资料,史学家们才能记写史说。

中国《周易》成作于公元前1030年之际,其哲学通根于5000多年前的伏羲氏和几十万年前的燧人氏。也就是说,《周易》原文被成功读懂,填补了世界哲学研究前期史说的空白。

《周易》传承和发展了前人的阴阳理论,是世界最早的对立统一性规律认识﹔“三才之象”是世界最早的唯物论,排除了地、人、天之外的虚无。五行学说的“火”起源于几十万年前的燧人氏,到4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因为铜的使用才有了初步认定,在《周易》中得到成熟,说明不是随意性的,而是经过长期的认识才被肯定下来。木、火、土、金、水“五行”是对世界物质基本元素的精妙提取,比泰勒斯以“水”为世界基本元素的“一根说”要早,而且丰富。即使是公元前495年出生的恩培多克勒提出的土、水、气、火的“四根说”,也可以向“五行学说”靠拢,《周易》成熟的五行学说对物质世界“基本元素”的提取,其“生克”原理已提高到唯物辩证法的高度,有着理论指导和广泛的实用价值,对世界哲学研究是重大的贡献。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说:“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周易》蛊卦卦辞“先甲三日,后甲三日”、巽卦九五爻辞“先庚三日,后庚三日”,以天干(包括地支)和五行生克相结合,遵循和反映的是“宇宙本体时空运动”,突出了太极学说的根本宗旨。

《周易》传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一系列哲学思想,一系列内容又与现代有关哲学理论不谋而合,其原理达到惊人的一致性,真仍千古一绝。

但是,《周易》辞语在后人不易被读懂,一系列的哲学论说和运用也是后人难以领会和综合,时间发展说明这是龟甲时代的产物。本文作者是现代人,在解读《周易》内容时,自然离不开现代流行的西方哲学术语。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写道:“哲学之作为科学是从柏拉图开始,而由亚里士多德完成的。”哲学、逻辑、辩证法、唯物论……之词都是《周易》之后出现的。所以,运用现代哲学理论进行解说,可以提升对《周易》内容解读的科学性,释放《周易》“朴素”的局限性,使《周易》龟甲时代的理论能与现代哲学科学接轨。

《周易》是世界哲学史说不可缺失的前期内容,也是世界哲学研究的丰富和色彩;现在哲学科学为研读《周易》理论体系,提供了指导和规范。《周易》出自于中国,中国现在率先成功读懂。方湛洲《中华千古之光》成功读懂《周易》原文,得到北京大学张岱年教授等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肯定,认为“堪称一家”,今有责任向世界哲学研究报告,让世界了解《周易》,让广大专家和读者审评。文哲史专业需要成功读懂《周易》原文,这是不可短缺的功课,希望世界有关高校有“周易讲台”,共同解难释疑,探索未知。

在现在哲学理论指导下成功读懂《周易》原文,说明人类哲学原理是一致性的。“二进制”与伏羲卦爻握手,说明人类科学研究没有地域界线。《周易》是世界最早哲学论著,成功读懂《周易》是世界哲学研究的需要,因为关系着世界哲学研究会不会绝根断代、能不能丰富发展。

感谢:

中国哲学研究,北京大学张岱年教授及指导和帮助过我的老师!

世界哲学研究,以及世界哲学家对中国哲学研究的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