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上海戏院/黄金大戏院

 书柜茶室 2023-03-26 发布于上海

在上海闹市中心有一座戏院,初名黄金大戏院,1951年3月改名华东大众剧院,1954年更今名。解放前主要上演京剧,解放后兼映电影。

因连年邀请京剧名角前来演出,其影响绝不在“四大京剧舞台”之下,有一段时间甚至成为“麒麟童”周信芳开展民主活动的地点。它就是位于恺自尔路敏体尼荫路转角上(今西藏南路口金陵中路1号位置)的黄金大戏院。

黄金大戏院内有三层观众大厅,1575个观众席位。戏院早期放映欧美黑白电影,演过歌舞剧和魔术,都没有让戏院红火。

黄金荣

建造戏院的出资人是海上闻人黄金荣,戏院后交由金廷荪经营。金廷荪为了招徕观众,对戏院进行了全面装修。重新开幕的那天,一批著名演员登台献艺,轰动上海。1933年9月,为纪念“九一八事变”两周年,上海戏剧协社联合电影界人士在此演出抗日救亡话剧《怒吼吧!中国》,引起轰动,旋遭租界当局禁演。

金廷荪等人都是京剧票友,看到天蟾舞台等几大舞台盛演京剧,观众盈门,便开始邀请京剧名家前来演出。

《二堂放子》中周信芳饰刘彦昌,梅兰芳饰王桂英。

1934年,邀请梅兰芳来演出。1935年2月春节期间,又邀请著名京剧世家高庆奎、高盛麟父子,同时请来章遏云、金少山等一批名角配档,演员阵容浩大,受到观众欢迎。由此,戏院开始以京剧演出为主。

1935年4月,戏院方派人到天津专程请“麒麟童”周信芳到黄金大戏院演出。17日首场演出即受到上海观众的热烈欢迎。

一直演到1937年3月。在这两年中,周信芳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上海黄金大戏院舞台上度过的,其中演出的《明末遗恨》,曾给周信芳带来麻烦。

黄金大戏院不仅演京剧,还演越剧。

1947年夏,分散在不同戏班的十位越剧名伶为反对旧戏班制度,联合起来发展新越剧,筹建自己的剧场和戏校,同台演出了一场《山河恋》。此举轰动上海,“越剧十姐妹”因此得名。

1947年8月19日,越剧《山河恋》正式公演于上海黄金大戏院。

如今越剧十姐妹已全部作古,但她们的“金曲”永留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