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陵江畔的追忆:公共食堂的荒唐闹剧和苦痛经历(四)

 广州玉 2023-03-26 发布于广东

“1958年,吃饭不要钱;放开肚皮吃饱饭,****在眼前。”

上个世纪,从1958年下半年到1961年上半年,川北大地和中国其他地区一样,农村实行供给制,兴办起公共食堂。农民数千年来单家独户做饭吃的习惯被彻底改变;多年以后,让我们重新审视这段历史――

邓成满

  食堂下户 各地推广南充经验

  当年,全国大办公共食堂,并不只在农村,好多城市也一样。地方志记载,时南充市城乡开办的474个公共食堂中,城区占123个。营山县城也是“以街段为单位办公共食堂1至2个,实行统一吃饭。”当口粮出现危机之后,烧柴也十分短缺。有的地方是砍了小树砍大树,最终就拆 墙壁,拆屋架,以求把饭煮熟。

文章图片1

摆拍的用餐场景

  公共食堂的危害最终引起了高层的注意。史料记载,1960年朱德返乡,在老家用客家话和亲人交谈,得知他们“吃不饱”;而胡耀邦在1960年出差到他工作过的川北,从广元到南充几百里的路上,他看到许多群众衣不蔽体,面有菜色,身体羸弱,精神疲惫时,激动地说:还不如解放初期我在川北工作时吃得好,穿得好,难道这就是“大跃进”吗?最终,他们搜集到的意见反映到了中央。从1961年上半年起,全国开始撤销公共食堂,这就是史上所谓“食堂下户”。

  当年在南充农校教书的陈芳德老人回忆:1961年,学校接到南充地委通知,要学校全体师生下派去帮助生产队整顿公共食堂。我带领一个班的学生到了南充县潆溪公社的一个生产队。这个生产队是公共食堂办得最差的,为吃而闹纠纷的事件不少。正在这危难时刻公社给我们传达了中央关于办“公共食堂”的文件。文件主要精神是:按完全自愿的原则,可以办,也可以不办,办得不好的也可以解散。

  陈芳德老人在《我参加了撤销公共食堂》一文中写到:得到这个文件精神,我立即召开干部会,传达文件精神,然后召开全体社员会,对办不办公共食堂人人表态。我原以为精神一传达会一窝蜂地要求退伙,结果无人敢表态散伙,还是我反复做思想工作,才决定解散食堂,大家都退。我说到这里,大家鼓起掌来,不少人活跃得不得了。然后我宣布退伙办法:第一,现有粮食按人头平分到户;第二,食堂用具按物归原主的原则,各人拿回去,已经损坏了的,折成工分赔偿;第三,暂时没有锅灶的,可以在食堂锅里煮两天,不然回去也开不成伙。最后我还告诉了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带领学生接管食堂以来还节约了点米和红苕,今晚给大家打一个散伙干饭“牙祭”,到时各人拿东西来装。我宣布完毕大家欢呼起来,当晚把保管室的一杆大秤抬来称饭,人平三斤二两干饭,两斤火巴红苕,不少社员说:真是多久没有吃到白米干饭了,好香啊!有的说,明早晨的饭都不用煮了。第二天我向公社汇报,公社书记说昨晚全社几十个食堂全都解散了,有的社员还打起火把游山欢呼解散公共食堂。

  1961年3月19日,毛泽东在《印发南充市火花公社一九六○年决算分配经验》作出批示:“印发各同志。这个问题有普遍性,请各地同志注意研究四川的经验。” 印发给在广州参加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的参会人员。火花公社 “三包一奖”(生产队以管理区包工、包产、包投资,超产有奖)的办法得到推广,很多地方都在“包”字上下功夫,极大的调动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为克服“一平二调”风和连续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危害,起到了十分可贵的积极作用。但是,在1962年贯彻“农业六十条”及“四清”运动中,此种形式受到批判和纠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