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全国农村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各村生产队都成立了公共食堂,“吃饭不花钱”的宗旨得到空前发展,很多地方宣布人民公社为全民所有制,并试点“向共产主义过渡”。感谢老一辈的摄影家留下的珍贵镜头。 这是北京海淀人民公社青龙桥工作站集体大锅饭。吃饭不花钱,社员们排着队等待打饭。看看他们脸上的笑容感到满足。(更多历史图文请在右上角关注!) 这是生产队女同志负责为社员做饭,也就是食堂的炊事员,图为两名妇女正在做面条,完全是手工擀面,因为当时没有机械。(河南遂平 魏德忠摄影) 1958年河北的一个人民公社食堂的餐厅,社员的一家只需要到食堂打饭就可以了。图为一家人老少在围着一张小桌子吃饭。(河北怀来 张祖道摄影) 1958年11月6日,海淀人民公社青龙桥工作站一连食堂内。墙上的标语写着“吃饭不花钱,努力搞生产”。社员们正在围着一张桌子吃早饭。 这是一个生产队的社员在地头吃饭。有时候赶上农忙时节,食堂会派专人把饭直接送到田地,节省了时间,也提高了农活效率。 这是焦乔中队的食堂用红薯做了四百多样食品,参与评比。食堂在保证吃饱的同时也会换着花样改善饭菜的花样。 农村公社食堂会定期公开开支情况,接受社员的监督。 1959年,公社生产队食堂按人分配,保证吃饱又不浪费。 社员们在一起吃大锅饭,食堂的工作人员正在送饭。 1959年农村公社食堂每日开支情况公布。(更多历史图文请在右上角关注!) 1959年农村公社生产队食堂的炊事员正在做窝窝头。 1959年贵州,食堂也在不断的摸索经验,制造出半机械的工具,提高效率。图为生产队食堂的炊事员正在用自己制造的切菜机切菜。(摄影:李仲魁) 公社食堂遇到重大节日会乡办法改善伙食,来庆祝节日。图为1958年北京玉渊潭人民公社社员在举行国庆节聚餐,社员们高兴的在一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