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诗史都邑”考证

 hnhksyf 2023-03-26 发布于海南

诗画鄠邑:《诗经》“诗史都邑”考证

作者:西安市西周文化研究会研究员曹云海

03-19 阅读4984

  一.《诗经·周南·关雎》“在河之洲”,今诗画鄠邑涝渼之地。

        诗画鄠邑才是真正意义的诗史都邑。不是浮言,而是真实。笔者依据典籍,并考证清代1876年鄠邑东涝峪口一带,出土的春秋宗妇彝器铭文昔阝(ji)国,西周时是以雎鸠鸟名而名国,初始于鄠邑,春秋时因潦(Lao)水洪灾之患毁其国,而被迫迁往临邛(今成都邛崃市)。《诗经·泂酌》中“潦”水,今涝河。从其“雎(雎鸠)>雎国>昔阝国>䣢>苴>䢸”文字演进史,《说文》:“䢸,左扶风鄠乡从邑。”证据间是闭环锁链关系,已锁定《关雎》诗作地在今鄠邑涝渼之地。宋代罗泌《路史·高辛纪上》:“康王一晏朝,而暴公作关雎之诗以讽。”也是例证。

        二.《诗经》地理战国秦甘泉宫。

       《诗经·泂酌》是歌颂周公的诗。“泂酌彼行潦”的“潦(lao)”,即今涝河。“挹彼注兹”是祭祀周公乐章备水时演奏而唱的歌,是中国曲艺史之肇始。《左传·隐公三年》说:“涧溪沼沚之毛,蘋蘩藴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可证。《召南·采蘋》:“于以采蘋(pin)?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诗中“南涧之滨”即鄠邑石井涝峪口至皂峪口之山沟,其归属涝河水系,此为战国秦甘泉宫苑囿之地。明代《增补鄠县志》载:“秦府地。”“于彼行潦”即此“涧”水皆汇入而“流潦”。《诗经·召南·采蘩》“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其“于涧之中,公侯之宫”,即战国秦甘泉宫。诗经记载与栗峪口出土文物印证的史实相合。

        三.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的故事。

       《诗经·草虫》“陟(zhi)彼南山,言釆其蕨(jue)。”“陟彼南山,言采其薇。” 在今鄠邑甘峪与周至县耿峪交界的首阳山,海拔2720米。《史记·伯夷列传》载商朝伯夷和叔齐阻拦周武王大军未果,遂南行入山中隐居,采薇而食,义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有《釆薇歌》存世。儒家尊其为圣贤,道家尊其为太白神。

        四.《诗经》与中国终南山风物志。

     《诗经·殷其雷》“殷其雷,在南山之阳。”“殷其雷,在南山之侧。”“殷其雷,在南山之下。”《诗经·终南》“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终南何有?有纪有堂。”《诗经·终南》等篇中的楸、梅、檀、柘等,在后来方志植物类记载了周朝的终南山的这些植物。《诗经·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诗经·南山有臺》“南山有臺”、“南山有桑”、“南山有杞”、“南山有栲”、“南山有枸”。《诗经·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节彼南山,有实其猗。”《诗经》“节彼南山”,其后有《三秦记》“秦岭东起商洛,西尽汧陇,东西八百里。”《汉书·东方朔传》“南山,天下之阻也,南有江、淮,北有河、渭,其地从汧陇以东,商洛以西。”

        五.《诗经》里的中国灾异史。

       《诗经·十月之交》这是一首讽刺幽王无道,政治昏暗的诗。“烨(ye)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Cui)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姚际恒说:“写得直是怕人。”这是丰、镐一带地震引起山崩及地壳变动现象最早的纪录。《国语·周语》云:“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汉书·翼奉传》说:“《十月之交》篇,知日食地震之效。”对于日食,梁虞邝首次推定此次日食发生在幽王六年(公元前776年)十月初一辛卯日辰时。清代学者阮元、陈遵妫推算,幽王六年十月辛卯确实发生了一次日食,与《诗》中所记载日期相符。这是世界上有年代可考的最早的日食记载。这首诗既是史诗,又是珍贵的天文学研究史料。

       六.《诗经》里的中国交通史。《诗经·大东》“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诗经·四牡》:“四牡騑騑(fei),周道倭迟。”《诗经·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 【笔者认为】《诗》:“信彼南山,维禹甸之”主要是说的是大禹开凿鄠邑南山栈道这一事迹。而《诗经·大雅·韩奕》“奕奕梁山,维禹甸之。”主要是说大禹开凿黄河禹门口之事迹。甸:治理。《毛传》:”甸治也。”《郑笺》:“梁山之野,尧时俱遭洪水,禹甸之者,决除其灾,使成平田,定贡赋于天子。”

      【笔者注释与考证】《诗经》“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王秀梅《诗经》译注:“信:借为'伸’,形容山势连绵不断之貌。南山: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笔者认为“维禹甸之”是说大禹开凿南山栈道之事迹。交通是人类社会由野蛮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道路又是交通的先决条件。栈道也称阁道。鄠邑区南部山区有着中国点位分布最密集的栈道群,达27处之多。栈道的修造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毫不比万里长城逊色。今之铁路、公路高架桥皆是对栈道技术的历史文化传承。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认为:“栈道是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齐名的土木工程。”还有专家学者发表观点称:当年如果没有畅通的栈道,就是很难出现强胜的周秦汉唐。栈道所彰显的人文精神是:探索、开拓、沟通、延伴和发展。鄠邑终南山栈道的开凿与夏鲧一族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若追溯其历史,可上溯到六、七千多年前。开凿栈道,釆取“火烧水激”之法。石灰是其劳动副产品,1957年5月31日在鄠邑涝河流域丈八寺仰韶文化遗址发现“有大量灰坑、灰洞、房基遗址。”同时”特别重要的有六、七千前的碳化谷物”(1987《户县志》),它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的重要例证,可证鄠邑是中国稻谷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中国醪糟酒起源地。涝河最初之名为醪,与中国醪糟酒史有关。《诗》曰“潦(Lao)水。”《战国策》谓之“灓(音'鸾’)水”。《史记》为“涝”。《汉书》为“劳”。《水经注》为“涝(Lao)水”。《淮南子·原道训》云:“昔者夏鲧作九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门,执玉帛者万国。”成语“化干戈为玉帛”源于此。这里“石灰”就困感惑学界千年之息壤。

        七.《诗经》里的高山景行。《诗经·车舝》“依彼平林,有集维鷮(jiao)。”“陟彼高岗。析其柞薪。”“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民国《鄠县志》载“大车辖”为地名,为蔡家坡石门山。

        八.《诗经》里的“诗史都邑”丰、镐二京,东方最早的双子城。《诗经·鱼藻》“王在在镐,岂乐饮酒。”“王在在镐,饮酒乐岂。”“王在在镐,有那其居。”《诗经·都人士》“行归于周,万民所望。”《诗经·白华》“滮(biao)池北流,浸彼稻田。”都是对丰、镐二京周围广阔郊外风光的真实描写。今西安城西南三十里的沣水东岸,即为周镐京故址。《诗经·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殷士肤敏,裸将于京。”《诗经·大明》“来嫁于周,曰嫔于京。”“命此文王,于周于京。”《诗经·棫朴》“淠(pi)彼泾舟,烝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这四句表达的是文王伐崇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战船行驶于泾水上,士卒划浆迎风浪。周王顺流去征伐(崇国虎),六军跟随(文王)浩荡荡。《诗经·崇丘》属有目无辞的“笙诗”,不在《诗》305首之内。崇丘,即崇墉,文王我崇者是。

      《户县文物志·周文王伐崇道》载:“商末,西伯侯姬昌(周文王)崛起,为完成灭商的事业,公元前1036年由毕邑(今咸阳北阪)率兵,南渡渭水,沿沣河西岸以伐崇,建立丰宫。《诗经》:“既伐于崇,作邑于丰”,记的就是这段历史。此即文王伐崇道路。”【笔者按】崇之役,是周人扩展史上一件大事。文王伐崇在战略上采取的是“迂回包抄,分兵合围”方针。《左传·僖公十九年》有周文王首次攻打崇国,“军三旬而(崇)不降”的记载。二次周文王依“垒”等军事工事设施,又政治宣传攻心,从而严明军纪,周文王又颁布《伐崇令》,此法令被世界公认为人类第一部环境保护法令。汉代刘向《说苑》有其载。《诗经·皇矣》“帝谓文王,询尔仇方,同尔弟兄。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临冲闲闲,崇墉言言。”“临冲茀茀(fu)崇墉仡仡(yi)。是伐是肆,是绝是忽,四方以无拂。”《诗经·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王在灵囿,(you)鹿攸伏。”“王在灵沼,於牣(ren)鱼跃。”“於论鼓钟,於乐辟廱!”“於论鼓钟,於乐辟雍。”《诗经·大雅·下武》“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王配于京,世德作求。”《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文王烝哉!”“筑城伊淢(xu),作丰伊匹。”“王公伊濯,维丰之垣。”“丰水东注,维禹之绩。”这是中国上古水利史最早的记载。古丰水,今沣河。沣水,源出终南山的丰谷,合高冠(观)谷,太平谷(林谷)二水,自鄠县流入长安县境,至咸阳入渭河。《禹贡》“漆沮既从,丰水攸同。”《汉书·地理志》“丰水出东南,又有潏、皆北过上林苑入渭。”《郑笺》:“昔尧时洪水,而丰水亦泛滥为害。禹治之,使入渭东注干河,禹之功也!”“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皇王烝哉!”“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武王成之。”“丰水有芑(qi),武王岂不仕?”

        九.《诗经》诗史中国,美丽嬗变史。守鄠历史文脉,读懂文物,溯源中国。从鄠邑出土的两件“国宝级”文物,说说“中国”一词的美丽嬗变史“旅乍(作)中”,同时它与民国《鄠县志》所载四灵丰宫瓦当相互印证《诗经》“文王伐崇,作邑于丰”这一重大史实。四灵丰宫瓦当的象征意义:“四方之中为中国,中国之中为丰宫。其物性质上类似周人的“国徽图案”,是“中国”一词的前身和代名词。早于宝鸡贾村出土的《何尊》铭文“中国”一词的记载。先有图画,后才有文字。从一鼎定舟(周),鼎定中国而旅作中,到四方之中之中国,此二器可谓风华绝代,堪称“国宝中的绝代双骄。”其性质是周文王祭拜天地,卜辞旅作中,鼎定中国而“作邑于丰”的前奏曲。

      《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qi)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国,以为民逑。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师,以绥四国。民亦劳止,汔可小愒(qi)。惠此中国,俾民忧泄。民亦劳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国,国无有残。

      《诗经·大雅·荡》“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tiao)如螗(tang),如沸如羹,小大近丧,人尚乎由行,内奰(bi)于中国,覃(tan)及鬼方。⋯⋯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诗经·大雅·桑柔》“天降丧乱,灭我立王,降少飞蟊贼。稼穑卒痒,哀恫中国,具赘卒荒。靡有旅力,以念穹苍。”

       十.《诗经》地理中杜与鄠之间关系历史沿革。《诗经·大雅·韩奕》“韩侯出祖,出宿于屠。”屠:地名。《诗集传》:“屠,地名,或曰,即杜也。”姚际恒曰:“屠、杜古通用。《汉志》注云:古杜伯国,汉宣帝葬其地,因曰杜陵,在长安南十五里。”

      《陕西省长安县地名志》杜伯国:“西周王畿封国。西周成王八年(约公元前1017年)汾水下游唐人叛乱,成王灭唐,迁其民于杜,立杜伯国以管束。杜是西周地名(今雁塔区杜城村)杜伯以地为姓。辖地包括今长安县西南部。周宣王四十三年(公元前785年)宣王妃女鸠看中杜伯恒,欲与私通,被杜伯拒绝,她恼羞成怒,在宣王面前诬陷杜伯恒奸污她,宣王将杜恒囚于焦。《左传》载:“杜伯入为王卿,士无罪而王杀之。”杜伯之子,逃往其祖先地隰(今山西汾水下游隰县)。《国语》等古籍记载三年后,一位身穿红衣,自称杜伯的人用箭将宣王射死,从此,杜人势力而大,是西周东迁的原因之一,杜人后裔杜预作了详尽解释。

       《陕西省长安县地名志》汤杜亳国:“长安县境内历史上存在过的独立国家。周平王东迁洛阳后,在丰镐周围出现了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汤杜亳(bo)国。杜人射死宣王,势力日大,以其祖先起于汤,曾建都于毫(今河南商丘附近)乃号国名为汤杜毫国。汤杜亦写为荡杜。国境横跨渭河南北,远至荆山。秦宁公二年(公元前714年)秦伐亳,亳王战败逃走,遂灭亳国。秦武公十一年(公元前681年)在此建杜县,秦孝公并在渭北杜人聚集地建荡杜县(即今三原县杨杜村)。亳国立国67年,史称西亳。

图片

一.《诗经·周南·关雎》“在河之洲”今鄠邑涝渼之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春秋宗妇彝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吴大澂著《愙斋集古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宋代·罗泌《路史·高辛纪上》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诗经》中的战国秦甘泉宫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栗峪口村《诗经》地理中的战国秦甘泉宫遗址考古调查

图片

图片

明代《增补鄠县志》“秦府地”之记载

图片

西安市西周文化研究会专家学者一行在栗峪口村进行考古调查并论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考古调查:寻找历史的印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诗经》与伯夷、叔齐不义食周粟的故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诗画鄠邑,诗史都邑:中国终南山风物志(鄠邑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名不经传的裘卫,却开创了不动产交易的先河:

裘卫盉(盛酒器):1975年出土于宝鸡岐山县董家村西周窖藏,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盖内有132字铭文记述了西周中期周共王时期,土地交换的事件。裘卫用玉器和皮裘,交换矩伯土地的授田仪式。裘卫是掌管皮裘生产的小官,积累了大量财富。他拿礼器换土地,而拥有了固定资产。史载,西周实行世卿世禄制。裘卫凿了开一道缝隙,实现“阶级跃进。”铭文中“王称旂于丰”,丰即丰镐之“丰”。《周礼·地官·大司徒》说:“大军旅、大田役,以旗致万民,而治其徒庶之政令。”此铭文说的是周共王三年三月,在丰邑举行建旂(qj)大典。建旂是周天子接见诸侯和臣下的一种仪式。周共王姬繄(yi)扈,周穆王之子,西周青铜铭文多称其为恭王或龚王。共王继位时,国家因穆王征讨耗费了大量财富,财政空虚,经济也渐渐难于维计。加上贵族私自开垦耕地,共王决定废除原来的土地国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向土地所有者收缴税金,从而增加了国库的收入。这是西周首次把土地私有合法化。从其铭文知贵族矩伯为参加天子朝觐礼,两次用土地换取觐见礼品,反映了西周中期“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诗经·小雅·北山》)的天子所有土地制已经开始瓦解,土地转让经官员大臣的监督和认可,就具有了合法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宋代大儒程灏《姬宗世谱录·程序》书影

图片

图片

图片

6.《诗经》中的中国交通史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7.《诗经》里的“高山景行”地名故事:石井蔡家坡石门“大车辖”

图片

蔡家坡曲峪金龙峡:清泉石上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更新于 1小时前

送花

投诉

阅读 4984

78

图片

人文秦岭

图片

诗画鄠邑,诗史都邑。“诗史”还原,让你轻松穿行于《诗经》地理字里行间⋯⋯,

23小时前

图片

人文秦岭

图片

感谢马老师的热情支持和鼓励!自汉以来称《诗》为《诗经》,作注作解者不乏其人,但很少有人以地理文化背景或借助文物来说诗史,而注解者多为自己的感知和揣度,很多没有证据支撑,许多观点凭空而论,让人扑朔迷离,难以置信,也无法让现代人真切而简约...全文

24小时前

图片

黄百合

点赞曹老师佳评之作👍👍👍🌹🌹🌹🌹🌹🌹🌹🌹🌹

21小时前

人文秦岭

 图片 

 :感谢陈老师的热情支持与鼓励!🌹🌹🌹❤️❤️❤️🙏🙏🙏🙏🙏🙏🍵🍵🍵🍵🍵🍵

图片

泂酌

探索发现,树碑立传,当代贤达,后世榜样。🌹🌹🌹👍👍👍

21小时前

人文秦岭

 图片 

 :感谢温老师抬举厚爱!有前辈谆谆教导,热情支持与鼓励!我感到莫大的荣幸!十年家国十年心,心有山海即诗与远方。探寻文明密码,不负韶华,不负期许,把握考古论文写在家乡诗画鄠邑大地上,是吾将上下而求索,始终不变的初心,只为感恩于文化传承,去唤醒生于斯、长于斯的诗画鄠邑文明密码!读懂文物,守鄠历史文脉,在此讲好诗画鄠邑前世今生、历史人文中国故事!祝福温老师康乐幸福,万事如意!🌹🌹🌹❤️❤️❤️🙏🙏🙏🙏🙏🙏🍵🍵🍵🍵🍵🍵

图片图片

马志维

图片

👍👍👍🌹🌹🌹欣赏

昨天

人文秦岭

 图片 

 :🌹🌹🌹❤️❤️❤️🙏🙏🙏🙏🙏🙏🍵🍵🍵🍵🍵🍵

暂无更多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