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秘西藏:仓央嘉措真正的死因是什么?他的情人真的被处决了吗?

 心灵牧场书馆 2023-03-26 发布于河南

入藏第五天,自驾到了琼结县雪村,做完藏王墓的节目后,我开始在藏民的指引下探访传说中的“六世达赖喇嘛情人”达娃卓玛的故居。

入藏第三天,导游次仁白觉否认了达娃卓玛的存在,他甚至告诉我:仓央嘉措的所谓“情诗”实际上是对自己坎坷一生的抒发。

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我决定亲自探个究竟。

“达娃卓玛是真实存在的,她和仓央嘉措还有两世的情缘。”为我们做向导的藏民热情地告诉我们,他还说了:“达娃卓玛是我们雪村最有名望的人物,地位仅次于我们这里的另一个名人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

探秘西藏:仓央嘉措真正的死因是什么?他的情人真的被处决了吗?

本文作者在五世达赖喇嘛故居前

“她名气如此大,应该还有别的原因,而不可能仅仅因为她和仓央嘉措的传说?”我笑着问藏民向导道。

“你说得对,我们雪村是因为她,才免除了劳役,还减免了赋税。”藏民向导说这话时,脸上满是感激。

探访故居的路上,藏民向导为我们讲述了达娃卓玛与五世达赖喇嘛的故事,因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正是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所以藏民将五世与达娃卓玛的故事定义为他们的“第一世情缘”。

藏民向导说:500年前,即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继位后,曾重修了布达拉宫。重修布达拉宫期间,他从前藏和后藏征调了上万名民工,其家乡姑娘达娃卓玛正是被征调的民工之一。

探秘西藏:仓央嘉措真正的死因是什么?他的情人真的被处决了吗?

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加措

达娃卓玛和家乡民工每天在龙王潭挖泥取土,双脚泡得又红又肿,腰也累得直不起来。眼见乡亲们饱受痛苦,她心里十分难过。一天, 趁罗桑嘉措巡视工地的机会,她用劳动的调子唱了一首自编的民歌:

“我们是琼结雪村人,我们是五世达赖喇嘛的家乡人:我们是破陶罐里种大蒜的人(无地),我们是从天窗里晒太阳的人(无房),我们是靠十个指头养活嘴巴的人(无钱)。”

阿旺罗桑嘉措听到这悲怆而动人的乡音后被触动了,他在了解了情况后对乡亲们说:

“今天一天,明天一天,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你们就可以离开布达拉宫工地,回去和家人团聚。你们也不要来人顶替,我免除你们修建布达拉宫的全部乌拉差役。”

之后一直到民主改革前,雪村人都被免除劳役,且享受了各种“减免”政策。

听完这个故事后,我有些疑惑地说:“所以达娃卓玛和仓央嘉措的第一世情缘实际并没有爱情,而是其他的缘分。”

“对,他们的第一世并没有爱情。”藏民向导肯定地答道。

“达娃卓玛和阿旺罗桑嘉措生活在一个年代,按理年纪比六世仓央嘉措大很多,他们第二世怎么发生情缘呢?”我继续表达着我的疑惑。

藏民向导笑笑说:“听你问的问题,就知道你不是藏族人,我们藏族人是相信前世今生的,达娃卓玛转世后也叫达娃卓玛,还是生活在雪村,且和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仓央嘉措年岁相当。”

我点点头,有些恍惚我是在听一部传奇小说,而不是真事。藏民向导看出了我的疑虑,他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补充道:“藏族寻找'转世’是非常严格的,基本是不会搞错的。你看,每次寻找转世灵童前,找寻者都还会去仙女湖拉姆拉措湖验证。”

我再次点点头,表示我已明白。此时,我们已经走到了雪村里,这个有着1400年历史的藏村对我来说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这绝不仅仅因为这个村子是五世达赖喇嘛和达娃卓玛的故乡,还因为这里的藏民都极其淳朴、热情。

探访路上遇到的每一个藏民,都会笑眯眯地和我们道“扎西德勒”,我心道:“人在身旁,如沐春风,大概就是这种感觉了吧。”

探秘西藏:仓央嘉措真正的死因是什么?他的情人真的被处决了吗?

雪村实拍藏民牧羊图

探访路上,我发现藏民的房子虽然修得很漂亮,但房屋构造依旧和以前一样:一楼是牦牛、藏山羊的居所,二楼是生活居所,三楼是卧房、诵经房。

藏民向导笑眯眯地告诉我:藏民啊习惯了养牛放羊的生活,所以他们每家每户都养着牛羊,有的人家还养很多头。我探着头好奇地看牦牛之际,他说:“达娃卓玛家,五世达赖喇嘛家,以前都是养着牛羊的呢,房屋也是这样的构造。”

听了这话后,我更加好奇地朝藏民家里张望了。绕了无数个小巷子后,我们终于绕到了达娃卓玛的故居前:这是在街边的一个标准的两层藏式小楼。

探秘西藏:仓央嘉措真正的死因是什么?他的情人真的被处决了吗?

故居一楼是厨房、储藏室、佛龛、生活区,如向导所说,一楼还有牛羊生活的区间。与普通藏民居所不同的是,卓玛的起居室在狭小的阁楼里。

许是太久没人参观的缘故,卓玛的家里有很多鸽子,我们走进小楼时,它们并不惧人,只站在阁楼栏杆上,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着我们。

卓玛的故居已没有多少物件,屋子的摆设与一般藏民家里无二。

探秘西藏:仓央嘉措真正的死因是什么?他的情人真的被处决了吗?

达娃卓玛故居内

卓玛故居唯一让我觉得与众不同的是:它的一楼小院里,生出了几朵不知名的野花,它们在荒草中显得格外动人。有一只灰色的鸽子静静蹲在一朵野花旁,似乎正捎来仓央嘉措给卓玛的情诗。

此情此景,让我不得不想起了仓央嘉措写给卓玛的那句最经典的情诗: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真的置身卓玛故居时,我更加确定她是真实存在的。“传言说她和仓央嘉措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这个传说应该是有误的。”我不再质疑卓玛的存在,转而开始向藏民打探真实的卓玛。

探秘西藏:仓央嘉措真正的死因是什么?他的情人真的被处决了吗?

卓玛故居:灰鸽

“她是仓央嘉措做了活佛以后才认识的姑娘,他们在拉萨的八廓街相识。”藏民向导开始讲述他们的第二世情缘。

原来,仓央嘉措做了活佛后,很不喜欢宫内的生活,于是他常常披假发在拉萨的街头游走。一日,他走在八廓街时,竟在人群中看到一个绝色女子:她大大的眼睛,褐色的肌肤,笑起来眼睛像一弯星月,这个姑娘正是达娃卓玛。

也许是前世缘分未尽,仓央嘉措只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姑娘,他甚至对卓玛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次偶遇后,他更加频繁地偷溜出布宫。有时,他们一起逛街,有时,他们甚至会一块喝酒。

遇见卓玛后,仓央嘉措诗兴大发,他为她写下了诗歌:

“皓齿美人含笑,朝向四座顾盼,眼拙娇滴滴一转,目光落处是少年的脸。喝了一杯没醉,又喝一杯还没醉,少年的情人劝酒,一杯便酩酊大醉。只要姑娘你常在,酒就有我喝的,少年我的希望,自然寄托在这里。”

仓央嘉措的身份注定:他们此生只能是有缘无分,很快,他们的恋情被发现了,仓央嘉措想要偷溜出宫也就不那么容易了。

但即便有着现实的阻力,两个相爱的人依旧经常偷偷幽会。动情时,仓央嘉措甚至向卓玛许诺:将来一定会迎娶她。

探秘西藏:仓央嘉措真正的死因是什么?他的情人真的被处决了吗?

仓央嘉措

可活佛怎可能将世俗女子接回布达拉宫呢?仓央嘉措终究无法兑现承诺。

1701年,蒙古人在西藏的统治者达赖汗去世,他的儿子拉藏汗继任汗位后,于1705年爆发了藏蒙两军之间的战争,藏军失败。拉藏汗上奏清廷,请求将仓央嘉措废黜。康熙出于对西藏安定的考虑,同意将仓央嘉措“诏执献京师”。

可惜,仓央嘉措被押解去京城时,竟未能来得及和卓玛道别,可怜的卓玛竟一直在苦苦等待着爱人来迎娶她。

从西藏到北京有近4000公里,出发前,仓央嘉措就预感到自己将“有去无回”,他深知:他和卓玛此生已无再见的机会。

探秘西藏:仓央嘉措真正的死因是什么?他的情人真的被处决了吗?

对命运的悲愤,对卓玛的思念,一直煎熬着仓央嘉措。行至青海湖时,他终于因郁结于心而染上了重病,并圆寂在了青海湖畔。

藏民向导说到这儿时,我们一行都唏嘘不已,我想起关于仓央嘉措的另一死因传说,便提出疑问道:“有说法说仓央嘉措是在青海湖投湖自尽的,原来是假的。”

藏民向导肯定地点着头说:

“肯定是假的,我们藏族人绝不会做出自杀的事来,尤其是像仓央嘉措这样的活佛,即便遭遇再大的磨难,他也绝不可能自杀。我们藏族的信仰里,自杀等于越狱,所要承受的果报是无休无止的。”

探秘西藏:仓央嘉措真正的死因是什么?他的情人真的被处决了吗?

仓央嘉措故居

听到此,我们一行都分外庆幸自己来了雪村:若未来此,我们可能永远不知道仓央嘉措的真正结局了。

“那后来卓玛怎样了?她嫁人了吗?我记得我了解的资料里,说她是被处死、被流放了,反正结局很凄惨。”我急切地看着向导问道。

藏民向导笑了,他说:“外界的误传真是不少啊,卓玛没有被处死,也没有被流放,她后来并没有嫁人,她一直守在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小楼里。”

通过向导的讲述,我们终于知道了达娃卓玛的最终结局了:

年轻的仓央嘉措去世后,达娃卓玛痛不欲生,她也自此立下了“永不嫁人”的誓言。仓央嘉措死后,人们根据他临终前诗中“借我双翅,一度到理塘”的暗示,在四川理塘找到了他转世的第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

探秘西藏:仓央嘉措真正的死因是什么?他的情人真的被处决了吗?

达娃卓玛故居内

七世达赖喇嘛未再与卓玛有过交集,但七世的父亲罗桑达吉回到自己曾从小当喇嘛的琼结县修建强巴佛殿时,曾专程前去拜访了仍然建在的达娃卓玛,并邀请她参加了佛像的开光仪式。

开光仪式后不久,达娃卓玛就孤独地离开了人世。

藏民向导告诉我们:达娃卓玛生前会念诵很多仓央嘉措写给她的诗句,而仓央嘉措写给卓玛的其中一首情诗,是绝大多数西藏人都会唱诵的。说完后,向导唱道:

“请不要再于我道琼结,它让我想起达娃卓玛。达娃卓玛,我心中的恋人,难忘你仙女般的姿容,更难忘你迷人心魄的眼睛。”

“在拉萨人群之中,琼结人杰地灵,我心中的恋人,就在琼结此地……”

与藏民向导道别一日后的这会儿,当我在藏王墓旁敲下这篇日志时,我的脑子里依旧能回响起他唱诵的那首属于仓央嘉措和卓玛、也属于所有西藏人的情诗……

末尾附上我最喜欢的仓央嘉措的情诗:

“不观生灭与无常,但逐轮回向死亡。绝顶聪明矜世智,叹他于此总茫茫。第一最好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第二最好是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