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胆囊腺肌症的超声诊断

 小波H 2023-03-27 发布于云南

    胆囊腺肌增生症又称为胆囊腺肌瘤性增生或胆囊腺肌瘤病,是一种胆囊的非炎症性、非肿瘤性良性疾病,以胆囊腺体、肌层的慢性增生为特征,同时伴有黏膜上皮陷入肌层,从而形成特征性的罗一阿窦,内可有胆固醇结晶或小结石形成。常无明显临床表现,多因其他疾病检查或常规体检时发现,症状基本都表现为胆囊炎、胆囊结石症状。可分为局限型、节段型、沙漏型及弥漫型,其中以局限性最为多见,且好发于胆囊底部。病因并不十分明确,是否与癌变有关,目前还存在争议。

图片

局限型(a) 沙漏型(b)、节段型(c)、弥漫型(d)

超声表现:

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胆囊浆膜和黏膜显示完整。

特征性表现:增厚胆囊壁内小囊样结构及彗星样强回声(频率越高,越容易显示,瘦一点可采用高频线阵探头;使用谐波成像更容易显示);CDFI可见闪烁伪像。

部分可呈均匀低回声,无回声及彗星样强回声不明显;部分可以无回声为主。

超声造影:不均匀高增强,内见散在多发小无回声区(罗-阿氏窦),不论是无回声还是低回声或高回声的罗-阿氏窦超声造影均显示无增强,胆囊浆膜、黏膜清晰完整。

鉴别诊断:胆囊癌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超声诊断(酷似胆囊癌)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

胆囊床脂肪沉积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

图片

a沙漏型:特征性无回声罗一阿窦及彗星样强回声,

bd局限型:特征性彗星样强回声,CDFI可见闪烁伪像,

c节段型:罗一阿窦内的结石伴声影

d弥漫型:胆囊壁弥漫性增厚,特征性多发彗星样强回声,图片来自文末文献。

图片

使用频率更高的探头更容易显示罗一阿窦及内部强回声,图片来自文末文献。

图片

弥漫型:胆囊壁弥漫性增厚,特征性无回声罗一阿窦及内彗星样强回声,超声造影显示胆囊浆膜及黏膜完整,内见多发小无增强区(特征性)。

图片

局灶型:胆囊底部局部增厚,特征性无回声罗一阿窦及内彗星样强回声,超声造影显示胆囊浆膜及黏膜完整,内见多发小无增强区(特征性)。

图片

图片

图片

局灶型:胆囊底部局部增厚,腹部探头显示低回声,浅表探头显示特征性无回声罗一阿窦,浆膜及黏膜清晰,超声造影显示胆囊浆膜及黏膜完整,内见多发无增强区(特征性)。 

图片

图片

节段型:胆囊壁节段性增厚,采用阴超探头显示特征性彗星样强回声,浆膜及黏膜清晰,超声造影显示胆囊浆膜及黏膜完整,内见多发无增强区(特征性)。

图片

图片

胆囊皱褶:常规超声显示胆囊底部局限性增厚,类似腺肌症,超声造影显示胆囊壁清晰完整,未见增厚。

图片

局灶型:大的罗一阿窦内胆固醇沉积形成后无声影的高回声,此时不容易诊断。

 参考文献

林展辉, 林礼务, 高上达,.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囊腺肌瘤症与原发性胆囊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7.

苏晖, 张波, 刘翠云,. 超声造影对胆囊腺肌症的诊断价值.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6.

BonattiM, Vezzali N, Lombardo F, Ferro F, Zamboni G, Tauber M, Bonatti G. Gallbladderadenomyomatosis: imaging findings, tricks and pitfalls.


欢迎阅读本公众号其它文章:

既往文章汇总-腹部血管妇科篇

既往文章汇总-甲乳浅表篇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具有国内领先的胃肠充盈超声培训实力,穆柯晓主任在国内率先提出胃壁七层超声分层理论,并独创了简单、实用的全胃追踪扫查手法及疾病诊断思路,提高了胃肠疾病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同时在国内首次总结了结肠曲综合征、门脉高压性胃病、急性蜂窝织炎性胃炎、食管胃平滑肌瘤病、胃平滑肌增生的超声诊断,尤其突破了弥漫浸润型胃癌的早期及进展期诊断,填补了国内空白。第十期精品培训班已圆满结束,欢迎关注第十一期。报名联系电话:陈洁13791082502或微信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