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接未来》:追溯网络变迁五百年,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网络革命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自在飞花轻似烟 2023-03-27 发布于黑龙江

什么是网络?

网络,指的是有节点和连线的系统。除了我们熟知的互联网,传递大众信息的报业系统、负责运输的铁路系统、发电报打电话依赖的电信线路等,都是网络。

第一次网络革命:金属印刷术的发明让思想插上了翅膀,催生出了文化的大繁荣。

15世纪,德国金匠约翰内斯·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术。印刷术在欧洲的出现,加速了中世纪的终结,西方文明进入了发明、创新和扩张的黄金时代。

15世纪之前的好几个世纪里,知识都被封禁在手抄稿中,被教士、修士和他们的贵族赞助人封存在手抄室和图书馆里。当时的教会和贵族轻而易举地垄断了知识和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来维持他们的社会地位。

经过10多年的研究和反复试错,1450年左右,古登堡的印刷机开始印刷成品了。印刷术和被解放的知识一起在欧洲迅速普及。它开化了思想,孕育了文化的大繁荣。

在14世纪中期发端于意大利北部的文艺复兴运动,在15世纪中期借助古登堡的发明广泛传播。

第二次网络革命:铁路和电报压缩了时间和空间。

首先,铁路的修建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了。

1765年春天,英国发明家詹姆斯·瓦特设计了一个用蒸汽驱动活塞的机器,可以毫不费力地拉动机床。从此,蒸汽机被广泛运用在采矿业、纺织业等工业领域,代替了不少繁重的人力和马力劳动,开创了人类利用能源驱动机器的新时代。

铁路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将世界各地连接起来。人类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将人和货物送至更远的地方,也降低了制造业所需的大宗原材料的运输成本。

铁路穿越美国大片空旷的土地,将沿线的交汇点变成了一座座城市,将荒无人烟的草原变成了富饶的农场,也将这个国家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工业时代。

其次,电报的发明进一步压缩了信息传递的时间。

历史上第一封电报的发明归属于美国电磁学家约瑟夫·亨利。

1831年1月,亨利教授在《美国科学与艺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了一个装置。这个装置可以用电传输指令,让一口在远处的钟被敲响。这就是最初的电报。它的原理是通过接通或断开电路,在电线另一端产生所需的敲击效果。

然而电报的发扬和普及还要归功于一位叫萨缪尔·摩尔斯的美国画家。摩尔斯如今被称为“电报之父”,这一点其实颇具争议。

1842年,摩尔斯的团队到处展示电报技术,顺利获得了政府的项目拨款,开始沿铁路铺设电报线路。

电报开创了人类利用电传递信息的历史,也改变了即时信息,也就是新闻事件、财经消息和商业活动被传播的速度,让报业媒体进入了新时代 。

第三次网络革命的当下,计算机和互联网的结合将把我们带向未知的远方。

先来看计算机。

1937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在爱荷华州的玉米地里诞生了,发明者是美国物理学家约翰·文森特·阿塔纳索夫。

最初的计算机重达30吨,且造价非常昂贵,只能用于军事或者科研。随着晶体管的发明、英特尔微处理器的发明、以及苹果公司个人计算机的推出,计算机得以一步步变小、普及到家家户户。

在计算机不断更新换代并逐渐普及的过程中,让计算机能够彼此互联的互联网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最初的互联网诞生在美国。1969年,美国国防部下属的高级研究项目局,把美国4家研究机构的计算机本地网络远程连接了起来,让科学家们可以分享数据并访问彼此的计算机。这一项目被称为“阿帕网”。

与此同时,其他的网络也开始出现。可惜每个网络都用的是自己的特定协议,彼此不能兼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实行了“互联项目”,使用统一传输协议的互联网诞生了。

如今,互联网连接起了众多强大的微处理器,孕育出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同时,互联网也正在颠覆我们的工作、隐私、教育,乃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