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世纶教授:经方辨治感冒

 卓尼中医院华华 2023-03-27 发布于甘肃

感冒,又俗称“伤风”,多见于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鼻、鼻窦、咽、喉、扁桃体等炎症)多为病毒所致,包括普通感冒、流感、SARS、甲型H1N1等。感冒之名何时形成尚无确论,一般教科书说始于北宋,系指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诸风》引《和剂局方》之参苏饮:“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稍黏”这里的“感冒”两字尚属动词。元代《丹溪心法·中寒附录》说:“凡证与伤寒相类者极多······初有感冒等轻证,不可便认作伤寒妄治。”这里正式提到感冒的名词。值得注意的是,朱丹溪这里所说的伤寒,系指《伤寒论》中的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其意是说感冒有轻有重,有可能是中风,有可能是伤寒,有可能是温病,不能都认为是伤寒。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提出把感冒分为风寒、风热两证型为主,后世多有宗此者。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伤风》:“伤风之病,本由外感,但邪甚而深者,遍传经络,即为伤寒;邪轻而浅者,只犯皮毛即为伤风。”他这里说的伤风,强调了病情轻,比伤寒轻。这段话给后人易造成误解,以至提出“感冒不同于伤寒”的论调。

历代各家对感冒不同认识的产生,一是用病因、感邪的性质来推理、分证一是把症状用八纲来分证。当然更受临床经验的影响,而临床经验丰富者,多体会感冒是外感病之属,有的症状就属伤寒,一些人提出“感冒不同于伤寒”念糊不清的论述,是不科学的。依照《伤寒论》辨证理论治疗感冒很能得心应手。实际早在宋代,就有人提出了用六经辨证治疗感冒、伤风。如陈无择将伤风列为专题论述,他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叙伤风论》中,以六经辨证治疗伤风,其大意是:太阳伤风用桂枝汤,阳明伤风用杏子汤,少阳伤风用柴胡加桂枝汤,太阴伤风用桂枝加芍药汤,少阴伤风用桂附汤,厥阴伤风用八珍汤。也说明感冒、伤风临床症状可出现六经症状,不仅只现表证、太阳病,也说明,感冒、伤风实际是《伤寒论》外感病之属,临床表现为伤寒、中风太阳病及六经各证。西医诊断的上呼吸道感染,所述临床表现也多有伤寒之属及六经各证。因此用《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才能正确指导治疗感冒。

经方治疗感冒特点:1.不以专方、专病论治。2据症状反应以六经辨证论治,先辨六经,再辨方证。


感冒在表变匆匆,论治勿疏有合病

张某,男,44岁。初诊日期:1965年3月25日。自昨日来,恶寒,无汗,项背强,头痛,腿痛,口唇干,舌苔薄白,脉浮紧。证属太阳阳明合病,为葛根汤加生石膏证:

葛根9克,桂枝9克,麻黄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生石膏45克

结果:上药服1剂,感冒证解。

按:本案用了葛根汤加生石膏,临床较为多见,一发病即呈现大青龙汤或麻杏甘石汤方证,这是因为临床所表现的方证不同,必须应不同的适应方药治疗之故。这里也说明,感冒并非只是或伤于风、或伤于寒的表证。感冒与其他外感病一样,证在表时变化多端而快。感冒所呈现的表证很短暂,很快出现合病、并病,有的则一发病就可能是合病。

感冒并非皆表证,治疗当忌都发汗

唐某,男,35岁。初诊日期:1965年4月24日。感冒3天,咽痛,口干,恶心,不欲食,头痛,头晕,咳则右上胸痛,舌苔白,脉弦细稍数。证属少阳阳明合病,为小柴胡加生石膏桔梗汤方证:

柴胡12克,半夏9克,黄芩9克,党参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苦桔梗9克,生石膏45克

结果:上药服3剂,口干、咽痛已,咳嗽亦不明显,但感恶心腰痛、下肢凉。上方去苦桔梗,加桂枝、赤芍各9克,生龙骨、生牡蛎各15克,服3剂诸症已。

按:此患者是以咽炎为主的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多见的感冒因多数初起不来诊,故来诊时表证已不明显,而呈半表半里少阳证或少阳与阳明合病,故宜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小儿患者感冒更多呈现此方证,此时如用汗法解表,徒伤人体津液、正气,使感冒迁延不愈、或加重病情,感冒后自服许多药(感冒清热冲剂等)、或治疗不当而长期不愈者屡见不鲜。这就告诫后人,感冒虽小病,治疗亦要辨证论治,一见感冒就解表,是非常错误的。

表有阴阳证之分,治当温补发汗殊

贺某,8岁。初诊日期:1965年10月23日。感冒发热1周,每日上午11点半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汗出,至夜12点后烧自退,饮食精神均好,大便隔一二日一行,他无不适,舌苔白润,脉虚数。证属太阳表阳证,为营卫失和之桂枝汤方证,与桂枝汤: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

结果:上药服2剂,上午已无发热,下午1点后尚有低热(37.2~37.5C),舌苔薄黄,脉尚稍数,与柴胡桂枝汤加生石膏3剂,诸症解。

许某,男,47岁。初诊日期:1978年5月4日。感冒2天,右头痛,自感无精神,两手逆冷,无汗恶寒,口中和,不思饮,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咽喉滤泡增生明显。此属虚寒表证,治以温阳解表,与麻黄附子甘草加川芎汤:

麻黄9克,川附子9克,炙甘草6克,川芎9克

结果:上药服一煎,微汗出,头痛解,未再服药,调养两日精神如常。

按:何廉臣的《重订全国名医类案》中就载有少阴感冒,《吴鞠通医案》也有类似记载,吴氏于甲子二月二十五日治疗吴氏医案,即用麻黄附子甘草汤1剂,治愈了头项强而恶寒,脉紧无汗的感冒。认识到:因体质的不同感冒出现的症状不同,也即感冒与其他外感病一样表现为太阳病和少阴病。体质强者呈太阳病,用发汗解表治疗,因太阳病又分表实无汗、表虚(自汗恶风),发汗法又有所不同,太阳表虚证,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发汗解表;体质阳虚明显的感冒,呈现虚寒阴性表证,即少阴病解表须用汗法,但须加温阳强壮的附子、细辛等才能驱除外邪,日本人藤平健曾多次报道其体会,值得一读。这就是《伤寒论》表证分阴阳,即分为太阳和少阴的实质,治皆用汗法而有不同的实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