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洪彪手札

 吴不墨 2023-03-27 发布于福建

附作品,释文如下:

网络时代,用键盘、鼠标或触屏即可进行任何文字处理,此时仍有手执毛笔书写汉字者,实是对炎黄祖先的行为传承;执毛笔书写汉字者肯花长时间、耗大力气潜心临习前贤字范,渴求形同神似,则是对古代书法及其规范的技艺传承;

诸多文化艺术机构筹策形式各异的书法展览、比赛、表演、研讨活动,乃是对光大中华民族独有艺术的文化传承;书法进入中小学校,大学开设书法课、建立书法学院,就是对有益于修养身心、开发智力的国粹之首的精神传承。

既有行为传承,又有技艺传承,既有精英层面的学术性文化传承,又有民众层面的普及性精神传承,可以预想,书法之未来必是锦绣前程。

我以为,所谓传承,不能片面理解为对古代经典及其成法的摹拟、抄袭、复制和照搬。传承的核心要义在于对先贤探索、发现、革新和创造精神的继缵。

数千年书法史,汉字书写之正体由甲骨文向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不断递进,书写形态由一笔一划向点画呼应、牵带、减省、连绵持续演化,盖因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之需,更有赖于中华民族历代群英之创造勇力与智慧。

当代中国繁荣昌富,复兴宏业必将九转功成。置身如此大时代、新时代的有志书家,唯承继前贤的创造勇气、共同塑造书法的时代形象,熔铸书法的时代精神,方能不辜负时代赐予的发展良机,无愧于盛世强国。

癸卯二月初六暂居赣西温汤小镇,刘洪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