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咽喉疾病找不着北?试试仲景治咽第一方,行气化痰让你舒爽无比.

 松下舞者 2023-03-27 发布于山西
图片

“梅核气”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疾病,主要表现为咽喉部异物感,常被形容为咽中有烤肉块的感觉。据中医学认为,情志失调是引起“梅核气”疾病的主要原因,七情所伤是其主要病因。而病机则是气滞、痰凝导致痰气交阻,二者互结于咽部。

情志失调是引起“梅核气”疾病的主要原因。中医学认为,情志与脏腑关系密切,长期的七情不遂,如悲、喜、怒、思、忧、恐、惊,可影响心气调畅,导致气机紊乱,从而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特别是因为忧思过度,常常会出现痰凝、气滞,引起咽部异物感。

气滞、痰凝导致痰气交阻,二者互结于咽部为“梅核气”的基本病机。气机不畅时,会导致气滞,气滞则容易引起痰凝。痰凝则容易导致痰气交阻,从而形成“梅核气”的症状。因此,中医认为“梅核气”的治疗应该以通气化痰为主。

对于中医治疗“梅核气”的方法,通常会选择清热、化痰、行气、消肿的中药治疗。同时,注意心理治疗,改善情绪状态,有助于恢复气机的畅通,达到治疗“梅核气”的效果。针对这种病症,半夏厚朴汤能够行气散结、降逆化痰,让痰湿得以疏通,气血畅通。同时,该方还能和胃止呕,消化道问题引起的梅核气也能得到缓解。

图片半夏厚朴汤最早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原方剂由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等五味组成。

半夏是本方的主要药物,其功效为化痰散结、降逆和胃;厚朴则能下气除满、助半夏散结降逆;茯苓甘淡渗湿,能助半夏化痰;生姜辛温,和胃止呕,且能制半夏之毒性;苏叶则能芳香行气,共同为佐使药。这些药物相互配合,具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可使郁气得疏,痰涎得化,诸证自解。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半夏厚朴汤常被用来治疗梅核气,梅核气即为口腔、咽喉等部位异物感的一种表现。由于其可以调理气滞、痰湿内生、情志郁结等问题,因此也常用于治疗其他相关的疾病,例如喉痹、胸痹、痞块等。

图片

梅核气症患者的舌象具有明显的特征,

痰在舌象上的主要表现就是舌苔厚腻。由于梅核气症患者体内的郁热痰浊无法正常排出,积聚在体内形成痰阻,使得舌苔变得厚重、腻滑,甚至有时还会有黄色的油腻感。

舌质也可以反映梅核气症患者的病情。患者舌质偏红、有裂纹、边缘有齿痕等现象,这些都是郁热内盛的表现。同时,舌尖瘪平或有牙印,也是梅核气症患者常见的舌象表现。

我们还需要关注患者的舌根部状况。梅核气症患者舌根部通常会出现舌苔厚重、腻滑、颜色暗黄的现象,这些都是痰湿内停的表现。

观察患者的舌下静脉。梅核气症患者的舌下静脉通常会显得粗大,这是由于郁热内盛所导致的。舌下静脉粗大还可以反映患者的痰湿程度,痰湿越重,舌下静脉越明显。

在临床上,半夏厚朴汤方证的辨别需要同时具备舌苔厚腻和躯体异常感觉这两个特征。舌苔厚腻是由于痰湿积聚所致,而躯体异常感觉则是痰阻郁滞所导致的。

图片痰在中医里是一种体液,分为内痰和外痰两种。内痰多由脾失健运而生,也可因肺失宣降津液、肝胆湿热等原因产生。外痰则是因外邪侵袭引起的,如感冒、流感等。而半夏厚朴汤方证的关键病理变化在于痰阻,临床上虽无梅核气症状,但疾病病机为痰阻时,均可运用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汤方证的病机本质是痰阻,痰阻是指痰湿停滞于体内,不易排出。半夏厚朴汤方中的半夏、厚朴等药物,可以渗透肌肉、疏通经络、健脾开胃,帮助消化吸收,从而达到祛除痰阻的作用。

在辨证论治中,胡希恕提出了“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这一观点,即辨方证是辨证论治的最后一个步骤。半夏厚朴汤方证的辨别需要“舌苔厚腻”和“躯体异常感觉”同时具备,舌苔厚腻是痰阻的客观指征,躯体异常感觉则是半夏厚朴汤证的特征性症状表现。如果病人出现舌苔厚腻,同时伴有躯体异常感觉,就可以考虑使用半夏厚朴汤进行治疗。

也就是在实际临床中对半夏厚朴汤方证的辨别不仅限于梅核气症状,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病理变化为痰阻的疾病。例如心下坚、腹满、小便不利、惊悸、喉痈、疹癖、噎隔、积聚等疾病.半夏厚朴汤方剂的应用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咽喉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现今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和神经精神疾病中。研究表明,半夏厚朴汤可缓解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喉痹、扁桃体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同时,半夏厚朴汤对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也有积极的作用,如焦虑症、抑郁症、失眠等。

图片半夏厚朴汤方剂的病理病机基础是“痰阻”,而痰的形成与多个脏器有关,如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水湿津液停聚可生痰;外邪犯肺,肺的宣肃功能失常,津液不布,也可聚而生痰。半夏厚朴汤方剂中的半夏、厚朴等药材具有祛痰化痰、理气和胃的功效,可以促进痰液的排出;若患者有烦躁、易怒等症状,可在半夏厚朴汤方剂中加入黄连,若痰湿较重,可适当加入茯苓、半夏等化痰药物;若痰瘀并存,可考虑加入川芎、丹参等活血化瘀药物。

半夏厚朴汤的应用范围已经不仅限于治疗梅核气症,而是逐渐拓展到多个病理机制和临床症状的治疗。但是,为了确保治疗效果,患者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采用正确的辨证方法,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End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