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台街·烟台故事 | 烟台山上这座豪华大别墅哪儿去了?

 新用户339933 2023-03-27 发布于山东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作为山东第一个开埠城市,烟台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生活环境,一度成为北方最大的基督教传播中心。近代著名的西方传教士如狄考文、郭显德、倪维思、韦廉臣、戴德生、明恩溥、马茂兰等人或长期居住在这里,或将烟台作为主要活动据点。鲜为人知的是,近代大名鼎鼎的来华传教士晏玛太不但是烟台的常客,甚至还在风光优美的烟台山上为自己一家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别墅。

传教士搞地产发迹

晏玛太(Matthew  Tyson Yates,1819-1888),美国人,19世纪来华的著名传教士,属于美南浸信会差会。

晏玛太

道光二十七年农历八月(1847年9月)美国浸会差会派传教士晏玛太夫妇抵达上海。同年11月在上海老城厢的老北门建立圣会堂,1874年更名为“第一浸会堂”。这是上海第一个浸信会教会,也是华东第一个浸会。

19世纪60年代初,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晏玛太所属的美南浸信会差会断绝了海外传教士的经济供给,加之上海因为太平天国围城、人口激增等因素导致物价飞涨,很多传教士为维持生计,不得不转行去做房地产中介、翻译,也有人开设收费的英文培训班。晏玛太也因经济来源中断而转业,在英租界工部局和美国领事馆两处任翻译。1873年他一度任美国驻沪副领事,在租界内的审判机关会审公廨中又当了陪审官。这些工作待遇很好,收入也非常可观。1863年,晏玛太将在工部局任翻译时积攒的三千多银元用于购买土地。是年,恰逢英、美两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人口剧增,地价日益上涨,房地产成为极为有利可图的投机对象。晏玛太从此发迹。他在1877 年重理传教士旧业后,仍持续经营地产业务,获利颇丰。

在没有差会接济的情况下,晏玛太维持了上海浸信会的运转,并逐步扩展到昆山、镇江、苏州一带。这一时期,晏玛太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的阔佬,到欧洲、日本度假,每年都到烟台避暑,挥金如土,同时也捐款给教会。

晏玛太在沪传教四十余年,曾经扮演过传教士、商人、侦探、翻译、陪审员、殖民官等等多种角色。浸信会差会一位老资格的传教士曾对晏玛太作过这样的评价:“从差会看来,晏玛太不仅是一位传教士,他还是一位政治家。假使他留在国内,干任何一行他都能飞黄腾达。”

烟台山上建别墅

晏玛太主要活动中心在上海,但与烟台也建立了不同寻常的联系。

早在1859年起,晏玛太就先后派花雅各(J.L.Holmes)、海雅西(J.B.Hartwell)和高第丕(T.P.Crawford)赴烟台,开辟华北浸信会。第二年夏天,晏玛太夫人伊丽莎(Eliza Moring)和独生女儿安妮小姐来烟台避暑。也许烟台适宜的生活环境吸引了她们,此后,晏玛太全家经常到烟台避暑、疗养。

1875年,晏玛太夫人在上海感染霍乱,几乎丧命。晏玛太陪同夫人来到烟台疗养,在烟台舒适的环境里,晏玛太夫人仅用几个月身体就完全康复。

晏玛太夫人伊丽莎

为了更方便地夏天来烟台避暑度假,1883年,晏玛太干脆就在烟台山上修建了一座别墅,作为每年夏天全家避暑的落脚处。建成后的晏玛太别墅位于烟台山北边,在烟台山灯塔的东北方向。晏玛太给上海的朋友写信描述这座刚建成的别墅:“别墅紧靠海边,下面是一个悬崖,视野开阔,风景优美,一个盘旋的梯子可以下到沙滩洗海澡。住在这里非常的舒适,就像美国儿童经常说的:我们(在这里)享受愉快的时光。”

1887年7月,68岁的晏玛太再次到烟台避暑。因游泳着凉而中风,在烟台未能治愈。朋友们把他送回上海治疗,1888年3月17日晏玛太于上海去世。

晏玛太去世后,1890年,晏玛太夫人开始将烟台别墅提供给来烟台疗养的美南浸信会传教士使用。1894年3月,晏玛太夫人去世。晏玛太的别墅便由其独生女儿安妮继承。

晏玛太的独生女儿安妮

安妮1868年嫁给近代上海滩的美国富豪希孟(J.F.Seaman)。希孟担任过上海同孚洋行(Wisner  and Co.)经理、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是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创立者之一,1903年,被美国政府任命为旅华美商代表,协助美国驻华公使康格和上海总领事古纳,同中国全权代表吕海寰、盛宣怀签订《中美通商行船续订条约》。晏玛太别墅由其独生女儿安妮继承后,人们将这座别墅改称为“希孟别墅”(Sea-man's  bungalow)。

1900年6月,大规模的义和团运动在北京爆发。为躲避义和团的追杀,大批西方传教士从华北各地陆续逃难到烟台。身在上海的安妮慷慨地把自己的别墅交由美国驻烟台领事法勒(John  Fowler)支配,用来安顿逃难的传教士们。当时,晏玛太别墅里面挤满了30—40名逃难的传教士。晏玛太别墅为这些逃难的西方传教士提供了一个安全的避风港。

别墅的归宿

晏玛太别墅,这座见证过中国近代历史的别墅,最终的归宿又是如何呢?

据笔者对烟台山进行实地考察,发现靠近烟台山灯塔东北方向,现在是烟台山景区每年进行大型演出活动的一个露天场地,昔日的晏玛太别墅没有丝毫踪影。那么,这座见证过烟台近代史的别墅难道无声无息地凭空消失了?

近日,笔者从偶然发现的两张图片上,似乎找到了晏玛太别墅的蛛丝马迹。

一张图片是曾任东海关税务司的美国人杜德维(Edward  Bangs  Drew,1843-1924)拍摄于19世纪80年代的晏玛太别墅照片。

杜德维拍摄的晏玛太别墅

通过这张图片可以看出,晏玛太别墅的外形是一栋单层的大房子,别墅后面是烟台山最早的灯楼。这座灯楼是东海关在1868年(清同治七年)在烟台山顶原峰火台上建造的,它是一个带木柱屋顶的简易灯楼。1905年时,这座简易灯楼被烟台山灯塔替代。

另一张图片,是1905年的德国驻烟台领事馆建筑明信片。对比杜德维拍的照片和德国驻烟台领事馆明信片,可以看出:位置上,德国领事馆和晏玛太别墅几乎在同一个位置,都在灯塔(或灯楼)的东北方位;外形上,领事馆和晏玛太别墅几乎一模一样———左边窗户、门,右边的路几乎没有变化,不同的是,领事馆明信片中的房子前面已经修建了一座围墙。德国领事馆后面是灯塔而不是简易灯楼。

德国驻烟台领事馆明信片

查近代烟台资料,烟台山灯塔建成于1905年(清光绪三十二年)。既然这两张图片上的建筑如此相似,它们是否是同一座建筑呢?为此,笔者特意就这两张图片咨询了研究烟台近代建筑的专家胡树志先生和解焕新先生,他们也肯定这两座建筑应该是同一座建筑,只是时代不同。据此,可以大致断定此时的德国领事馆应该就是昔日的晏玛太别墅。

既然晏玛太别墅后来变为德国驻烟台领事馆,那作为领事馆的晏玛太别墅最后归宿又是如何呢?查询资料发现:德国驻烟台领事馆初设于1867年3月,初设时馆址不详。1890年,该馆迁至德国盎斯洋行,即烟台市朝阳街45号,后迁至烟台西领事路9号(现烟台山西路15号)。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该馆关闭。1920年,该馆被大火烧毁。此后,德国人史密茨重修作为住宅使用。1939年,该馆又在原址开启。1945年关闭。也有的资料说:德国驻烟台领事馆1935年设在朝阳街上的德国盎斯洋行,设代理领事,1943年在盎斯洋行重新设立领事馆。从中可以看出,尽管关于德国驻烟台领事馆的一些记述有冲突,但却明确了德国确实在烟台山设立过领事馆(但具体时间不详),以及被大火烧毁。至此,晏玛太别墅的最终归宿已浮出水面。

综上,笔者推断:这座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晏玛太别墅,其一生的命运应该是这样的——1883年,晏玛太在烟台山上建造了别墅。从1901年躲避义和团的西方传教士离开烟台到1905年期间,晏玛太女儿希孟夫人将晏玛太别墅卖于德国领事馆。此后,晏玛太别墅摇身一变成为了德国驻烟台领事馆。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国领事馆关闭。1920年,德国领事馆被大火烧毁。至此,曾经的晏玛太别墅成为了历史。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你可能还想看:

烟台街·烟台故事 | 两次驾船海上支前,我的父亲是个英雄!

烟台街·胶东风物 | 要形容它的美味,苏东坡有句话:直那一死

烟台街·街面忆往 | 这车曾是烟台街上的“大黄蜂”,老远听到巨响,路人就急忙避让

烟台街·烟台美食 | 坐席带来的苞米皮包裹的吃食,有两种东西最诱人


这座城市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有独特的民俗风情,更有抹不掉的家园记忆,烟台晚报“烟台街”版期待一切热爱本埠地方文化的人士惠赐佳作。投稿时请作者务必提供银行账号,以便稿件发表后寄奉稿酬。

来源 | 烟台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