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理养正义学堂、资助逃亡中的康有为……生性淡泊的他却做出了几件惊人的大事

 新用户339933 2023-03-27 发布于山东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烟台开埠后,粤商梁泽威来烟创办顺泰洋行,营业范围涉及食品、地产、金融、五金等多个行业。

1883年,梁泽威将顺泰洋行交予侄子梁浩池经营,自己携梁浩池的哥哥梁艾昭去往朝鲜,并在仁川创办怡泰号。梁泽威有两个儿子,长子梁国英,次子梁善川。

梁善川,出生于光绪五年(1879年),名启华,字远昭,号善川,广东中山县(现珠海市)唐家湾人,宣统元年钦加道台职衔,赏戴花翎加三级代二品封典。

顺泰洋行早年供应来烟外国商船各种所需,获利丰厚。1898年1月,俄国军舰路过烟台,因急需食品,“由顺泰代办饼干三万磅,面包三万磅及烟酒食物无算”。

梁氏家族在烟台颇有势力,有资料记载,早期海岸街上的哈利洋行以及海滨饭店的房产均为顺泰所有。其家族住宅遍布广东街、小太平街、东山等处,家族成员也多有居住烟台。梁善川的青年时代就是在烟台度过的。

父辈创业 后人办学

梁善川少时在乡,“不喜举子业,于世俗勋名利禄泊如也”。长大后,游学京师,所到之处,备受礼敬,与肃亲王郎贝勒过往甚密。世人对其非常羡慕,但是梁善川却视同寻常。

他生性恬淡,不求荣利,“生平最喜研究金石文字之学,一编在手,孜孜不倦,数十年如一日也”,“庄、老文籍,以涵养性灵,尤潜心释典,能解悟真理;闲涉六法(绘画),居恒以山水自娱”(张鸿印撰写的《商隐梁处士传》)。

梁善川  1930

父亲梁泽威带着梁善川时常往来于烟台、沈阳、仁川等地,让儿子学做生意。但是梁善川对做生意没有兴趣,无奈,梁泽威将顺泰的生意交予侄子梁浩池打理。

1900年,梁善川的堂兄梁浩池在烟台创办养正义学堂,由于还要料理顺泰洋行的生意,建校初期一切学务均委托好友隋丹山、道人张蓬瑞规划办理。1902年,23岁的梁善川担当起总理养正义学堂的重任。

烟台养正义学堂旧址

清末民初,烟台女子学校甚少。为了让女子得到平等的学习机会,1907年,倡导平等教育的梁善川与好友傅炳昭一起创办了“烟台存诚女子学校”。傅炳昭是青岛祥泰号经理,声名显赫。更有主张“督办新学”的山东巡抚杨士骧督派道员余则达观察亲临学校巡视并“大加称誉”。

关于存诚女子学校,1908年的《各省教育汇志》中记载:“梁善川私立存诚小学已开学”。

投书报社 建言治安

烟台东山一带,面朝大海,环境幽静。开埠后,西人涌入,英、美、法、德几个国家在烟侨民和当地富商在此建筑别墅百余座。居住者非富即贵。梁善川在此处购有一栋二层洋楼并居住多年,堂兄梁浩池在此建有别墅,名曰“如园”。

由于远离市区,又没有设立巡警区,所以东山一带的治安情况较差。本来巡警数量就少,顾此失彼,加之官府疏于管理,百姓怨声载道。

1907年4月26日,何彦升再次来烟做官,凌晨2点钟乘船到达烟台。为迎接何彦升的到来,“本埠巡警排全队接至码头”,当时媒体就对此种做法提出质疑:“巡警原为巡查街道预防不靖(所设),而夜间离岗尤违定章,倘有匪徒乘机生事,危害不浅。”

为了尽快让官府了解东山的治安情况,1909年6月19日,梁善川亲自撰写文章《论烟台东山宜设巡警七区》,发表在《渤海日报》上。他从内政、外交、主权三个方面,论述了设立巡警七区的必要性:烟台巡警分为六区,而东山没有。以现在的形势看,东山不可不设巡警七区,不只是关系内政,还有外交,不可忽视。东山虽有教堂林立,但是没有特别的保护措施。

“前何升道所派东山之巡警,今又为道宪所撤尽,恐东山北区为烟台出入要隘,宵小以巡警权利不及,往往乘间窃发,一交冬令,扰害不堪,而地方治安不可问矣。”讲求治安,而东山平民百姓时常遭遇小偷的侵害,故东山不设巡警妨碍内政。

东山人烟繁杂,岂止仅有教堂?“通商以来,各国皆骈肩而至,商人、军人、教士、吏官或游历、或避暑、或贸易、或调查、或传道,以东山地域之广大道路之阻隔,保护岂能尽周?万一被盗贼所扰,轻则有资产损失之赔偿,重者有生命戕害之抚恤。一案未结一案又来,而交涉愈形其困难,初不必强邻藉口伤我主权,为足寒心,即此扰害治安已不堪问矣,夫岂细故哉?此东山不设巡警妨碍外交者也。”

梁善川详述利弊,怎奈当时并没有引起当局重视。这真是秀才见了兵,有理说不清啊。

文中提到的何升道即何彦升,他曾先后两次在烟台任东海关监督。

商号倒闭 变卖抵债

1911年10月,受上海橡胶股票风暴的影响,设在青岛的“谦顺”银号(谦益丰与顺泰合办)瞬时倒闭,烟台顺泰号及兼营的钱庄受其影响,也因“挤兑宣告破产倒闭,变卖所有财产抵充清偿”(《山东省视察报告——芝罘部分》)。华、洋债主纷纷上门讨债,梁善川“斯时前撼后侵身被百难自免不暇”,只身去往香港躲避,后移居青岛,从此离开生活了13年的烟台。其夫人唐氏没有随其而去,她带着几个孩子,留守在烟台。

1911年12月8日,烟台商会在《申报》发布告白:“产业抵债 烟台顺泰倒(闭),欠华洋钜款,号东梁善川躲避香港。现在华洋各债主已将梁善川在烟台自置广东街路西楼房一座、又小太平街北头楼房一座、又东山楼房一座约地五亩均交商会抵还各债主”。

告白上写的梁善川在小太平街北头有楼房一座,目前小太平街旧有建筑保存完好,北头路东现存二层小楼一栋。但是由于时间较长,建筑多次易主,难以考证。东山楼房不知在何处。

小太平街北口二层楼房

告白中写的广东街路西的楼房,经多次查找,无果,推测已经拆除。告白上写明,梁善川是“顺泰号”的“号东”,从而再次佐证“顺泰号”妥妥地就是其父亲梁泽威创办的。

梁善川出生于广东,在与家人交谈时,常说广东话,但是在外人面前,却说着带有烟台口音的北方话。

遗嘱传世 警示后人

梁善川一生娶两妻(唐氏、吴氏),生有9子12女。他们有的参与过“五四”运动,有的投身革命,有的在教育、艺术、科技等领域卓有建树。

上世纪50年代末期梁善川夫妇(前排中间)与五子梁诚顺(后排左二)一家合影

1940年,明智的梁善川为了百年之后家产能得到合理的分配,他提前写下遗嘱,并印制14份,分与各家。

在遗产分配上,梁善川将广东、烟台、青岛、香港等地房地产、财产分成四股,“第一股名曰慈善股,拟作施舍穷贫子弟与穷亲故旧;第二股名曰储蓄股,拟用修理此房破烂、拆补等用;第三股名曰子弟教育费,用作教读之资,惟不读书者不能享用;第四股名曰子女津贴养生费,子则论房而计,世袭罔啻,女则以本身为止,不得争论”。有关烟台的地产的处置,他也有安排:“烟台西沙旺还留有沙地两处,有柳条分作成井字形,由烟(台)海岸街顺昌号孙丰亭先生代理。佃人老高,老佃客也。地共九十八九亩。每年租洋一百二三十元;外人有加租者也未转租,因念其年老,故未增租俟”。离开烟台快30年了,梁善川依然惦记着佃人老高的情况,善人善心。

对于自己收藏多年的古董、书画等珍品,梁善川也有适当的处置办法:“余平生置买之古董等物虽非人间至宝,然皆为一生心血所积聚者,为子孙珍藏之,倘无此嗜好或不认识古物,虽得之亦无所用,不如分派子女内外孙子、孙女及有功于我之近身工友、朋友、故旧人等。做一个小纪念法,以汇集登记一册,分成多少部分均可由一人承办,请人作帮发彩票对号,以一半彩票对号码,余一半沽之,买一张送一张,收得之款作旅费,回乡用于做慈善事业。凡亲近子女子孙亲故,则分送彩票与他们。开彩时对号,物物有彩,岂不高兴哉?”梁善川对财物的处理合理、大度。

在遗嘱中,他教育后人:“人要能吃人亏,天则授人以福。能让者,尤要能有大量度。无度量者不足以言让;高而不危,可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可以长守富也”。

资助维新 思想开明

1898年9月,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为了躲避清政府的追杀,由天津乘船凄惶逃亡上海,途经烟台时,停靠了数个小时。就在这几个小时里,19岁的梁善川或许是遵照父亲的嘱托,或许是自己的主张,在烟台与康有为有一个短暂的会面,并资助了康数量不菲的银两。奉旨追杀康有为的登莱青道李希杰得知梁、康有过接触,旋即展开对梁的追捕。梁善川预感危险来临,“不如归去暂为养晦林泉之中,于是旋里也”。

20年后,寓居青岛的梁善川与康有为再度相见,他们叙旧赏画,“相谈甚欢”。时康有为不忘旧情,挥笔洒墨,为梁善川书写一副对联:“善川仁兄:地僻人难到 楼高月得先”(原件保存在青岛市博物馆)。

康有为给梁善川题写的对联

新中国成立后,梁善川将自己收藏多年的3000多件珍贵古董文物,全部捐赠给青岛市文管会,后由青岛市博物馆收藏。之后,博物馆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一则消息:“梁善川、梁今永家族将大量文物捐赠我馆,这些文物是我馆的重要组成,其义举功垂千古”。

1955年12月23日,梁善川在青岛去世。享年76岁。

作者注:本文参考《申报》《大公报》《渤海日报》《梁氏家乘》《梁善川家谱》《梁善川遗嘱》等资料。感谢梁氏家族之梁端立、梁甸立、纪卫群、常一诺先生的支持。特别感谢烟台市芝罘历史文化研究会刘树伟先生提供资料。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你可能还想看:

北大街曾经有个名声很响的俱乐部

烟台街·往事如昨 | 准女婿埋头大吃,老丈人只得三番五次地喊:“再切些来!”

龙为何要在二月二抬头?这事得从三皇五帝说起

那年二月二,我支起摊来卖糖豆,却怎么也喊不出口

来源 | 烟台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