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清理一身寒、痰、瘀的泡脚方!

 7umpv2hy8fcolz 2023-03-27 发布于湖南

我们先了解一下痰瘀互结?痰瘀互结,就是一个人体内既有痰湿又有瘀血,痰湿和瘀血搅和到一起了,互相搏结,最终导致的一个结果是什么呢?是身体里的各种包块,像结节、肌瘤、囊肿、息肉等。

痰浊与瘀血相互搏结,以局部肿块、刺痛或肢体麻木、萎废、胸闷多痰或痰中带紫暗血块、舌紫暗或有斑点、苔腻、脉弦涩等为常见的症状。

针对这个症状,明朝医家龚廷贤,创立了一个方子,能将痰湿和瘀血一网打尽。这个方子就是双合汤。

“双合汤”

双合汤:当归9克、川芎9克、白芍9克、生地9克、陈皮9克、半夏9克、白茯苓9克、桃仁9克、红花3克、白芥子9克、甘草3克。

01、瘀血怎么化?

这里用到了桃仁和红花,很多医家在开方子的时候喜欢把这两味药放到一起,也确实,桃仁红花配在一起,工作效率会更高,红花轻向上清瘀,桃仁重向下化瘀。

把瘀血化掉就像是疏通堵塞的河道,河道通开以后,还要有新鲜的水流通过,否则那河道依旧是干枯的,毫无生机可言。换句话说就是要补血,让气血尽快充盈脉道,这样一边通,一边补。

补血用到了当归、川芎、白芍、生地,也就是四物汤,四物汤大家都不陌生,现在市面上看到的补血的方子很多都是以四物汤作打底,在它的基础上做些增减。所以别看它只有四味药,却是不折不扣的祖方,基础方,在中医界是相当有地位的。

02、痰湿怎么化?

陈皮,古时候人们常用它直接泡水喝,具有增强食欲、理气健脾、燥湿的功效。性温,味苦而辛,对应的是肺、脾经。


茯苓,性平,味甘而淡。对应心、肺、脾、肾经,可利水渗湿、健脾宁神。

白芥子和半夏一样,都具有温肺化痰的功效。不同的是:白芥子比较擅长清顺皮里膜外之痰,半夏则偏于温化脏腑之痰,双管齐下,可清一身之痰浊。

陈皮、半夏、茯苓、白芥子志趣相投,自发组合在一起,这四味药都有化痰的作用。

如果身体怕冷,可将生地改为熟地,生地凉血的。如果瘀血比较重的可把白芍换成赤芍,“白补赤泻”。

用药用量


陈皮9克、白茯苓(去皮)9克、白芥子9克、半夏(姜汁炒)9克、桃仁(去皮)9克、红花3克、当归9克、川芎9克、白芍9克、生地黄9克、甘草3克。

用法

1.将药材置于容器内,加入适量清水,酌情煎煮20-30分钟;

2.可根据个人情况,将汤剂凉放至适宜温度再将双脚浸入汤剂中浸泡,或以药液蒸汽熏蒸双足后再进行浸泡;

3.每次浸泡约15-20分钟,以泡至微微出汗为宜,具体视个人情况而定;

双合汤泡脚一个月一个疗程。也可内服,请在专业人士,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后酌情加减服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