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中药名方,治疗黄疸肝癌肝腹水

 7umpv2hy8fcolz 2023-03-27 发布于湖南

黄疸两大类型阳黄和阴黄。

阳黄:多因湿热内蕴交蒸,热不得外越,湿不得下泄,熏蒸肝胆,胆热液泄,溢于肌肤所致。症见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如橘皮色,伴有口渴,小便不利和小便短赤(如浓茶色),舌苔黄腻,脉滑数等。

可用茵陈蒿汤主之,茵陈蒿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方由茵陈蒿,大黄,栀子组成。

茵陈蒿汤清热利湿,逐瘀通腑。方中茵陈、栀子、大黄皆为苦寒祛邪之品,苦能利湿,寒能清热,三者相合,清热利湿退黄。其中茵陈味苦微寒,清热利湿,疏肝利胆退黄,能使湿热从小便解;栀子苦寒清热除烦,清泻三焦,导湿热从小便去;大黄苦寒通腑泄热,活血逐瘀,推陈致新,使瘀热从大便下走。三药合用则二便通调,湿热瘀随二便排泄,黄疸自然消除。

上三味药,先煮茵陈,后入栀子、大黄同煮,去滓,分三次温服。服药后, “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此乃服药效验之兆。

阴黄:多因寒湿内郁所致。症见皮肤黄色晦暗,伴有神疲身倦,手足不温,胃呆腹胀,大便不实,舌苔白滑或腻,脉沉细迟等。

茵陈四逆汤,出自《伤寒微旨论》卷下。具有温里助阳,利湿退黄之功效。主治病毒性肝炎,黄疸之脾肾阳虚,寒湿发黄证。症见身目发黄,黄色晦暗,皮肤冷,背恶寒,手足不温,身体沉重,神倦食少,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紧细或沉细无力。

组成
茵陈、炙甘草各二两(各6克),干姜一两半(4.5克),炮附子一个(6克)。使用时方中炮附子先煎一个小时。

方中茵陈能清利湿热,利胆退黄;附子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能回阳救逆,助阳补火,散寒止痛;干姜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炙甘草能益气补中,调和药性。四药配伍,共奏温中散寒、利湿退黄之效,为治疗阴黄之良方。

发热、黄疸明显者,加山栀子、金银花、蒲公英;胁痛明显加苍术、白术、川楝子、厚朴;恶心呕吐加姜汁炒竹茹、姜半夏;气虚体弱去炙黄芪,太子参,纳差加鸡内金,焦山楂。肝脾肿大,肝区不适者,加鳖甲、桃仁、赤芍。

诊病先辨阴阳,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