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篇连载《三国鼎立》(87)——曹丕的文治武功·伐吴

 新用户6303bXRU 2023-03-27 发布于重庆

(紧接上期)

上期聊了曹丕对西北、北方游牧族群的所采取的应对方式,现在来聊聊对南方孙权的应对。

第三节 一伐东吴

曹丕时期,魏国和东吴的关系有些尴尬,名义上魏为君,吴为臣,实际上魏对吴没有任何约束力。孙权对曹丕称臣纳贡的要求都满足,要啥给啥,但只要一涉及到送子为质的实质性问题,则一概采取推辞、拖延的办法。无论曹丕怎么说,孙权就是不答应。在魏吴关系上,曹丕确实被孙权狠狠地玩了一把。

夷陵之战前,孙权为防止曹魏趁机南下,再次向曹丕称臣,接受吴王封号,也纳贡,送给曹丕许多奇珍异宝,但就是不送儿子孙登到魏国。战事结束后,孙权接受陆逊等人的提议,停止对(蜀)汉军队的追击,回师布防,防止曹魏偷袭。

孙权、陆逊等人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曹丕要求孙权送子为质的事情因为孙权的一再拖延一直没得到解决,引起魏国朝臣对孙权称臣的怀疑和不忠的愤怒,魏三公(应为太尉钟繇、司徒华歆、司空王朗)联名上奏,历数孙权十五大罪状,要求立即征讨。

曹丕通知孙权,准备派侍中辛毗、尚书桓阶到东吴与孙权一起举行盟誓仪式,并顺便带孙登回朝,孙权仍然找理由拒绝。

曹丕终于忍无可忍。当初刘晔劝他伐吴时,他还学宋襄公的仁义,说什么“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来者心,必以为惧,其殆不可!”现在却顾不得天下人的疑猜了,于当年(222年)九月,兵分三路,大举征吴。

曹休、张辽、臧霸出洞(浦)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朱然于南郡,文聘驻防夏口,扼制水路。孙权派吕范督徐盛、全琮、孙韶等五军,以水军抵挡曹休等;派诸葛瑾、潘璋、杨粲救南郡,韩当为外围;朱桓驻守濡须阻击曹仁。

双方开战在即,扬、越之地的山越却在这时发生了叛乱,孙权担心两面受敌,就又一次放下身段,低三下四地给曹丕写信承认错误,希望曹丕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还诅咒发誓说,如果不改正错误的话,就把所有的土地和民众全部奉送给曹丕,自己流亡到交州去了却余生。

曹丕真有些迂腐,竟然连这些话也会信,还很有耐心地给孙权回了一封长长的信,苦口婆心地解释劝说,好在他还没有糊涂到忘记关键的一点,就是告诫孙权,“如果你要敬效忠节,以解除朝廷对你的疑议,就尽快将孙登送来。孙登早上到,我晚上就召回征讨的军队。”

双方绕来绕去又回到原点,没办法解决,只好兵戎相见。孙权一赌气,干脆自改年号为黄武,不承认魏国了。同时临江拒守,拉开架势与曹丕大战一场。双方攻防往来,互有胜负。

曹休对吕范一路。

战前曹休斗志昂扬,上表曹丕说:“愿率领将士虎步江南,因敌取资,事必克捷;如果战死疆场,请不必挂念。”曹丕担心曹休贸然渡江,立即派人传诏制止。

侍中董昭当时正好在场,劝慰曹丕说:“如今渡江,就常情而言很难,就算曹休有这个志向,也必须要有诸将的配合才行。臧霸等人既富且贵,怎么愿意赴此危难?如果臧霸等将领不愿渡江,曹休自然会感到沮丧而停止。我担心陛下即使有让他们渡江的诏令,他们还会犹豫,未必能听从。”

曹休,字文烈,是曹洪的亲侄子,祖父曹鼎历任河间相、吴郡太守、尚书令。曹休十几岁时丧父,独自与一门客抬着其父灵柩,临时租借了一块坟地将父亲安葬。然后携带着老母,渡江到吴地避难,被吴郡太守收留。

曹休在太守官邸里,见到壁上挂着昔日太守即祖父曹鼎的画像,赶紧下榻哭拜于地,同坐的人都对曹休感到赞许和惋惜。

曹操兴兵讨董时,曹休改名换姓从千里之外的吴地经荆州北归中原投奔曹操。曹操兴奋地对左右的人说:“这是我家千里驹啊。”让他与曹丕共同食住,待若亲子,曾将精锐虎豹骑交给曹休统领。

曹休是从吴出奔曹操的,熟悉吴地。再加上臧霸曾对曹休说过:“朝廷不肯听从我的话,如果能借我步骑万人,我必定能够横行江东。”曹休受此鼓舞提出渡江作战。

最终曹休果然没能渡江,但防御曹休的吕范运气不好,遭遇大风,有些船被吹刮到对岸,曹休士兵就守在岸边杀人。有些船倾覆,士兵落水而死,损失惨重,死者数千。曹丕又下诏命令诸军趁此机会赶紧渡江。

无巧不成书的是吴安东将军贺齐偏偏在这时赶来了。

战前布置时,贺齐被分在吕范一路,因为路远后到,就因便驻扎在后面的新市(具体地点不详,贺齐当时是督扶州以上至皖,估计是在安徽省内,吕范是督扶州以下至海)。贺齐因为迟到反而未受任何损失,偏军独全。

贺齐因为平常的一种喜好而保住了局势,其情形颇具幽默。

贺齐平时喜欢奢华绮丽,尤其在军中。他的部队中士兵的兵器、甲胄、器械都非常精美良好,所属战舰大小兵船无数,上面全都“雕刻丹镂,青盖绛襜,干橹戈矛,葩瓜文画,弓弩矢箭,咸取上材。蒙冲斗舰之属,望之若山。”曹休看见此等气势派头,不明底细,产生畏惧心理,引军返还。

镇东将军臧霸这次如愿以偿,率领了一万多精锐士兵组成的敢死队乘轻舟五百艘过江袭击徐陵(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烧毁吴军无数器械、杀工兵、匠人、农夫数千人而还。徐盛、全琮领军追击,击败臧霸。全琮阵斩魏将军尹卢。

曹魏此路军中有前将军张辽,孙权在逍遥津被张辽吓破了胆,听说曹休与张辽率军到了海陵(今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特地写信嘱咐诸将说“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其实张辽此时已经重病缠身,曹丕前不久还专门派人去给他医治,派刘晔去探望,最后亲自前往探望。此次让他出征,只是想借他的名声吓唬东吴,还真把孙权吓了一大跳。

此次战役还没结束时,张辽就在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因病去世。兴于征战,死于征战,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这路基本算是打平,曹军略占上风。

曹仁对朱桓一路。

大司马曹仁计划占据濡须坞进入长江的河道前一个叫中洲的岛屿,抓获裨将军朱桓部将士安置在洲上的家属,既可以此为人质胁迫朱桓,又可以占据濡须进入长江的必经之路。做好计划后,放出谣言要朝东进攻羡溪(在濡须东三十里)。

散骑常侍蒋济劝谏曹仁说:“敌人占据西岸,列船上流,我方军队进入洲中,就好似自入地狱一般,是危亡之道。”曹仁不听,让蒋济带兵佯攻羡溪。

朱桓最初不知是计,分兵到羡溪阻击蒋济。曹泰(曹仁长子)率主力进军到离濡须只有七十里时,朱桓才得到消息,赶紧派人去追回赶往羡溪的人马,但已经来不及了。

曹泰大军杀到时,朱桓手下只有五千人,将士一片恐慌,都很害怕。朱桓给将士打气说:“两军交战,胜负在将,不在多寡。你们想想曹仁用兵行师能和我相比吗?兵法上说客人一倍可敌主人一半,是说在平原地带,没有城池可守,又指士兵的多少、勇敢的程度、士气的齐整等。如今曹仁既非智勇双全,加上他的士兵胆怯,又千里跋涉,人困马乏。我和大家一起据守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劳,为主制客,这是百战百胜的形势。即使曹丕亲自带兵前来,尚不足忧虑,何况曹仁等人呢!”

朱桓激励起士兵士气后,采取诱敌深入之计对付曹仁。全军偃旗息鼓,表示虚弱、害怕,以此引诱曹仁。

曹泰正面攻濡须。将军常雕带诸葛虔、王双(此王双与诸葛亮所杀王双非一人,同名同姓)率兵五千,将战船蒙上油皮防水,偷袭中洲。曹仁自己率中军万人坐镇橐皋(今安徽省巢湖市西北)为各方后应。

朱桓分兵阻击,派将军严圭率一部防御常雕,朱桓自带兵抵抗曹泰。此战朱桓大胜,烧掉了曹泰的兵营,杀了常雕,生擒王双送往武昌。曹泰所部临阵被杀、落水而亡的上千人。

这路吴军胜。

曹真对朱然一路。

曹真大军包围江陵,沿城建立军营,声势浩大。曹丕特地进驻宛城,为曹真助威。孙权派将军孙盛率兵一万在江中一个叫做百里洲(今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城西南大江中,周广百里)的岛上建立围坞,为朱然外援。曹真派左将军张郃带兵攻孙盛。张郃率军进攻,攻占洲上的一些据点。

孙权派诸葛瑾带兵来救。诸葛瑾进入洲上,将水军分布在江中。曹真又派正南大将军夏侯尚攻打诸葛瑾。夏侯尚在夜晚带领步骑一万多人乘坐油船,从下游偷偷渡江,进攻诸葛瑾。烧掉诸葛瑾的战船,水陆并攻,打败诸葛瑾。

夏侯尚、张郃占据百里洲,造了一座浮桥沟通南北。董昭知道后,赶紧给曹丕上疏说:“驻扎在洲上,四周河水太深,离敌人也太近;靠浮桥过江,太危险;只有浮桥一路可行,太狭窄。”曹丕立即下诏催促夏侯尚等撤出。

孙权另一路解救江陵的援军潘璋一部则在离曹魏军五十里的长江上游上建起一座水城,砍伐了几百万把芦苇,捆绑在木筏上,准备顺流直下,快到浮桥时,点燃芦苇,烧毁浮桥。木筏做好后,因水浅狭窄,不能放筏,就等待涨水。此时诸葛瑾收拢部队后也开始进攻浮桥。夏侯尚、张郃及时撤出。

孙权的几路援军都没能解除江陵之围。朱然困守江陵,形势十分危急。此时城中流行水肿病,士兵多被传染,能够作战的只有五千人。曹魏军在城外起土山,凿地道,立楼橹,居高临下向城内射击,弓矢如雨,吴军将士胆战心惊。

吕蒙以前推荐朱然接替自己时就说朱然有“胆守”,此时这个特点表现出来了,朱然平和得和往常一样,没有任何恐惧的表情,不断地激励将士,还抓住机会主动出击,攻破了曹魏的两个据点。

曹魏军围城六个月不退,吴江陵令姚泰带兵守江陵城北门,看见曹魏兵马强盛,而城中守卫士兵日渐减少,粮食也要吃完了,就与曹魏勾结,准备里应外合攻占江陵城。正要行动时被朱然发现,朱然立即斩杀姚泰。当时疾病流行,双方士兵都有人染上流行病,战斗力受损,双方谁也吃不了谁。曹魏于是退兵。朱然因此名震曹魏。

这一路也是各有胜负,平分秋色。

就整个战役来说,曹魏军占有优势,略胜。但此次战役是曹丕发起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曹魏军没能达到预期的军事目标,算是失败。孙权在遭遇自然灾害、瘟疫,兵力少于曹魏,军力也弱于曹魏的条件下抵抗住了曹魏的进攻,虽然兵员的损失要大于曹魏,但总的来说,算是胜利。

战后双方的论功行赏很有喜感,因为双方都认为自己是胜利者,所以对参战将领大多给予了升迁。

曹魏一方:

大司马曹仁已是军中之首,无法再升,再加上曹仁身体不好,第二年四月就去世了。曹仁的去世也是曹魏政权的一大损失。曹仁有独当一面的帅才,特别擅长于指挥骑兵作战,是曹魏军中不可多得的人才。死年五十六岁。

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节钺曹真,升任中军大将军,加给事中。由此进入曹魏权力核心。

征东大将军,假黄钺曹休,升任扬州牧。

征南大将军、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平陵乡侯夏侯尚,增加封地食邑六百户,并加上以前的共一千九百户;假钺;升任荆州牧。

镇东将军,都督徐州诸军事,良成侯臧霸,征为执金吾,位特进。这个升迁有些奇怪,其实这里面隐藏着一个阴谋。后面会讲到。

讨逆将军,假节,长安乡侯文聘,升任后将军,新野侯。

前将军,晋阳侯张辽因病去世。

只有左将军、鄚侯张郃和右将军、杨侯徐晃没有升迁。

东吴一方:

前将军、假节、南昌侯吕范,升任扬州牧;

偏将军、阳华亭侯全琮,升任绥南将军,晋封钱唐侯,由亭侯一跃而为县侯;

建武将军、都亭侯、领庐江太守徐盛,升任安东将军,封芜湖侯,也由亭侯一跃而为县侯;

安东将军、山阴侯贺齐,升任后将军,假节,领徐州牧;

征北将军、永安侯朱然,改封当阳侯;

绥南将军、宣城侯、领南郡太守诸葛瑾,升任左将军、假节、改封宛陵侯;

平北将军、襄阳太守潘璋,此时没有升迁,孙权称帝后升为右将军。

裨将军、新城亭侯、濡须督朱桓,升任奋武将军,领彭城相,封嘉兴侯,也由亭侯一跃而为县侯。

这是第一次征吴,是一次得不偿失的行动。这个行为直接导致孙权倒向(蜀)汉,与(蜀)汉结成牢不可破的同盟,使曹魏在随后数十年岁月里也无法灭掉(蜀)汉与东吴中的任意一国,反而受到这两国不断的骚扰和侵袭,耗费了魏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也就是在这次战斗之后,孙权重新审视评估了形势,认识到光凭一己之力与强大的曹魏抗衡已经力不从心。夷陵之战驱逐刘备势力,收复荆州,固然是一大成功,但领土扩张的同时也带来防御的困难。以前曹操进攻东吴大多是经谯出合肥攻濡须一路,荆州易手后,千里长江都成了曹丕的进攻方向,动辄三路出动,让孙权难以招架苦不堪言。再加上(蜀)汉一蹶不振,曹丕对其几乎是不屑一顾,主要精力都放在东吴身上。

曹丕为魏王时,就曾派张辽、朱灵再次到合肥骚扰江东,与东吴守将周泰、全琮发生过摩擦。称帝后更是纠缠不休,催子入质,索要宝物,直至大军压境,兵戎相见。政治上屈居人下,军事上以弱敌强的现状让孙权难以承受,不得不重新思考和调整战略方针,联合(蜀)汉抗击曹魏是唯一能够改变现状的办法。这就是孙权于当年十二月派太中大夫郑泉到白帝城拜见刘备,开始修补和恢复与(蜀)汉的关系的原因。

第四节 二伐东吴

魏黄初五年(224年)八月,曹丕亲御龙舟,率领水陆大军从许昌沿蔡河、颍水进入淮河,到达寿春,赦免扬州五年以下囚犯,然后到达广陵,赦免青徐二州的囚犯,将此二州的郡守重新调整任命。

侍中辛毗极力劝谏曹丕不要南征,认为应该修农桑、明法制、广屯田、兴教育,用十年的时间来提升国力、军力,然后再战。曹丕说:“照你的意思,是要我把敌人留给子孙后代吗?”

辛毗回答说:“周文王也把商纣王留给周武王,这是懂得时机。如果时机不到,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侍中刘晔也以为孙权刚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上下齐心,士气高昂,又有长江阻隔,难以取胜。

曹丕不听,执意南征。除亲率大军外,还命令荆州、扬州驻军一起并进。

孙权得知曹丕率军抵达广陵,担心曹魏军渡江攻击,就召集诸将商议。安东将军徐盛提议用树木和芦苇在建业到江乘县(今江苏省江阴县一带)的长江南岸沿线修筑一些假城,连绵数百里相接,江岸设围,围上造楼,江边浮船,以此迷惑曹魏。诸将认为这个能起什么作用,徒劳无益,徐盛坚持要造,在曹丕抵达前一夕而成。

曹魏军兵临广陵郡泗水口时,曹丕召集群臣开会,问孙权会不会亲自来,群臣为了满足曹丕的虚荣心,都说:“陛下亲征,孙权恐怖,必定会举国来应对,孙权又不敢将所有军权委派给哪个大臣,一定会亲自前来。”

只有侍中刘晔认为孙权不会亲自出马。曹丕为了印证此事,居然大驾停住数天,孙权还是没有来。这种行为让人觉得这那是金戈铁马的武力征讨,分明是文人意绪炫耀作秀。

曹丕自广陵驾龙舟至长江中,抬眼一望,对面沿江连绵不断的城楼高耸,刀剑林立,战旗飘飘。曹丕大为惊愕,感叹地说:“他们有人才啊,难以图谋。我即使有武艺超强的一千个骑兵军团,也没有什么用处啊!”

曹丕此次差点命丧江中,龙舟在江中遭遇大风,在江中旋转,随时有倾覆的可能,十分危险。散骑常侍徐宣带病赶在其他将领赶来前营救,曹丕大为感动,事后升徐宣为尚书。

当时正值长江秋汛,水位暴涨,江面辽阔,水流湍急,曹魏军无法渡江,于是撤军。

这是第二次征吴。没有发生任何交战。

第五节 三伐东吴

魏黄初六年(225年)三月,仅仅过了半年,曹丕又兴兵伐吴。一直反对曹丕屡屡兴兵的御史中丞鲍勋面谏曹丕说:“王师屡次征讨但从来没有战胜过东吴,这是因为吴与(蜀)汉唇齿相依,凭借险山恶水的阻拦,因此难以消灭。去年陛下所驾龙舟飘荡江中,与大军相隔,圣躬面临危险,我们做臣下的都吓破了胆。此时宗庙都差点倾覆,这可以作为百世之戒。如今陛下又要劳兵袭远,日费千金,国中虚耗,让敌人玩弄威武,我私下认为不能这样做。”

从鲍勋的劝谏中可以看出,吴与(蜀)汉联盟的事实在魏国已是人所尽知,其唇齿相依的政治关系和凭借山水的地理优势,使魏国难以一击而溃。在这种情况下劳师远征,只能是无谓地消耗国力。

鲍勋是曹操最亲密的战友济北相鲍信的儿子,曹操立曹丕为太子后,以鲍勋为中庶子,辅助曹丕。鲍勋很正直,在东宫时守正不阿,曹丕一直不喜欢他。后来出任魏郡西部都尉时,又因为举报曹丕宠爱的郭夫人为曲周县吏的弟弟断盗官布,法应弃市的罪行得罪了曹丕,被曹丕暗地里让人借故免官。当时曹操尚在,对老友的儿子极其关照,一段时间后,又拜为侍御史。

曹丕为魏王后,鲍勋以驸马都尉兼侍中。曹丕称帝后,鲍勋经常劝谏曹丕,认为“当务之急,唯在军农,宽惠百姓。修建台榭苑囿的事情,应该放在以后来做”,反对曹丕大兴土木构筑宫室,又反对曹丕驰骋游猎,被贬为右中郎将。

黄初四年(223年),在陈群、司马懿等重臣的推荐下,曹丕不得已任鲍勋为御史中丞。鲍勋为人威严,百官都怕,没有人敢在鲍勋面前有轻浮嬉笑的表现,都是肃然相对。

鲍勋此次劝谏曹丕,又引起曹丕不满,改任其为治书执法。无功而返后,曹丕恼羞成怒,寻找了一个罪名将鲍勋杀了,群臣都为鲍勋感到惋惜。

接替张辽为前将军的满宠为先锋,先期抵达江边,与吴军隔水相对。满宠告诫诸将说:“今晚风很大,敌人一定会来火烧我军营,要做好防范准备。”半夜,敌人果然派遣十部人马乘夜来放火,满宠指挥部队打败了吴军。

曹丕此次出征,声势浩大,戎卒十余万,旌旗数百里,可惜运气不好,继上次受长江水涨之困后又一次为地理气候所困,当时气候严寒,江面结冰,船不能进入江中。曹丕望着波涛汹涌,冰块游移的江面,仰天长叹:“嗟乎!这是老天要隔绝南北啊!”又一次撤军。

可是这次回程就没有那么轻松了,所谓来时容易去时难。曹丕回军途中,吴扬威将军孙韶精心设计了一次斩首行动,派部将高寿等率领一支由五百勇士组成的敢死队在夜色掩护下从小路发动突然袭击,直攻曹丕中军大本营,曹丕大惊而逃。高寿缴获了曹丕的副车羽盖等军需仪仗,得胜而归。

在东吴与(蜀)汉“聘使往来以为常”,紧锣密鼓地修复关系建立抗曹同盟的时期,曹丕居然丝毫不察,还赌气式地加紧进攻东吴,不断地坚定孙权联(蜀)汉抗曹的决心。曹丕真就那么傻吗?这里面的疑问太多了,究竟是为什么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