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观周恩来故居

 贺承德 2023-03-27 发布于山东


乾隆下江南,走的是水路,醉于网罗天下美女。承德下江南,走的是陆路,意在采撷天下美景,饕餮人间美食。如此说来,我不仅是个贪婪的看客,还是个胃暖的吃货。

3月26日,星期天,响应国家“跟着课本去旅行”的伟大号召,我们开启了研学模式,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此行目的地是江苏淮安,那里有周恩来故居,在等待着我们前去做客。

有道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万卷书是有字的生活,而万里路则是无字的生活。到站以后,刻有“驸马巷”字眼的牌坊首先映入了我的眼帘。难道在这个巷子里,我还会遇到驸马爷不成?结果走到巷尾,我也没有见到驸马爷的影子。倘若真的遇见了驸马爷,一时之间我还不知道如何参拜他哩!

在驸马巷7号,我找到了周恩来故居的精神坐标与文化坐标。这里承载着他十二个春秋的风和雨。讲解员陪伴着我们的足迹,虔诚地宣传着周总理的生平事迹。

在周恩来的出生房前驻足,我仿佛听见了1898年的那个婴儿的啼哭。哭声十分特别,像一只神鸟的呐喊,震撼着人心,响彻在天宇。

从周恩来的书房里传来了孩子天真的读书声。那声音不是从五岁才开始的,而是从四岁就已经开始了。担任周恩来的家庭教师的不是私塾先生,也不是他的生母(知县小姐),而是他的小婶母陈氏。周恩来一周岁的时候,便过继给了陈氏。养育之恩,由此而来。陈氏出身于书香世家,满腹经纶,能诗善画,给予周恩来良好的启蒙教育。周恩来最初能够识文断字,最大的功臣非嗣母陈氏莫属。谆谆母教,莫过于此。

在家庭这所充满亲情的学校里,乳母堪称周恩来的生活顾问和劳动教师。我的脑海里仿佛浮现出周恩来和乳母一起在后院栽花种草的情景。至今在院子里傲然挺立的那两棵百年榆树,想必就是周恩来在某年的植树节那天的劳动果实吧。高大的榆树以冲天之势眺望着周恩来的光辉历程,也瞻仰着他的丰功伟绩。

这两棵榆树是有灵性的,想必是得到了院子中的那口甘甜的石井水的滋润。它们要对得起脚下的大地的深情的养育之恩。唯有茁壮成长,才能不负苍天的厚望,不负伟人的希冀。

在碑记园里,我看到了高山大海的缩影。周恩来的抱负高如大山,他的胸怀宽似深海。淮安是大鸾(周恩来的乳名)羽翼逐渐丰满的地方。墙壁上的周恩来名言,见证了他的凌云壮志。除了“为中华之崛起读书”之外,我印象最深的当属“为孩子们的健康祝福”。祝福孩子,就是祝福天使。祝福天使,就是祝福祖国的春天。虽然在寒夜中接受过残酷的冬天的煎熬,但是你依然挺了过来,换来花香四溢。

“春天的后面不是秋”,在周恩来的背后,站着的确实是邓颖超。在邓颖超生平事迹陈列室的门口,坐落着邓颖超表情亲切的雕塑。这吸引着许多美女级的游客前来与之会晤——合影。邓颖超是个爱诗的人,她最爱的一首诗是:“春天的后面不是秋,何必为年龄发愁——人民的事业与世长久,谁的生命与它结合,白发就上不了他的头。”这里的“他”会是谁呢?我想,肯定就是周恩来。邓颖超最喜爱的一首诗,周恩来必定会把它当成自己的血肉和心肝,与之一起成长,并且让它成为闪闪发光的灵魂。

“巾帼不让须眉”,这里的“他”肯定就是“她”的化身。你想呀,那样的诗句,从她的口中吐露出来,又怎能不会成为她为之而奋斗的钢筋铁骨?譬如改革开放以后,邓颖超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但她仍咬紧牙关,握紧拳头,为党和人民忘我地工作。因此,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她就是被那首诗所钟爱着的高尚的女神。

中午,在淮食府里用餐。我觉得,我尝到了舌尖上的淮安。吃惯了煎饼和馒头的山东大汉,面对淮安的主食——米饭,我们吃了一碗又一碗,仿佛怎么吃都吃不够。有些菜肴,我是叫得上名字的,如菠菜和卷心菜等。有些菜肴,我是叫不上名字的。叫得上菜名的,我一看到就想吃。叫不上菜名的,我一吃到就更想看。

三月的春风,又捧笑了海棠路上的那些花儿的脸颊。我想,这应该就是前辈们为之奋斗的福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