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链品牌如何将竞争优势转化为竞争壁垒

 许战海增长战略 2023-03-27 发布于北京

为什么要将竞争优势

转化成竞争壁垒?

在产业链中,单链品牌只负责其中一个环节,如生产或销售环节。它们通常面临来自同一环节内其他品牌的竞争,甚至是其他环节品牌的竞争。因此单链品牌需将竞争优势转化为竞争壁垒,以保障其市场地位和收益。如汽车产业链中,只生产轮胎的米其林就是单链品牌。

未及时转化成竞争壁垒,竞争优势易被对手超越

小鹏、哪吒等新能源车企,通过高性价比的竞争优势赢得阶段性领先,但当比亚迪、特斯拉等真正掌控产业链总成本领先的车企进行大幅降价时,这些单一竞争优势将被瞬间颠覆。竞争优势是企业相对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所拥有的独特优势,如技术、品质、价格、品牌声誉等,如果竞争优势易被模仿或超越,就无法形成竞争壁垒。

及时转化成竞争壁垒,才能有效巩固经营成果并扩大市场份额

亚马逊开局形成图书电商的竞争优势,后期通过庞大的销售网络和快速的物流系统,以更低的价格、更高的速度和更好的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服务和物流优势转化为亚马逊的竞争壁垒,其他竞争对手难以在线上零售领域与其竞争,亚马逊逐渐成为成为美国第一大电商公司。单链品牌建立竞争壁垒,可以更好地保护市场地位和经营成果,并增强核心竞争力。

如何将竞争优势转化为竞争壁垒?

德路DELO工业粘合剂创立于1964年,是一家德国的工业胶水制造商。初期用于电子行业的半导体组件的封装和粘接,具备单一的产品技术优势。我们来看下德路DELO是如何从起局的单一竞争优势转化成竞争壁垒的?

· 技术创新转化为技术优势

德路DELO非常重视研发和技术创新,目前年销售额达到1.82亿欧元,研发投资占营业额的15%。

DELO 将粘合技术创新转化为多项专利,尤其在紫外线固化胶和热固化胶技术上,包括胶水的配方、光敏剂的开发和应用、固化反应机理等。其粘合剂具有高强度、高粘接性能和耐高温、耐化学腐蚀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光学等领域,DELO成功将技术创新转为为技术优势。德路DELO产品线也从电子行业扩展到汽车、医疗、通讯、航空航天等多个行业。

· 生产规模转化为制造自研优势

DELO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建立工厂和实验室,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并保持领先地位。虽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制造和研发仍然掌握在自己手中,形成自研竞争优势。

· 品牌声誉转化为主品牌竞争优势

DELO通过参加行业展览,发布技术文章和产品推广活动,积极推广品牌,增强主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同时与客户和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与其他公司、研究机构和大学合作开展联合研发和项目合作,借鉴和融合不同领域的技术和经验,提高其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强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

德路DELO在汽车、医疗、通讯、航空航天等不同产业链中的生产环节,打响品牌声誉,并进一步形成主品牌竞争优势。

通过将技术创新转化为技术优势、将生产规模转化为制造自研优势、将品牌声誉转化为主品牌竞争优势,产业链单链品牌DELO将竞争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系统,多重竞争优势构建起竞争壁垒。

单链品牌需构建竞争优势系统,

打造竞争壁垒

单链品牌在产业链中立足,往往是因为掌握了一个或几个竞争优势,如新技术、低价、稳定渠道等,而随着科技迭代速度的加快和竞争对手的不断进入,单一竞争优势很容易被超越和覆盖,必须将单一竞争优势升级为竞争优势系统,进一步固化成为竞争壁垒,才能在产业链中立足,并进一步思考成为产业链中的链主品牌。

苹果在智能手机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对硬件和软件的掌控能力,通过自主的研发和设计控制手机质量、性能和用户体验。苹果将这些竞争优势转化为竞争壁垒,建立完整闭环的生态系统,包括硬件、IOS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服务,增加用户黏性。并不断更新招牌产品、构建品牌知名度和用户口碑,进一步转化为主品牌竞争壁垒。

新工业领域也存在单链品牌将竞争优势转化为竞争壁垒的实践者,鸿达从电机模具起家,但针在趋势性行业的核心技术上投入人力物力,在新能源电机单链环节上,联合上游合作伙伴,研发出大幅提升电机效率的自粘结电工钢铁芯,成为技术推动者,抢先将单链上的竞争优势转化为竞争壁垒。

在商用车产业链上,潍柴动力实现了从单一竞争优势到竞争优势系统的演变。从零部件供应商,到发动机制造商,再到主机厂,将竞争优势系统巩固为竞争壁垒。

潍柴从单一竞争优势到竞争优势系统

潍柴动力最初是生产小型柴油发动机的工厂,在柴油机单一产品上具备高效性能、可靠性、适应性强、成本优势等竞争优势。后来,潍柴动力逐渐成长为一个以柴油发动机为核心业务的跨国企业,构建起具备自主创新的技术优势、供应链和制造基地的成本优势、国内柴油机市场领导者的品牌优势、国内外广泛销售网络的市场优势的竞争优势系统。

潍柴进一步把竞争优势系统巩固为竞争壁垒

2022年11月,潍柴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2.28%商业化柴油机、54.16%商业化天然气发动机,是全球范围内柴油机与天然气发动机本体热效率首次超过52%、54%。据测算,一辆牵引车一年跑30万公里,仅燃料费用就接近30万元。这对投资重卡的车主可以大幅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利润,从而提升中国重汽的市场竞争优势。

潍柴动力连续三年三次突破商业化柴油机的本体热效率的全球纪录,将技术上的竞争优势巩固为竞争壁垒。

潍柴进军大型工业动力和矿用车市场,打破康明斯、MTU等对大功率高速发动机的垄断;借助非道路用发动机排放标准升级之机,快速切入农业装备市场;打造“潍柴发动机+林德液压”液压动力系统,逐步开拓高毛利的工程机械市场。

“未来企业间的比拼将是链合竞争,考验的是整合产业链的能力。”多年前山东重工集团董事长谭旭光说道。如今,近20年整合出的重卡产业链的协同效应正在全面释放,能够生产出具备品质、技术和成本三大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奠定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箱、车桥、液压)、汽车业务、工程机械、智能物流、豪华游艇、金融与服务等产业板块协同发展的格局,将技术、产品、人才等竞争优势转化为“潍柴动力发动机”“法士特变速器”“汉德车桥”“陕汽重卡”“林德液压”等品牌,构建成竞争壁垒。潍柴动力从竞争优势出发切入新领域,在竞争中丰富自身竞争优势,构建新竞争壁垒。

虽然潍柴动力已经在发动机领域构建起竞争壁垒,研发的氢燃料发动机和纯电动发动机均具有高效、低排放、高可靠性等特点,还具备丰富的动力总成产品线,但在行业新能源趋势面前仍需警惕强势对手。吉利远程的电机技术相对成熟,其第二代电机具有高功率密度、高效率、低成本等特点,可以满足不同车型的需求。此外,吉利远程还在电机控制技术、充电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趋势是最大的力量,潍柴动力也要在动态的竞争中及时防御,更快进攻。

单链品牌在产业链动态竞争中,要不断拓展单一竞争优势,形成竞争优势系统,进一步构筑出竞争壁垒,这样才能在产业链中稳住地位,并扩大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成为链主品牌。


关于作者 | 新工业战略中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