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渡江战役,粟裕突然更改作战计划,且不等毛主席答复,就展开行动

 好奇的果果 2023-03-28 发布于河北
文章图片1

老覃在昨天写了《辽沈战役,林彪更改作战方针被批,平津战役,邓华更改方针后获赞》一文,文中提到了林彪分别在辽沈战役中对打锦州、在天津战役对打塘沽产生过犹豫,最后都是在毛主席的指导下选择了正确的打法——不打长春而打锦州、不打塘沽而打天津。

这两个例子充分体现了林彪用兵严谨,追求精细。

“用兵严谨,追求精细”原本是好事,可以让战士规避险境,减少伤亡。

但太过“用兵严谨,追求精细”,就会踌躇不定,迟疑不前,从而错失大好战机,给后续的战斗带来更大的困难。

我们不妨来简单复盘一下:辽沈战役如果按照林彪的设想,先打下长春,再自北而南收拾沈阳、锦州,东北的国民党军将会大批撤入关内,极有可能致使我军在南线组织的淮海战役发生崩盘——毕竟,粟裕和刘伯承他们在淮海战役中用兵已接近了极限,是把一锅夹生饭一口口地艰难下咽的。

毛主席不断给林彪壮胆、打气,要他鼓勇南下,先打锦州,反复明确告诉他,不必太过担心长春、沈阳之敌。

林彪依计而行,终于战锦州而定东北,成就了盖世大功。

平津战役中,先打塘沽还是先打天津,林彪自己是有分数的,刘亚楼和邓华等一批战将也都支持先打天津,但他还是不够自信,打报告给毛主席,得到毛主席批复了“同意”二字,才开始正式部署攻打天津。

相对而言,和林彪并称为“一时瑜亮”的粟裕,胆子就大得出奇了。

粟裕用兵敢于弄险,打仗风格大开大合,极得毛主席军事思想的精髓。

毛主席也因此对粟裕是越来越喜欢,以至于后来收复台湾、出兵抗美援朝的挂帅人选,最先想到的就是粟裕。

文章图片2

老覃在上个月写的《1948年,毛主席从粟裕发来的电报里觉察到不妙,忙让陈毅赶回华野》一文就讲到:早在1947年7月23日,毛主席在指示刘邓大军南下建立大别山根据地时,就制订出了由粟裕带领叶(飞)、陶(勇)两纵去向江南作战略跃进的问题。

但是,粟裕连续三次“抗命”,“斗胆直陈”,硬生生地让毛主席放弃掉了这个极具前瞻性的战略计划。

当然,立下了“军令状”的粟裕也没有让毛主席失望,接下来的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中,创了一个接一个的惊喜,让毛主席高兴得合不拢嘴。

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结束,我百万雄师南渡长江的计划,就提出工作日程上来了。

1949年1月6日至8日,毛主席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渡江作战的目标和任务。

随后,军委加快了军事正规化的进程。

2月5日,将中原野战军改编为第二野战军;2月9日,将华东野战军改编为第三野战军。

2月11日,中央军委复电淮海战役总前委:在淮海战役期间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的总前委,在渡江战役期间“照旧行使领导军事及作战的职权”。

华东野战军司令部于1949年1月15日移驻铜山县(现为铜山区)汉王镇北望村郝家大院。

中共中央华东局领导曾山与刘伯承、邓小平遵照中央军委指示,于2月14日进驻郝家大院。

即四大机构团聚一处,共商渡江大计。

总前委提出,渡江作战“预定突破重点位置,拟在芜湖、安庆地段”。

粟裕却在一天之后提出应该同时把三江营至张黄港地段亦作为重点突破地段。

2月12日晚,他在三野作战室时系统地给出了他的理由:选择突破地段,必须要与向纵深发展攻势、迂回包围歼敌三者联系起来考虑。

他说:“大军渡江不是大问题,大问题是渡江后怎么抓住敌人,大量歼灭敌人。”

辽沈战役,毛主席并不担心东北能不能解放,而重在担心能不能把东北的国民党军就地歼灭。

平津战役,毛主席并不担心平津地区能不能解放,而重在担心能不能截止平津地区的国民党军的西窜或南逃。

看,粟裕这一句话,就和毛主席的军事思想的内涵高度契合。

为此,粟裕提议把百万大军分为东、中、西三个集团过江。

他强调指出:“东集团周密组织四个军由三江营至张黄港段突破江防,切断京沪铁路,楔入京沪敌人之间,与中集团开成钳形突击之势,包围歼灭南京、芜湖、镇江之敌。”

他还一一指出了东、中两集团在渡江之后对进合围蒋军的距离,以及南京、芜湖、镇江之敌可能逃跑的路线和行程,要求作战部门按照自己的设想起草京沪杭战役预备命令预案。

2月20日,粟裕和谭震林、张震正式联名签署命令并立即发布了《第三野战军京沪杭战役预备命令》。

后来的事实证明,粟裕制定的这个作战方案,与战场的实际情况真的是合辙押韵,丝毫不差。

3月22日,渡江战役总前委移至蚌埠东南11公里处的孙家圩。

邓小平随后起草了渡江作战的具体部署——《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

《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按照粟裕的设想,把人民解放军渡江部队分为东、中、西3个突击集团。

东突击集团由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第10兵团及苏北军区3个独立旅组成,共35万人,由粟裕、张震指挥,从三江营至张黄港段渡江。

中突击集团由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第9兵团组成,共30万人,由谭震林指挥,从裕溪口至枞阳段渡江。

西突击集团由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第4兵团、第5兵团及中原军区部队一部组成,共35万人,从枞阳至望江段渡江。

敌长江防线在芜湖段守军战斗力最为薄弱,即谭震林指挥的中突击集团先于东、西两突击集团一天渡江。总前委认为,只要中突击集团渡江成功,就可以将敌长江防线拦腰切断,使敌人陷于各自为战的混乱状态。彼时,我东、西两路突击集团突然发起强渡,即可一举捣碎敌长江防线。

当然了,这次战役的核心点在于东路突击集团过江后是否能与中突击集团形成“钳形攻势”,从而对南京实施“铁臂合围”。

所以,1949年4月20日晚上8时,中突击集团从安徽裕溪口至枞阳段渡江向对岸敌人发起攻击后,粟裕坐在作战室里,平静地等待着从江对岸传回的捷报。

中突击集团的第27军79师235团1营3连5班所乘的船于晚上9时率先到达长江南岸夏家湖一带。

到了21日上午,中集团已有10个师28个团到达南岸,并迅速建立了东西120 公里、纵深20多公里的滩头阵地。

粟裕得知中突击集团的进展如此神速,大为振奋,他强烈地预感到,自己的东突击集团只要攻占了江阴,就从江南、江北封锁了长江,使上游敌舰无法东逃,下游敌舰无法西援,最主要的是,敌人必定心生震怖,引发精神上的崩溃。

粟裕因此将突破口选在江阴,并嘱咐东突击集团主将、第10兵团司令员叶飞随第一线梯队渡江,根据战场情况实施直接指挥。

在渡江战役前的作战方案中,总前委认为南京是国民党军政中心,国民党势必极有可能在南京及周边组织起强有力的反击,要求前线部队在渡江战役打响后,小心谨慎,避免轻敌冒进,减少损失。

粟裕大胆预测,第10兵团一旦胜利渡江,国民党守军必定溃不成军,他在21日晚发给电报给总前委及中央军委,提出主攻部队不应该按战前计划那样小心谨慎,而应该更大踏步向前,不应给予敌人以喘息之机。

文章图片3

电报发出后,他等不及总前委和军委的回应,直接命令部队过江后向南部纵深大胆穿插,其中,第9兵团27军、25军火速南下到溧阳一线,中路军的7兵团迅速进兵至宣城。

不用说,因为粟裕谋子在先,解放军主力的南进的速度大大快于国民党军的后退速度,这就让我军实施后继歼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果然,叶飞的10兵团过江之后,国民党军一触即溃,纷纷抱头从江阴、南京、芜湖前线向南鼠窜。

总前委于4月24日发出急电命令,称“此次渡江已取得了伟大胜利”,要求“应整顿态势,克服并停止渡江追击造成的紊乱现象”。

显然,总前委是担心穷追猛打会招致差错从而给这场完美的胜利涂抹上污点。

但是粟裕不管,他觉得,此时的国民党军队已成惊弓之鸟,正是扩大战果的绝好良机,他通过对敌我双方行军路途以及时间进行了精心测算,下令部队赶往安徽、浙江、江苏三省的交汇处,在朗溪、广德与长兴一线设置阻击圈,力图全歼从前线败退之敌。

因为粟裕的抗命,我军在4月28日又取得了郎广围歼战的胜利,一举歼灭了敌人约五个军的8万人。

毛主席的新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也为粟裕在渡江战役中的表现做出了精彩的注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