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薄荷 猫薄荷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 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直立草本 ![]() 猫薄荷(学名:Nepeta cataria),又称猫穗草、荆芥。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唇形科植物。猫薄荷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约为50 - 100公分。基部近似四棱形,顶部为钝四棱形,有浅槽,被白色短柔毛。叶子呈三角状心形,上面带有黄绿色短硬毛,下面发白。花冠白色,有紫色斑点。果实呈灰褐色三棱状卵球形。 主要信息
分类信息
![]() 科普中国权威合作机构 李少斌副教授审阅专家 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形态特征 四棱形,基部带紫红色,上部多分枝。叶对生,基部叶有柄或近无桶,羽状深裂为3-5片;裂片线形至线状极针形,全缘,两面均被柔毛,下面具下凹小腺点,叶脉不明显。[6] 轮伞花序,多轮密集于技端成穗状;花小,淡紫色,花冠2唇形;雄蕊4,2强;花柱基生,2裂。小坚果4,卵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棕色。[5]花期6-8月,果期7-9月。[3] 多年生直立草本。茎高40-150厘米,被毛为白色短柔毛。叶柄细弱,长0.6-3.2厘米;叶片卵状至三角状心形,长2.5-7厘米,两面被短柔毛,下面白绿色。聚伞花序二歧状分枝,组成顶生分枝圆锥花序;苞片叶状,或上部为披针形,小苞片钻形;花萼筒状,长约6毫米,齿5,钻形,后齿较长;花冠白色,下唇有紫斑点,筒极细,上唇顶端浅凹,下唇3裂,中裂片近圆形,基部心形,边缘具粗牙齿;雄蕊4,二强,内藏或略伸出。小坚果三棱状卵圆形。 生长环境 喜冷凉、全日照或半日照的环境,植床需要排水良好。产于欧洲、西南亚中亚, ![]() 猫薄荷 ![]() 猫薄荷 在中国有时栽培供药用,但不是常用荆芥的正品。 分布范围 它原产于欧洲,后来被美国和其他国家引进。猫薄荷在北美洲也广为分布。 ![]() 猫薄荷 药理作用 猫薄荷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具有疏散风热、解肌发汗、利咽透疹、止血等作用,对麻疹不透、风湿瘙痒等都有很好的治疗功效。研究发现,猫薄荷挥发油对中枢、消化、呼吸系统的药理作用明显。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萜烯类。猫薄荷挥发油能刺激中枢神经,使有关腺体增加分泌,促进皮下血管舒张,促进热量扩散,从而起到降温清热的效果。HansGunther和PatriciaGrigoleils发现猫薄荷挥发油能调节细胞膜表面大分子交换通道,并对某些病毒有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病毒自我复制、破坏病毒蛋白质外壳从而达到抑制病毒的作用。猫薄荷挥发油还能调节末梢神经以及毛细血管,产生清凉感觉,达到止痒作用。同时,猫薄荷挥发油有防腐、消炎、止血功效,对黏膜无刺激,可以治疗牙龈出血。 栽培技术 播种时间 李桂兰 等再研究猫薄荷栽培技术的过程中发现,北方宜春播,在辽宁春播比秋播可增产159 .69% ,花期采收比传统半花半穗采收的产量提高23% ;南方春播、秋播均可,并且秋播产量平均比春播产量高18% ,采收期以初花期最佳。 准备工作 栽培前,选择 日照充足通风良好,排水良好的沙质王壤为宜,足基赃,每立方米混 合2公斤缓释肥,深耕 25cm左右,粉碎大 的土块,反复细耙,整平,使土壤颗粒精细平整,利于出苗。每畦宽约1. 3m,高约10cm,两边开好排水沟,再在畦面上横向开浅沟,沟距为26 -33cm,沟深约2cm。 ![]() 猫薄荷 栽培方法 栽培采用直播或者育苗移栽都可。一般秋季直播,春季采用育苗移栽。直播分为条播和散播,猫薄荷采用条播为宜,便于日后管理。每亩用种量为0. 5-0. 75kg.播种前种子用温水浸泡4-6h后与细沙拌匀,播种时将其均匀撒于沟内,行距为18 -22cm,覆土1cm左右,以不见种子为准,稍压平,播后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7-10天即可发芽。春播宜在早春土壤解冻后立即播种,因采用育苗移栽,行距可缩小至14-17cm,当苗高8、9cm时,按株距5cm间苗,当苗高15cm时,株行距调整为15cmX 20cm。播种出苗后每周宜施一到两次液肥。 后期管理 如有死苗,应及时补苗。在苗高10-15cm 时,应结合间苗进行松土和除杂草,中耕宜浅,除草1-2次。苗期需保持湿润,成株后抗早能力增强,忌水涝,雨季应及时挖沟排水。 种植窍门 移植后可浇一次杀菌剂,防止根系受真菌感染。[1]根系对水份比较敏感,要防涝。两次浇水之间要使盆土完全干透。 注意:猫草对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要求不严,中国南北各地均可种植。喜温暖、湿润气候。[2]幼苗能耐0℃左右的低温,-2℃以下则会出现冻害。忌干旱和积水,忌连作。[4]种子发芽适温为15-20℃。[7]种子寿命为1年。 病虫防治 根腐病 7~8月高温多雨荆芥植株易发生真菌感染,感染后地上部迅速萎蔫,根、根茎变黑、腐烂。 防治方法:注意排水,播前每公顷用70%敌磺钠(敌克松)15千克处理土壤;发病初期用五氯硝基苯200倍液浇灌根际。 立枯病 多发生在5~6月,低温多雨、土壤很潮湿时易发病,发病初期苗茎部发生水渍状小黑点,小黑点扩大后呈褐色,茎基部变细,倒伏枯死。 防治方法:选用良种,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排水工作;遇低温多雨天气,要喷波尔多液1:1:100倍液,10天喷1次,连喷2~3次;发病初期用50%甲基硫菌灵1500倍液防治。 茎枯病 茎枯病为害叶、茎、花穗,叶片感病后,似开水烫伤状,叶柄为水渍状病斑;茎部染病后,出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后扩展成绕茎枯斑,造成上部茎叶萎焉;花穗染病后,呈黄色,不能开花。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天1次,连喷3次。 黑斑病 该病为害叶片,产生不规则形褐色小斑点,后扩大,叶片变黑色枯死;茎部发病呈褐色、变细,后下垂、折倒。发现后应注意防治。 地老虎、蝼蛄、银纹夜蛾等 防治方法:栽植前用辛硫磷等进行土壤处理;蝼蛄可采用毒饵诱杀;地老虎和银纹夜蛾幼虫发生期喷苏云金杆菌乳剂、灭幼脲等,发生严重时喷洒菊酯类农药防治。 对动物影响 ![]() 猫薄荷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性味 味辛;微苦;性微温。 1、《本经》:味辛,温。 2、《医学启源》:气温,味辛苦。 归经 入肺、肝经。 1、《纲目》:入足厥阴经气分。 2、《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二经。 3、《本草汇言》:足厥阴、少阳、阳明经。 功效主治 祛风;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用于感冒,麻疹透发不畅,便血、崩漏、鼻衄。 ①《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生疮,破结聚气,下瘀血,除湿痹。 ②《药性论》:治恶风贼风,口面歪邪,遍身顽痹,心虚忘事,益力添糟。主辟邪毒气,除劳,治丁肿;取一握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冷分二服,主通利血脉,传送五脏不足气,能发汗,除冷风;又捣末和醋封毒肿。 ③孟诜:产后中风身强直,研末酒服。 ④《食疗本草》:助脾胃。 ⑤《食性本草》:主血劳风气壅满,背脊疼痛,虚汗,理丈夫脚气,筋骨烦痛及阴阳毒,伤寒头痛,头旋目眩,手足筋急。 ⑥《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热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 ⑦《本草图经》:治头风,虚劳,疮疥,妇人血风。 ⑧《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并敷毒疮。治吐血。荆芥穗,上清头目诸风,止头痛,明目,解肺、肝、咽喉热痛,消肿,除诸毒,发散疮痈。治便血,止女子暴崩,消风热,通肺气鼻窍塞闭。 ⑨《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颓,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临床应用 1、荆防败毒散(《外科理例》)治疮疡时毒,肿痛发热,左手脉浮数者:荆芥、防风、人参、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桔梗、枳壳、茯苓、川芎、甘草各3g。水煎。食远服。 2、荆芥解表汤(时逸入方)治风寒感冒:荆芥、防风、苏叶、白芷、杏仁各6g,赤苓9g,陈皮6g,神曲9g,生姜2片,葱白2段。水煎,日服1剂。 3、荆芥连翘汤(《回春》)治鼻渊:荆芥、柴胡、川芎、当归、生地黄、赤芍药、白芷、防风、薄荷叶、栀子仁、黄芩、桔梗、连翘各1.5g,甘草1g,锉作1服,水煎服。 药理作用 用人工发热的家兔,口服荆芥煎剂与浸剂2克(生药)/公斤,无甚解热作用。在体外,高浓度(1:100)有抗结核杆菌之作用。 附方 1、治风热头痛: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永类钤方》) 2、治头目诸疾,血劳,风气头痛,头旋目眩:荆芥穗为末。每酒服三钱。(《眼科龙木论》) 3、治风热肺壅,咽喉肿痛,语声不出,或如有物哽:荆芥穗半两,桔梗二两,甘草(炙)一两。上为粗末。每服四钱,水一盏,姜三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温服。(《局方》荆芥汤) 4、治一切风,口眼偏斜:青荆芥一斤,青薄荷一斤。一处砂盆内研,生绢绞汁于磁器内,煎成膏;余滓三分,去一分,将二分滓日干为末,以膏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早至暮可三服。忌动风物。(《经验后方》) 5、治大便下血: (1)荆芥,炒,为末。每米饮服二钱,妇人用酒下。亦可拌面作馄饨食之。(《经验方》) (2)荆芥二两,槐花一两。炒紫为末。每服三钱,清茶送下。(《简便单方》) 6、治产后血晕,筑心,眼倒,风缩欲死者:干荆芥穗,捣筛。每用末二钱匕,童子小便一酒盏调热服,口噤者挑齿,闭者灌鼻中。(《本草图经》) 7、治小便尿血:荆芥、缩砂,等分。为末。糯米饮下三钱日三服。(《濒湖集简方》) 8、治痔漏肿痛:荆芥煮汤,日日洗之。(《简便单方》) 9、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肛门肿疼,无问新久:大黄(小便不通减半)、荆芥穗(大便不通减半),等分。各别为末。每服一、二钱,温水调下,临时加减服。(《宣明论方》倒换散) 10、治一切疮疥:荆芥、金银花、土茯苓,等分。为末,熟地黄熬膏为丸,梧子大。每旦、晚各服百丸,茶酒任下。(《本草汇言》) 11、治风毒寡疬、赤肿痛硬:鼠粘子一升(微炒),荆芥穗四两。捣粗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竹沥半合,搅匀服之,日三服。(《圣惠方》) 12、治脚桠湿烂:荆芥叶捣敷之。(《简便单方》) 药物配伍 1)荆芥配防风,加强祛风解表作用。 2)荆芥配薄荷,一气一血,可加强解表发汗之效。 3)荆芥配僵蚕,祛风解表,治湿胜带下等症。 4)荆芥配白矾,祛风化痰之效增强,用治风痰壅盛,小儿惊风。 5)荆芥配石膏,治风热头痛。 6)荆芥配槐花炭,祛风止血,用治肠风下血。 7)荆芥配升麻炭,升清阳,止出血。 8)荆芥配大黄,清热通便。 9、当归荆芥治中风 食用价值 荆芥有强烈香气,主要以鲜嫩的茎叶供作蔬菜食用。荆芥富含芳香油,以叶片含量最高,味鲜美,还可驱虫灭菌,生食熟食均可,但以凉拌为多,一般将嫩尖作夏季调味料,是一种经济效益高、很有发展前途的无公害、保健型辛香蔬菜。 菜谱 清炒荆芥、荆芥拌黄瓜、荆芥浇汁、荆芥腐竹、荆芥洋葱(俗称老虎菜)等。 食用禁忌 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1、《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2、《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3、《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4、《本草经疏》:病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匆误入。 鉴别方法 理化鉴别 该品粉末黄棕色。宿萼表皮细胞垂周壁深波状弯曲。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96~112μm;柄单细胞,棕黄色。小腺毛头部1~2细胞,柄单细胞。非腺毛1~6细胞,大多具壁疣。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黏液化,胞腔含棕色物。内果皮石细胞淡棕色,垂周壁深波状弯曲,密具纹孔。纤维直径14~43μm,壁平直或微波状。 取该品粗粉0.8g,加石油醚(60~90℃)20ml ,密塞,时时振摇,放置过夜,滤过,滤液挥散至1ml ,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荆芥对照药材0.8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 ,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的 5%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化学成份 含挥发油1.8%,油中主成分为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少量右旋柠檬烯。 参考资料 [1] 猫薄荷种子价格及种植方法-湖南省林业局2018-09-27T15:13:00 08:00[引用日期2022-06-07 09:33:46] [2] 猫薄荷栽培与管理-湖南省林业局2011-06-14T00:00:00 08:00[引用日期2022-06-07 10:20:16] [3] 猫薄荷栽培与管理-湖南省林业局2011-06-14T00:00:00 08:00[引用日期2022-06-08 10:32:29] [4] 猫薄荷栽培与管理-湖南省林业局2011-06-14T00:00:00 08:00[引用日期2022-06-08 18:33:16] [5] 猫薄荷栽培与管理-湖南省林业局2011-06-14T00:00:00 08:00[引用日期2022-06-08 18:34:18] 展开 相关视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