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作谈 | 林希:《流浪汉麦克》是“沽上纪闻”的开始

 明日大雪飘 2023-03-28 发布于上海

创作谈

图片

林希,1935年生于天津。师范学校毕业,做过老师、编辑,后为天津作协专业作家,曾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优秀新诗(诗集)奖,小说《小的儿》获得第一届鲁迅文学奖。出版有长篇小说五部,小说集数十种,最近出版《林希自选集》十二册。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俄文。现居美国。


林希创作谈

小说节选

在天津住了八九年,麦克先生的生活习惯发生了许多变化。

首先,麦克先生喜欢上了天津美食,煎饼馃子、锅巴菜。每天早晨麦克先生一定到马路边的小摊上买一套煎饼馃子,还要夹“馃篦儿”——棒槌馃子吃着不脆,再要一碗锅巴菜。最最重要的是,入乡随俗,麦克先生对辣椒油吃上了瘾,锅巴菜摊辣椒油只有一小缸,全倒给麦克先生还嫌没味儿,锅巴菜小摊给麦克先生预备下一小碗辣椒油,供他单独享用。

几年时间,麦克先生染上了第二大天津症候——看热闹。天津人的看热闹,世上少见,一个人蹲在马路边上看天,一会儿时间就围拢过来一群人,一起望天看了半天,吗也没有;原来看天的那位爷站起身来走了,后来围过来的人还蹲在那里接着望天,望了半天,还是吗也没有,但还是不肯散去,接着你一言我一语讨论,你说,他刚才看吗?说着说着四面钟敲了十二下,吃饭去了。

麦克先生到底受西方文化熏陶,热闹事只看一眼,看看就走,不浪费时间。可就是看看就走,也赶上倒霉了,麦克先生又变成穷光蛋了。

那一天麦克先生正坐在他的洋行里读流行小说,就听见外面人声鼎沸,明明就似大河决堤,洪水滚来,地动山摇。天爷,发生什么大事了?透过洋行大玻璃窗向外张望,成千上万的人一面喊叫着一面往一个地方奔跑,前面跑得慢的小孩,被后面冲上来的人推倒。没人管,人浪立即拥了过来,也不知道被推倒的那个孩子被踩死了没有。

麦克先生正想外面究竟发生了何等大事,就听见外面人们大喊,着火啦!大舞台着火了!

世界知名大都市天津卫,那年月每天都要“发生”几起火灾,一天从早到晚,救火车鸣叫着刺耳的警笛声在马路上跑,反正人们只要听到救火车的鸣叫声就立即散开,没人问什么地方失火。老天津人都知道这点猫腻,没事。发生火灾,救火车奔赴现场,有出警费,白天一元,过了夜间十二点,出警费两元,消防队警察,上班后抽上一支烟,哥几个活动活动啦,一个警察把报警器用力一摇,“噔噔噔”,全体警员乱哄哄地跳上消防车,“嗷”一声,消防车开走了,有光膀子的,有趿拉一只鞋的,一支烟没抽完,回来领出勤费和外落儿。所以,天津卫后半夜消防车满城跑,车上的警员相互打招呼,我们那儿三缺一呀,候着您啦。

如此,在中国看中国热闹是一桩很有兴味的事,麦克先生在中国看热闹最多的地方是天津卫,很是看了七八年的热闹,也见识了许多他做梦也想不到的情景。麦克先生爱思索,每看过一桩热闹,他都要深思这桩热闹是什么事件,其中又含蕴着怎样的华夏文化,它又达到了怎样的文化高度,云云。

麦克先生看到过婚礼游行,就是娶媳妇的迎新队列,他思考中国人结婚为什么要把新娘子装在一个花布房子里在大街上穿行,还要吹奏着各种乐器,耀武扬威地热闹一番。他更看过中国人为死者送葬的场面,中国人说是出殡,他不明白,中国人的送葬行列,为什么送葬人走在棺材前面,那个走在最前面的人,穿着白布袍子,一路上“呜哇呜哇”地放声大哭,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大哭是要流眼泪的,而这位大哭的送葬者却只是听声不见泪。其中含蕴着什么东方文明的博大精深呢?

不理解就不理解吧,非我族类也,慢慢学着吧,兴许有一天,你老爸死的时候,你也就被人搀着走在你老爸的棺材头前面,“呜哇呜哇”地感天动地了。

今天赶上了着火一定要去长长见识。

说着,麦克先生蹬上了他那双价值连城的路威酩轩大皮鞋,鞋后跟也没有提好,匆匆地就往外跑。出门一看,又令麦克先生不可理解了,明明说是大舞台失火了,正常情况下,发生火灾的地方必然是火灾现场的人往外跑,逃离现场。而他看到的情景,却是成千上万人从远离火灾现场的地方往火灾现场跑,想了想,麦克先生明白了,果然是东方文明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家得知大舞台那地方失火,各地的人一齐跑来救火,值得学习也。

救火,至少要提个桶呀,麦克先生跑出来的时候太匆忙,没有带一件救火的用具,好在天津人包容,看他是个老外,不懂规矩,空着手跑来出个人力,终究精神可嘉,往里面跑吧,跑了一大段路,看见天上滚滚的浓烟了,看到排成长队开不进去的救火车了,更看见成千上万的人指手画脚地各自评说了。看到就看到了,再看也没有什么意思了,麦克先生转过身想退出来,公司还有事情要做呢。

只是,麦克先生退不出来了。前面是成千上万的人,背后更有成千上万的人,人与人之间挤不进一条腿,麦克先生用力想拨开后面的人,用他熟练的天津话大声央求,借光借光,让我出去,让我出去,我有事。

你有事呀,有事去吧,这地方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吗?中国有句老话,既来之,则安之,你老老实实地在里面待着吧,起码一半的人退出去,你才能转身往回走。

麦克先生不肯“则安之”,一定要退出去。他用力推开一个人,更用力分开后面的一群人,肩膀碰肩膀,双脚踢双脚。倒行逆施也。直到大舞台天空上黑烟消散了,人群动了,麦克先生才退出了身子。

我的天爷,麦克先生挤出了一身大汗,抬起胳膊来抹抹头上的汗,一低头,哎呀,大事不好。麦克先生发现脚上的路威酩轩大皮鞋,被人踩掉了一只。

我的鞋,我的皮鞋!麦克先生大声喊叫,无人理睬,人群还是呼啦啦往外跑,没有理会有人丢了一只大皮鞋。

再挤进去找呀,可好不容易挤出来,再想挤回去,没那么容易了。

看热闹丢鞋,平常小事也。天津卫每一桩热闹,最后清场,都要捡出成筐的鞋,有布鞋,有皮鞋,有高跟鞋,有拖鞋,一只一只,成千上万,反正没有成双的。

只是,麦克先生被踩丢的可是非同小可的一只路威酩轩大皮鞋呀。

靠着这双大皮鞋,穷光蛋麦克先生来到天津卫,一下船立即被请进英租界野鸡窝,在野鸡窝里白住了三个月,吃得白白胖胖。再后来,蹬着这双路威酩轩大皮鞋,又去起士林西餐厅里转了一圈,终于遇到一位中国洋行大经理,立即把他带到一幢大楼,请他坐在一张办公桌后面,聘书下来,任命他为这家洋行的副经理,工作就是每天穿着这双路威酩轩大皮鞋,在洋行里坐着吸烟、喝茶,见有人进来谈生意,先冲他甩两句洋屁,然后请出真经理,由他们两个零售多少、批发多少地谈生意去也。

从大舞台火灾现场出来,麦克先生全身哆嗦,心里阵阵发冷。他知道丢了一只路威酩轩大皮鞋,对他意味着什么。明天他如何趿拉着一只鞋去洋行闲坐去呀?面对大玻璃窗,是把足蹬一只皮鞋的大腿架在光脚的一条腿上,还是把光脚的一条腿架要穿鞋的一条腿上呀?哎呀哎呀,难了难了。

一夜没睡,第二天天光未明,麦克先生匆匆跑回大舞台火灾现场,现场一片狼藉,地毯式检查,吗也没有。灵机一动,找到清洁队,找到清理火场的工人,询问昨天清理火场拾到的鞋子倒在哪儿了,说是送垃圾场了,天津垃圾场有好几处,说是送到河东老坟场去了。麦克先生坐胶皮车来到河东老坟场,喜出望外,果然看到一堆鞋,找到一根棍儿,一只一只扒拉,扒拉过来,扒拉过去,到下午五点半,没有路威酩轩皮鞋,其中绣花鞋不少,看来天津姐姐和天津大哥一样爱看热闹。

失魂落魄,麦克先生耷拉着脑袋瓜子回来,晚饭也没心思吃了,蒙头大睡。第二天早早给洋行送去请假信,再去寻找路威酩轩大皮鞋。

请假到半个月洋行解聘书送来了,麦克先生只甩了一句地道天津话,我?菖,介是怎么说的。

悲夫,麦克先生又当他的流浪汉去了,只是,德租界那位从楼上往下扔缝衣针的住户搬走了,流浪汉麦克又得找饭辙去了也。

封面

图片

目录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