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卢陟》 唐:韦应物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韦应物,诗风恬淡高远,大多数人认为其代表作是《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但,于我,却偏偏喜欢这首《简卢陟》。 《简卢陟》的最后一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更能引导后来的读者去遐想、去思索,甚至去给自己续杯自酿的“诗”,像品酒一样去仔细回味。 一、《简卢陟》续酒一:“长安十二时辰” 《长安十二时辰》 :林旭生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安史之乱前,天宝三载因。 长安十二辰,都尉步惊心。 大唐十年祚,盛极而衰分。 【长安十二时辰是部好剧,李林甫确实是盛唐转衰的一个点】 长安十二时辰是部好剧,李林甫确实是盛唐转衰的一个点,有关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韩昇教授在他的《盛唐的背影》一书中讲解的相当详尽。 二、韦应物,写《简卢陟》之时代背景 【好书推荐:中信出版社之《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在《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一书中,作者史蒂芬.平克博士所记载的“安史之乱”死亡人数是3600万,大唐盛世之下损失了约三分之二的人口,占当时世界总人口数量的六分之一,换算成20世纪的人口规模,那就相当于死亡了四亿两千九百万人。 安史之乱,虽然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的5500万人口多,但考虑到唐朝时所占世界人口的基数来算,大唐在8年安史之乱中的损失是“世界最惨”之乱世,没有之一。 【好书推荐:韩昇之《盛唐的背影》】 刚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作家马伯庸编撰的故事背景,是安史之乱前天宝三年之时局。韦应物这首《简卢陟》,写于安史之乱刚结束后的第三年,朝政其实仍不稳定。同华节度使周智光叛乱,杀陕州(现河南省三门峡陕州区)监军张志斌,食其肉,并向唐代宗叫嚣要攻进长安,欲“挟天子以令诸侯”,郭子仪平定周智光叛乱后没多久,剑南蜀地又发生内乱。韦应物,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一封寄给外甥卢陟的诗信。 一个稳定富强的国家,才能派生出人类史上更多的璀璨文明,这也是《长安十二时辰》里张小敬守卫长安的信仰,“长安,长治久安,才能安民乐业”,有国家长安,才有小家乐业。毕竟,“创造,比毁灭更有意义”!此话,也致给当下香港那些闹事的无脑青年,“多读书、读好书、看史书、明事理”! 【有国家长安,才有小家乐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