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卢陟》续酒四《路拐人直》 林旭生,于20190903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抗战军备催,振芳难觅人。 信由欣伯起,斩钉截铁音。 仰光市井言,鸦关多亡魂。 二十四道拐,路拐人直心。 玉门关外函,信任起决因。 晴隆抗战公路之“二十四道拐” 近些年,感受到最大的困惑是,社会上诚信缺失的事件越来越多,比如身边朋友们或多或少都有经历过“借钱不还、失信老赖”等事件。除了个人失信影响外,单位团体失信的情况也比比皆是,小如几人的工厂、大到万人的企业、应公信透明的上市公司等等,不少类似“失信、违约、老赖”等新闻让人是两耳充茧啊。 古语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虽是一句牢骚,但我们通过寻古觅音,也能从中发现值得我们回味的感悟。今天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那我来讲一下78年前,发生在“二十四道拐”这条抗战公路上,基于“信任”两字的佳话,这一切都需要从故事的主角陶欣伯所处的时代背景说起。 史迪威滇缅公路,抗战生命通道 史上最难执行的运输合同《抗战公路“二十四道拐”上的天下第一镖:路拐人直》 2014年出品的电视剧《二十四道拐》,故事人物细节虽大都是虚构,但其创作的历史背景“打通史迪威公路之生命通道”,却是真实无疑。中国远征军在国内正面战场异常危急的时刻,反而出境去缅甸、印度远征之目的,其实是为了保障滇缅公路的畅通需求,因为这是当时海外援华的抗战物资,唯一能进入我国的生命通道,其重要性无出其右,被称为史迪威公路。 在这种情况下,“一滴油就是一滴血”的中国主战场,石油是我国极其匮乏的战略物资。玉门油田从美国订了三千多吨石油设备,但我国的海域早已被日军封锁,如何把这三千多吨石油设备运输到玉门,这是一个天大的难题。这种运输合同,在抗战时的关键对峙阶段,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缅甸,王振芳找到了运输界信誉极佳、且有爱国精神的华侨商人陶欣伯。简单会谈之后,陶欣伯目光坚毅地望着王振芳,斩钉截铁地说了句,“请相信我!”在这句话后,他俩谈定了16万美元运送3000吨设备的合同,运输期限是半年。任务异常艰巨,合同签订后,王振芳对陶欣伯说了句,“我相信你!” 16万美元,在抗战年代的购买力,大约可以买到3000挺冲锋枪、或者五辆坦克、或者六架飞机,但这笔钱实际上并不能够满足3000吨设备送到玉门关的运费,按每吨时价300美元计算,二十多岁的陶欣伯需要准备90万美元才能完成这次“援华运输”。 滇缅公路时常被日军飞机轰炸、侵扰,缅甸的仰光市井有传言称,“陶欣伯将援华物资的运输款,用来倒腾自己的生意而发了大财,还办了卡车的车身加工厂和买卖卡车的贸易公司。还有传言陶欣伯的车队在晴隆鸦关的滇缅公路被炸,损失惨重...”。这些市井之言多不胜数,自然而然也会传入王振芳的耳旁,王振芳大多数时候都不理会,因为他想起了陶欣伯斩钉截铁地承诺“请相信我”时的坚定眼神,所以对陶欣伯的态度始终是“我相信你”。 在石油设备运输合同时限仅剩两个月时,货物运送的进度,还没有达到预期。王振芳十分着急,去探看陶欣伯,陶欣伯坚定地对他说,“请相信我!”不到合同规定的期限,甲方不能干涉乙方的经营管理,内心十分煎熬的王振芳说了句,“我相信你!” 1941年12月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仰光港遭到日军飞机狂轰滥炸,大多数船只和货物被毁,王振芳担心地打电话、四处找陶欣伯,却得不到任何消息。在王振芳感到无法给上级交代、绝望自责之时,面容憔悴的陶欣伯走到了王振芳的办公室,手里拿的是玉门关外的货物接收函... (原来陶欣伯用倒腾卡车生意的钱,弥补了王振芳所付运费的不足,最终履约完成了史上最难的一起运输合同!) 陶欣伯的“请相信我”,和王振芳的“我相信你”,言语虽轻,但,行为厚重。人,无信而不立,信之极致者,如陶欣伯者也。陶欣伯一句“请相信我”,蚀本舍命履约,“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经商精神,给我们后人的行为准则做出了为人处事之标榜! 玉门油田,作为我国第一处开发的自然油田,至建国前,累计生产了52万吨原油,这点产量在后来真是不值一提,但当时之产量可是占到了全国原油总产量的95%,为我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有关陶欣伯的简介,可查资料大多为新加坡籍华裔慈善家,但抗战公路上的这段运输合同佳话,又有几人可知呢?此次借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纪念日,特发此文,予以纪念! 史迪威公路最险段,鸦关“二十四道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