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时明月汉时关”——最早的户口本之争

 林旭生 2023-03-28 发布于河南

《过汉函谷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
杜甫三吏起新安。
楼船酷吏将梁侯,
为改户口舍身捐。

这诗,其实和 “地域黑”有关,地域歧视古来有之。

“十月一,送寒衣”。今天回新安老家上坟,烧完五彩衣,返程路过新安县东关,驻车看了下新修缮的“汉函谷关”遗址(前几年也多次路过,但大多数时间都不开放),感慨良多,这汉函谷关的前世今生,其实完全是“一个户口引发的两千一百年前拆迁案例”。

我国有三处函谷关,分别为秦函谷关、汉函谷关、魏函谷关。其中,“秦函谷关”和“魏函谷关”在灵宝境内,而“魏函谷关”在上世纪建三门峡水库时已淹没于库区水面以下,三门峡境内现仅存灵宝“秦关”。

新安县的“汉函谷关”,西距灵宝“秦函谷关”150公里,与历史上“鸡鸣狗盗”、“紫气东来”这些典故所提的灵宝“秦关”不同,“汉函谷关”作为洛阳八关之首,其初始的设关目的并不是因为军事战略而考虑的,仅仅是因为一个人为了摆脱“地域歧视”而耍的手段。

据灵宝县志记载,汉兴以后,长安作为西汉京都,处于关中平原(现西安、渭南、咸阳、宝鸡),人们普遍以自己为关中人为荣,这里的“关”指的是函谷关。西汉武帝时,老家在函谷关外(洛阳新安)的杨仆,因战功彪炳,获封将梁侯,但汉武帝在给杨仆分封时,发现关中可封的土地已经瓜分完毕,只能劝慰杨仆做个“关外侯”,把土地封到函谷关以外了。

西汉名将杨仆,虽然深的汉武帝赏识,被封侯拜将,但封地在关外一事常被一些同僚当成口头笑话,笑话传的人多了、说的时间久了,难免会成为当事人的一个心病,杨仆处于对这种“地域歧视”的反击,做出的应对措施惊掉了同僚们的下巴。

杨仆打击“地域歧视”的做法不是像现在的网络喷子一样摸黑、吵架、抬杠、或者约架,杨仆不屑于这种互相伤害的低能策略,而是“上书汉武帝把函谷关东迁300里至新安县”。

杨仆上书“东迁函谷关”的原因肯定不能尽写“同僚笑话他关外人”的鸡毛蒜皮之事,他的论调非常高大上,借力了汉武帝为对抗关东豪强而需要加强对关东的控制力的想法,基于汉武帝的政治意愿,杨仆的上书“东迁函谷关”顺利通过。

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楼船将军杨仆,带领他的部属、门人、家人,还捐尽家财用在西汉帝国的强大国防建设上,将函谷关向东边老家方向迁移了三百里,关城设在了现在的新安县东关南湾村。历史上,称新函谷关为“汉函谷关”,“旧关”(秦函谷关)也因此而改置弘农县,南湾村就此归入了关中的地盘,“关外侯”杨仆,从此摇身一变成为“关内侯”了,而杨仆所做的“耗尽自家人力、财力”损私肥公、大张旗鼓地卖命建新函谷关,这一切皆起源于为了摆脱朋友圈里地域歧视的不正之风,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一个“关中人”的户口本而已。

作为楼船将军、主爵都尉、将梁侯的杨仆,受汉武帝赏识,位极人臣,又是一名手段毒辣、杀人如麻的将军、酷吏,却在两千多年前面对“朋友圈里的地域黑”时,也曾因户口问题而心情沮丧、愤懑不平。时至今日,户口问题虽然在近些年有所弱化,但仍旧是横隔在民众中间造成阶级分层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我等小民大多数人不会在意杨仆所重视的面子问题,但毕竟户口上面附加绑带了上学、买房、买车、社保、医疗等等,所以户口至少在当下来说仍旧十分重要。过汉函谷关遗址,由楼船将军杨仆的典故来联想到户口及连带的地域黑话题,能说的不多,只留下唏嘘不已了!


[撒花]
旅游小提示:
景区名称:汉函谷关遗址
景区地址:洛阳市新安县城关镇南湾村
门票:20元
停车:5元
说明:景区仍在建设中(关城关楼是遗留下来的唯一古迹。汉关早已废弃,2000年仅存有关门遗址,原关城关楼上面两层,现顶层坍塌被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