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 《汉函谷关》 通韵/林旭生 丝路第一关,新安始起源。 楼船迫户口,关内改崤函。 《秦时明月汉时关》 平水韵/林旭生 杨仆将梁建汉关,李聃西行入秦关。 《过汉函谷关》 打油诗/林旭生 秦时明月汉时关,杜甫三吏起新安。 楼船酷吏将梁侯,为改户口舍身捐。 二、旅: D1.1--(2019年2月4日) “豫西” 虎牢关→黑石关→汉函谷关→秦函谷关 2019年的春节,经和爱人、老人、小人(孩子)商量,打算不再“每逢佳节胖三斤”,想趁春节假期,给孩子做个诗文启蒙之旅、也让老人体验次不一样的文化之旅,算是拖家带口过个旅行年! 路线,选择了以“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星”孟浩然的部分生平涉足地为打卡点,体验下“梦回唐朝”的诗文韵味!
![]() 1、诗圣故里 公元712年2月12日,东都畿道洛州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笔架山下的一处窑院内,杜甫降生了。从此,在我国浩瀚如海的诗文世界里,诞生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诗人。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祖籍山南道襄州襄阳县(今湖北省襄阳市)。杜甫的曾祖父任巩县县令时,举家由襄阳迁到巩县定居。今有诗圣故里,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站街镇,已被开发成了人文景区。杜甫家旁的笔架山,东距武牢关16公里(虎牢关,避太宗爷爷李虎的讳,唐代改为武牢关),西距黑石关14公里,巩县也因居于洛阳盆地的东端、伊洛河的下游,“巩固不拔、山河要塞”而得名。 ![]() 杜甫年少时聪颖好学,“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年少时的杜甫,虽称不上富贵人家,但家里不缺钱花,能支撑起他到东都洛阳游学、求学,大开眼界之旅。青少年时期的杜甫才识过人,但之所以被后人称圣,却是在他步入中年之后,开始忧国忧民之时。 ![]() ![]() ![]() 开着大白唐进入洛阳新安后,这里有洛阳八关之首的“汉函谷关”,诗圣在这里写下了“三吏”中的第一篇《新安吏》,过陕州豫西“秦函谷关”,杜甫又写下了第二篇《石壕吏》,出河南境,入潼关,杜甫留下了第三篇《潼关吏》。诗圣的故事悠长沉重,我这里仅以车行疾驰、走马观花之眼略过。其中函谷关,历史悠久,不得不说、不得不讲。 ![]() 2、函谷关 洛阳八关,函谷关为首,也是丝绸之路最东边的第一起始点关隘。历史上的函谷关,其实有三处,分别是秦函谷关(简称秦关)、汉函谷关(简称汉关)、魏函谷关(简称魏关)。魏函谷关,已淹没于三门峡水库之下,现存的函谷关就剩位于灵宝的秦函谷关,及位于新安的汉函谷关,而历史上与大多数典故相关的函谷关,其实指的是秦函谷关,比如紫气东来、鸡鸣狗盗等成语。那汉函谷关的又是如何而来?这可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 洛阳西大门是新安县,位于县城东关的汉函谷关,始于西汉武帝时,由楼船将军、将梁侯杨仆所建。汉函谷关的承建,原因其实与当下值钱的“京城户口”有类似的内卷原因。作为酷吏出身的杨仆,其原始户籍位于秦函谷关外的洛阳新安,而不是京城长安户口。 当时京城的权贵豪绅,皆以函谷关以西的“关中人”身份而自豪。杨仆虽然通过个人努力打拼、建功立业,达到了封侯的级别,但关中土地已被分封完毕,汉武大帝无奈地把他的封地划在了关外的洛阳地区,而杨仆因此事备受朝堂上的一些权贵耻笑,杨仆因此而长期郁郁寡欢。后来,杨仆猜测到武帝有意遏制关外豪绅的想法,趁机提议将函谷关由灵宝东迁三百里到新安,以利于杨仆回到封地驻军监督关东豪强。汉武大帝同意了杨仆“假公济公、同时也假公济私”的建议,杨仆高兴地不惜捐尽家财、携家带口参与到东迁函谷关的迁建工作中,新函谷关建成后,杨仆也成了函谷关以西的“关中人、关内侯”了。新函谷关,史称汉函谷关(汉关),原秦函谷关(秦关)废弃,置弘农郡。 ![]() 综上所述,“秦关汉迁”,就是一个“京城户口”引发的函谷关迁建历史事件。由此,也能通过2000多年前的杨仆迁函谷关事件,理解当下的网红考研导师张雪峰因为解决不了孩子的京城户口问题,而跳槽到苏州大学的原因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