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太阴篇)

 新用户7571Db8p 2023-03-28 发布于浙江

辨太阴病脉症并治法

                      肝                  厥阴

           肾                 心        少阴

               肺          脾           太阴

               ↓          ↓

(人参)气       血(芍药)

ps:忧伤肺,思伤脾

287.【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若下之,必胸下结鞭,自利益甚,时腹自痛。

ps:脾主少腹,脾主湿,湿盛腹满痛。

     脾喜燥,不喜湿

ps:脾主饥,胰主味

ps:脾主四肢,主肌肉

ps:脾统血,会影响造血功能

288.【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289.【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时。

290.【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291.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温中)。

292.【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身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数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ps:实脾,利小便,病情不会恶化

293.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294.【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