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无尤:合格的诗人必须要知好歹

 大唐长安元年 2023-03-28 发布于北京

  

作者:与无尤

写出好诗的前提条件是要知好歹,也就是说你要有能力分辨什么是好诗,什么是歹诗。如果分不清好歹,是绝不可能写出好诗的。我见过太多分不清好歹的所谓诗人,面对一首好诗,他说这是顺口溜,不怎么样。你乍听他的说辞,觉得他有很高的审美水平和审美要求,那么他自己写的诗应该是很好的。可当你看到他的诗,你会发现他写的根本就不是诗,甚至连顺口溜都不是,很烂。自己写的诗那么烂,为啥他还看不上别人的真正的好诗呢,唯一的解释是,他是个分不清好歹的人。

作为一个圈外人,分不清诗歌的好歹是可以谅解的,也是无伤大雅的,因为人家本来就不在乎诗歌的好歹,人家就是把诗歌当做消遣而已。但是作为圈内人,自以为内行的人,却没有能力分辨好歹,那就说不过去了。说轻了,如果他分不清好歹,是肯定写不出好诗的,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写的诗到底好不好,分不清好歹,说明他压根就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努力,自然谈不上进步。说重了,那他压根就没有资格写诗,更没有资格称为诗人。

至于说为什么有些人写了很多诗,依然分不清好歹诗,叫我看,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确实是没入门,是真的没有能力分辨诗的好歹。这样的人虽然一直在写诗,甚至写诗很勤奋,但其实是门外汉。这种人只顾低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他们永远停留在技术的层面,从来不去研究立意、思想、情感、布局、修辞、思维律动、诗感等等更高更深的知识,也不去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人格修养。这就好比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做事很勤快,但从来不动脑子,种了一辈子庄稼,却对庄稼一无所知;生了好几个孩子,却对育儿一无所知;走了一万里路,却对路边的风景一无所知。这样的人不只是写不好诗,而是什么都干不好,注定一辈子碌碌无为,因为他从来不使用脑子,从来都是虚假的勤奋。

第二个原因是,自私和嫉妒心理作祟。这种人见不得别人好,只要是别人写的诗,就算再好,他也要抵触,也要说不好,只要是他自己写的诗,就算再烂,他也觉得特别好。嫉妒心是一剂猛烈的毒药,它会让人内心扭曲,失去理智,甚至迷失本性。如果这个人年岁尚轻,还可以挽救,如果年岁比较大了,基本上就无可救药了。

写诗是一项修炼心灵的运动,只有心存真善美的人才能客观地理智地欣赏诗,才能分清好诗歹诗。也只有心存真善美的人,有能力分辨好歹的人,才能写好诗。

千万别说“各花入各眼”,好和不好是有一个普世的标准的。四大美女长得漂亮,是亿万人公认的,不是某个人的结论,因为美有普世的标准;孔子是圣人,也是亿万人公认的,因为圣贤也有普世的标准。和平是好的,侵略别人是不好的;爱国是好的,卖国是不好的;乐于助人是好的,为非作歹是不好的;有文化有思想是好的,无知浅薄是不好的……你看,这就是好与不好的普世标准。一首诗歌好还是不好,也是有普世标准的,立意清高、思想深刻、韵律和谐、文字优美的诗是好诗,苍白肤浅、无病呻吟、僵化刻板的诗是不好的诗。因为有普世的标准,人们才有努力的方向。如果过度信奉各花入各眼,那就成了无头的苍蝇,没有方向,只能瞎混,最后一事无成。有自己的个性化的审美当然是好事,但绝不能把自己个性化的审美和普世的审美对立起来,这是底线思维,就是说凡事都要有一个度,都要有一个底线,不能超越底线,物极必反,一旦越线,好的就变成不好的了。

任何一个人,都必须有底线思维。绝大部分的混蛋事都是因为没有底线造成的。一旦失去了底线,那么这个人就不是一个合格的人了。

与无尤:本名范彦芳,祖籍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当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中体诗开创者,在哲学、文学、家庭教育学、市场竞争学等领域皆有建树,被誉为“千年解老第一人”、“中体诗之父”。代表作:《与无尤对位译解道德经》《道德经与企业治理》《中体诗论与诗集》《爸爸的进化》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