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均生老师最先进的太极拳(二)

 winriman 2023-03-28 发布于中国香港

图片

   洪均生老师最先进的太极拳(二)

吴仕增

2、整体劲

         中国武术,特别是所谓的内家拳都非常强调整体劲。虽然都叫整体劲,各门各派各人的做法却是非常不同。所谓整体劲,就是追求全身各部位的劲力,进行最好的配合,使之发挥最好技击作用。对于整体劲的理解,许多人可能认为就是整合全身的劲,使劲力更大,打击对手更猛。这不会错,但劲大并不是整体劲唯一的追求。你看火车的冲力有多大,但是小小的铁轨稍微变动一下,它就跑到不同的方向去了。在整体劲里,追求劲的有效运行方式,比劲力大更为重要。比如你从丹田发出很强的水平力,他从地面发出斜向前上的斜力来挑你的大力,哪一种更好?洪均生老师的整体劲从目前能看到的各种方式中,是最先进的。

         许多练太极拳的人都会读拳论,知道劲起于足根,经过腿、腰而传至手。大多数的人是这样认为也是这样练习追求的,这是较接近普通人的用力方式。洪老师怎样做呢?看看他是怎样说的:“步法:在陈式拳的上下配合规律中是较重要的。所以陈鑫说:'手到腿不到,发人不巧妙;手到腿也到,发人如薅草。’所谓的到与不到就是指的步法。一般武术也有'手似两扇门,全凭脚打人’的说法。按说这也是指步法而言,不过往往被人误认为手只能防御,攻击则须用脚的踢蹬,那就错了。”(P14)若这句拳谚是指步法,那么打人的劲力不是从手来的,“全凭脚打人”,是从步法来的。“武术界流传的'手眼身法步’,实即'手眼身步法’。不过造句奇特,独将'步’字置于后面,可能是欲使学者知道手眼身法,均以步法的适当与否为准”(P349),你看洪老师对步法是何等重视。如果你还不明白,那再听我讲一个故事:某年我去某地寻拳,一位师兄给我讲了一件事,文革上山下乡期间,因他是陈家沟陈氏后人,就上山下乡回原籍陈家沟了。这对酷爱陈式拳的他来说是因祸得福。一天,他在村里偶遇陈照丕,见附近没人看到,就把陈照丕拖进一地方,恳请陈照丕打一下拳给他见识见识。陈照丕跟他开玩笑说:“我打了你也看不懂。”就打拳给他看,只见两腿迈开做动作,两手只随身做微小移动。打完后跟他说:“功夫越高,手用得越少,腿用得越多。”洪师则讲“全凭脚打人”,是同一道理,层次更高。因我学过武郝式,有用腿打人的说法,又听过这个故事,因此很容易就接受了洪师的全凭脚打人的说法。大家可以看洪师和蔡医生推手的视频,可以看到洪师的手很轻松,真的不是用手去打人。通常的太极拳都是力从脚起后经过腿身手而达到与对方的接触点,洪师没具体讲过全凭脚打人时身手的配合,但据我观察洪师在推手中的做法,对手一用劲,洪师通过接触处(手或其他部位)巧妙地化解对方来劲,并控制了对手后,接下来是腿部发劲(动步或不动步),把对手打出。当然这个接触点的运转也都是起于脚的运转,当用腿劲打人时,则接触处不再加劲打出。发人用腿部的力量当然比手大多了,而且腿打人的力量起点角度低,易于把对方铲起,腾放出去。全身要怎样配合才能做到全凭脚打人,可分不同层次训练,这里不展开讨论。

        绝大部分的人都是用手打人的,有人可能认为腿劲再加上手劲不是更大更好吗?那你看足球的守门员开球,手只是控制球的位置,放下让脚踢,一下子踢得好远,甚至直入对方球门。你让他腿加上手去抛会更远吗?劲通过手打出,就已经不是腿加上手了,而且力的角度也变高了,容易与对手顶劲。陈照丕的“功夫越高,手用的越少,腿用得越多”和洪老师的“全凭脚打人”这二句话,是二位前辈的经验之谈,称之为“用劲秘诀”都不为过,我自己就深得其益。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