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玉拾粹(29):辨仿切莫小看工 常常一痕识真容

 老王pzh 2023-03-28 发布于江苏
原创2023-02-04 11:05·一夫之

赏玉的乐趣,在于能够观摩细致、明察秋毫、端倪毕现、一锤定音、毫无疑问。

辨仿一假皆假、赏古二真必真(参见《古玉识粹(11):在在全真方为真处处赏辨无疑问》)。至于这个“一假”的看点,无论是料、工、型、纹、沁入、包浆哪一个方面,皆可定论。

辨古,工是必察点。

古砣痕迹,必须两端尖浅中间宽深、线槽犀利刚劲,即使接砣痕迹仍然不失“锲形”特征。

以藏友周弋先生提供的一件辨古件(图1)为例。

图1-1

图1-2

蹦碴是识别仿工的一个重要看点。

当然古砣难免也出现蹦碴,但到代古工的蹦碴仅仅是砣痕边缘的偶尔出现。如果一路蹦碴并且锯齿状线槽(图2),即为高速电砣使然而非古砣痕迹留存了。

图2

当然,也要防止偶然出现的“孤证”遇到判断,不妨再行观察,很容易就能发现蹦碴锯齿状线槽的留存(图3),仿古的疑问就基本坐实。

图3

再观察,原来刀刀见蹦、槽槽锯齿,遍见蹦碴(图4),定非古砣,则“工”上见仿了。这就是远瞟一眼即见仿的原因所在。

图4

辨古,必须知工艺、懂工痕,不可轻易以唯“工痕论”、唯“工痕派”而忽略其要。工痕仅其一,工痕不过,即与古无缘、去古甚远了。辨仿,一仿皆假,其余沁色、包浆定仿无疑。至于仍然能在海量仿品上看(找)到“真”迹的,那定然是钻了牛角尖——误入偏门了。

赏古,唯有以出土馆藏为师。只可在出土馆藏品上摩古,方为正道;不可在仿品海洋中证“真”,那样会将仿品越看越“真”,深入偏门而不拔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