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你一套决策思维模型,老板再也不用担心方案的落地性了。

 金牛座大叔 2023-03-28 发布于北京

这是今天刚读到的一篇文章,很值得思考和学习。它帮人们构建了一套有助于做决策的思维模型,不错!

先总结提炼两个视角,当我们计划要做一件事情或一个重要项目的时候,能帮助我们快速做出决策的永远是两个视角,内部视角和外部视角。

内部视角包括;过往的经验、具备的技能、专业,阅历、资源等带给自己的综合认知,这对于你的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不能做?怎么做,要多久,成功概率,等等。

外部视角包括;行业标准,通用规律,成功案例,官方数据,专家意见等等,这对于决策具有辅助指导,预判的价值,亦不可忽视。

讲到这里,要再补充介绍两个概念:

内部视角中有一个经济学上的概念-“禀赋效应”,意思是说我们很容易高估自己拥有的东西的价值,这个现象也称之为“越熟悉,越容易高估”。越复杂的决策,越重要的决定,越追求结果的确定性,就越信赖内部视角,越容易高估熟悉的信息。

然而,并不会因为你更熟悉,要做的事情就会变得更好。这个时候就必须需要引入外部视角来平衡内部视角带来的偏差。

外部视角中有一个概念叫“基线比例”,是通过对某项事物通过数据研究得出的一个比例参考值。比如,美国的一项统计表明,创业企业活过5年的概率为35%,有一项针对创业者的调查显示,大部分人都认可这个概率,但却不认为自己会是那65%的失败,60%的人认为自己的企业能活过5年。这里面的数据是领域内大家基本公认的比例,这种就是基线比例。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行业标准是...”之类的数据。

然而,“外部视角”也有其缺陷,它不了解这项决策或者项目的历史背景与细节,提供的只是一个参考范围。

一般而言,参与做一件事情或一个项目的人更了解项目,“内部视角”更专业更准确,但由于人性的各种弱点,“内部视角”很容易出现偏差,需要引入“外部视角”去纠正。

悲观者正确,乐观者成功。高估自己,极有可能让我们不知不觉付出了非常人的努力。而过于看重外部视角,也会让我们裹足不前,错失良机。这两个视角缺少任何一个,都有可能“万劫不复”。

那好,如何利用这两个视角,更确切地说是,利用好外部视角,在内部视角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自己的决策思维模型呢?总结如下:

首先,在开始之前落地一个方法论-“事前验尸”。

就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让成员讨论一件事:“设想我们在一年后的今天已经实施了现有计划,但结果惨败。请用5~10分钟简短写下这次惨败的缘由。”允许内部成员使用“虚拟语气”,他们更有可能把平时埋藏在心里的担心说出来。这就会借助群体智慧将未知或可能预见的风险前置,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一个人的信心往往来源于他内心构建的连贯的励志故事,而非客观的信息,这正是我们时刻需要外部视角来让自己清醒一点的原因。

总结一下“外部视角”这个思维模型的核心要点:

一、“内部视角”现象与原因

1. 内部视角“越熟悉,越容易高估”的现象

2. 原因包括:禀赋效应、对确定性的依赖、组织内部对组织认同感的追求

二、“外部视角”好处与局限性

1. 带来可供比较的基线比例

2. “内部视角”创造的自信,帮助我们克服困难

三、“外部视角”思维模式使用的四个经验

1. 充分考虑基线水平和个案的特殊性

2. 定期听取无利益关系的局外人的看法

3. 了解竞争者

你学会了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