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央草的学习笔记 全身骨骼由肾管理,起于环跳(髋关节),止于四肢末梢,环跳→手指尖的骨距≈环跳→脚趾尖的骨距; 人骨的新陈代谢,从髋到手(or从髋到足)约2年,so每人每两年就有一套全新的骨骼; 骨头刚开始生病时(骨病、骨癌、骨损伤etc.),环跳必定有压痛,but环跳压痛不代表一定有骨病,也可能是神经痛(环跳下为坐骨神经走行区); 无论哪种病因,针刺环跳的方法是相同的: 取穴:患者侧卧位,屈髋屈膝,医者手握拳,四指置于股骨大转子处,拇指尖处是穴,按压很痛; 原则:直针进针,一般不留针,呼吸补泻法--补法即可; !下针环跳大部分时候要用补法; 针法:三呼三吸; 进针环跳,捻转得气后(记住大概深度),嘱患者吸气,医者同时慢慢拔针,针尖退到皮下5分处,嘱患者吐气,待到气吐尽时,医者慢慢进针到得气深度; 再嘱患者吸气--同时出针--吐气尽--进针,如此重复三次; !若环跳下针不便,可下对侧肩颙,两者同属骨的末端,作用类似; 鉴别:若按此法针刺1次,患者环跳痛即消失,说明是单纯的神经痛(下针肩颙同理),若针刺1-2次后环跳还痛,说明是骨本身有病了; !骨病之初髋骨先知,骨质流失也是从髋骨开始,但是信号往往是膝关节先痛(左膝居多),因膝关节骨小,且承重多; 由此可知,一些医院的骨密度检测在足跟,是不准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