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易杂记,第118节,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考(续1)

 心理咨询诊所 2023-03-28 发布于江苏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118、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考(续)

前文推考,同《尚书》一样,“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也是周初史官对上古(先周)遗传的官方档案文献资料进行译释、整理、归类后所冠书名。不同的是,《尚书》经孔子删编存传至今,而后者流散至楚国后,由楚王口中说出,如惊鸿一瞥,便杳杳无踪了,致使其内容无由索解,在未有出土文物予以确证之前,只能精选征引资料,而后作些合乎某种因果逻辑的推论和猜想了。

前文推三坟即三易,那五典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与“坟”义近似,“典”有常(恒)、大之义,从这个角度推论,应该更接近正确——

五典称名,最早见于《尚书·尧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据前后语义,此五典应该是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要求,属人道范畴。而古始社会,在信仰层面上,人道要低于神道、天道一个等级,故此五典不应是楚王所言五典,只是称名相同罢了。

再看《尚书·洪范》:洪,大;范,法。洪范即大法,正合“典”义。洪范是殷商遗老箕子向周武王讲述的古圣先王治国安民的九种基本思想(“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论攸叙”),即九条大法。而洪范九畴,“五行”为首畴:“初一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如此,这实际是指人伦关系、社会教化必须要无条件遵循的大自然运动规律,或至高法则,亦即人道要遵循的天道、地道、神道,即古人心目中的大道,只有它才配得上楚王所称的“五典”。也因此,它才堂而皇之地成为古人伐邑灭国的最大借口,如《尚书·甘誓》记载,夏王启在讨伐有扈氏之前,在甘地所作的誓师动员大会上就说:“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被一些学者视为伪古文尚书的一些篇目中,也屡提及,如《大禹谟》:“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泰誓》:“今商王受狎侮五常(即五行),荒怠弗敬,自绝于天。”《君牙》:“无忝祖考,弘敷五典,式和民则。”都是在强调五行的重大意义。

要而言之,阴阳,五行,是先周上古时代,先民头脑中形成并扎下深根的思想文化观念,也就是最基本的世界观。三易,一以道阴阳,因而,周初史家冠以“三坟”之名,以示尊崇。古人认为,五行是组成客观物质世界的基本元素,其相生相克法则、规律、涵盖了宇宙自然及社会人生的所有运动变化现象,是一切真理的来源,故以“五典”之名称之,以示推重。

文章图片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