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社|李商隐《人日即事》读记

 采芹生 2023-03-29 发布于辽宁

人日即事

文王喻复今朝是,子晋吹笙此日同。
舜格有苗旬太远,周称流火月难穷。
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
独想道衡诗思苦,离家恨得二年中。

读      记

       这首诗当作于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大中元年(847年)冬,李商隐奉郑亚之命赴江陵公办,次年正月由江陵返回桂林。
首联上句用了《易》“七日来复”之典,以指人日。下句用了《列仙传·王子乔传》中“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之典,亦指人日,又暗含期待与家人团聚的情绪。
       这一联的字面意思是说:文王解释“复卦”时说:“第七日是新的开始。〞七日这一天,王子乔(子晋)与家人团聚了。
       这一联,其实是暗笔点出自己思念家人。
       人日,按旧俗,不远行,家人团聚。
       首联两句,从七日之始到七日。
       颔联上句用了《尚书·大禹谟》“七旬有苗格”之典,含人日的“七〞字。下句用《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之典,亦含人日的“七”字。
       这一联的字面意思是说:有苗七旬来格(来到,即顺伏),时间已经很长了;等到七月流火之时,等待的岁月更难穷尽。
       其寓意是说:等待与家人团聚,七旬已嫌太久;七月更是无穷的等待。
       颈联转笔,写人日的风俗,并为尾联的结作铺笔。
       这一联的上下句,是互文关系。“荆俗”和“晋风”,都有 “镂金作胜”、“剪彩为人”的旧俗。
       “镂金作胜”、“剪彩为人”、“荆俗”,见《荆楚岁时记》,是荆地风俗。“晋风”,见西晋贾充《李夫人典戒》,指正月七日戴人胜是在晋代开始流行。
这一联的意思是:“镂金作胜”、“剪彩为人”是荆州一带的风俗,是自晋朝开始流行的。
       颈联字面上只是对人日风俗的陈述,并无情感色彩。但因前面两联的铺垫、以及尾联的对照,就产生了情感效应。
       尾联顺着人日旧俗,归到自身收笔。
       这一联,用了薛道衡的《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的典故,总括全诗,揭出主旨。
       这一联的意思是:偏偏想起薛道衡作的《人日思归》,我何尝不是与薛道衡一样,苦恨离家已经两年。
       从会昌六年(846年),到大中二年(848年),李商隐已离家两年了。
       这首诗,还是李商隐惯用的煽情手法,前六依次递进铺垫、为尾联的最后抒怀铺笔。
       首联先说七日之始、再说七日。颔联接着说七旬、又说七月。时间逐渐拉长、对家人的思念也随之加深。颈联转笔,写人日旧俗。尾联合而感叹自己离家已经两年,无缘享受到颈联的那种人日家庭团聚之乐。
       这种写法,很是新颖别致。
       说白了,前四句相当于离家的人在数日子。但如果只说“七天过去了,七旬过去了,七个月过去了”,那就太单调了。用了四个典故,数日子的句子就丰富起来了。
       所以,很多人看不出李义山诗的用意,只看到他在用典。
       古今诸家笺本,大多以“以七旬七月衬出七日,何其拙也!”(朱彝尊)、“前四用经悖谬,后半堆砌不成语。”(纪昀)。。。来点评此诗,盖只见典故、只见“七“字,不见时间渐长之铺垫、不见离家思人之情绪,不见“太远”、“难穷”表达的是什么。
       唯姚培谦笺曰:“由七日而七旬,由七旬而七月,度日如年,正不知几时得过耳。“正点出此诗的脉络。
       噫!诗为言情,焉得不查情之所托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