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拉松比赛一跑者猝死:现场急救不专业引发热议

 慧跑 2023-03-29 发布于江苏

3月26日在广西桂林举行的马拉松赛事中,一名参赛选手突然倒地,尽管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进行抢救,但仍不幸离世。

3月28日,当地医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死者69岁,系心脏骤停。

现场视频显示,一名男子躺在地上,有工作人员正在为其做心肺复苏,随后有蓝天救援队队员携带AED赶到现场,对男子做进一步救治。最后,众人将男子抬上了救护车。

3月28日上午,桂林蓝天救援队相关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赛事当天他们确实对一名倒地男子进行了急救。

当地某医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3月26日,那名参赛选手被送到他们医院救治,但没能抢救过来,“69岁,系心脏骤停”。

此事令人心痛,事后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展现了此次急救过程,经专业人士分析,现场急救跑者、救援人员甚至几分钟后赶来的救护车上医护人员被指操作混乱,不专业,甚至一些关键操作出现比较严重的失误,从而贻误了黄金抢救时间。

急救现场发生了什么 

根据著名急救科普公众号“急救夜鹰”的分析主要问题存在以下几方面:

1、急救跑者的问题

两名身穿急救跑者T恤的急救跑者在现场第一时间进行心肺复苏,他们似乎希望同时操作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从画面看胸外心脏按压操作基本规范,但对于口对口人工呼吸,似乎急救人员操作显得有些犹豫不熟练,导致中断按压时间过长。

从急救角度来说,急救人员在不具备熟练技能的情况下,可以不做专业性要求更高的人工呼吸,只进行更简单的单纯胸外按压完全是允许的,也即在AED到达前实施单纯胸外按压足够了。

不熟练的人工呼吸反而造成按压长时间的中断,对急救不利。

2、AED救护员的问题

我们看到一位穿着蓝色服装,带着AED(全自动除颤仪)的救援人员几分钟后到达现场,根据“急救夜鹰”的分析,她先把自己的作战兵器-AED交出去了,犯了急救大忌。

AED救护员到达后,就应该成为现场急救的指挥者、主导者,必须把打赢战斗的关键武器AED掌控在自己手中并迅速正确使用。

但非常遗憾,这位救护员没有能控制住现场,她交出AED,自己去按压吹气。而这名AED救护人员和旁边两位急救跑者,似乎也不太懂AED究竟应该怎么用,即使在AED利用灯光、语音、警报反复提示除颤的情况下也没有规范操作。

主要问题一可能是没有及时将电源线连上AED,二是没有及时按下至关重要的除颤键,导致AED没有能够正常发挥作用,太遗憾了!

3、急救车医护人员

又过去几分钟,救护车和医护人员赶到,医护人员急急忙忙做了几下心脏按压,就试图把患者转运走,“急救夜鹰”认为此时关键是不要急着转运,而是就地施救。

包括继续高质量心肺复苏、寻求第二次和第三次除颤机会,建立静脉通道推注急救药物,完成以上步骤之后再考虑转运的问题。

早期急着转运会失去高质量心肺复苏和及时除颤的机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急救更困难。

对于以上分析,由于画面不太清楚,现场声音也听不太清楚,我们无法完完全还原现场,当然急救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即便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都学过,但毕竟大家很少真正遇到过紧急情况,再加上现场情况和患者病情千变万化,你通过视频似乎都能分析得头头是道,觉得自己上去都能比他们操作专业,但如果真正换你上去,你未必会比上述人员更加专业。

所以定期训练,反复操作,形成自动化动作可能是急救成功的关键所在。


再次温习CPR+AED

CPR+AED(心肺复苏+除颤)要求反应迅速、动作精准、操作规范,这是一个需要专业学习和培训的过程,不是看就能看会的。

以下是基本操作规范:  

☑ 患者突然倒地,身边的人赶紧过来,轻拍肩膀大声呼喊后,确认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增加检查脉搏,非专业人员可不检查脉搏;

☑ 立即让身边其他人拨打120电话,并派人去取AED;

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按压部位为双乳头连线中点胸骨剑突处,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胸廓充分回弹,中断时间<5秒,并且可以只进行胸外按压(Hands-only CPR),AED送达急救现场后,迅速打开AED并贴上电极片,自动分析后除颤。继续进行CPR;

☑ 继续进行心脏按压,可两人不间断轮换按压,两分钟后,停下心肺复苏,并再次分析心律后放电除颤,重复前述操作,直至120车到达现场;


全民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

刻不容缓

大部分民众遇到心脏骤停患者,首先能做的也就是拨打120,然后眼睁睁看着患者倒地不起而难以施以援手

实际上,救护车到达时,患者已经基本失去了救活的希望,即使抢救过来往往也会有各种严重后遗症。我国成人心肺复苏普及率不到1%,而美国是60%

有识之士一直呼吁建立面向大众的心肺复苏普及培训长效机制,比如在考取驾驶执照时,要求必须学习心肺复苏技术,在大、中、小学设立心肺复苏培训课,作为学生健康和应急教育的内容之一,也可以把这项技术普及与提高公民的应急救助能力联合起来,提升全民急救能力。

也有专家认为进一步推进急救免责立法工作,从法律层面保护施救人员。

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出台了急救免责方面的条例等,解决“不敢救”的问题,但国家层面还没有建立有关法律法规。

此外,应当加强建筑物和公共场所除颤仪配备,提高抢救效果。除颤仪(AED)是院前心肺复苏急救所使用的重要设备。

虽然一些公共场所比如车站、机场、商场已经配备除颤仪,但目前我国公共场所除颤仪总体配备率较低,遇有紧急情况,附近很难找到除颤仪。

在实施心肺复苏时,如果能最快找到除颤仪使用,则能大大提高抢救效果。


总结 

情急之下难免慌乱,本文并无意吐槽急救人员的操作不规范,但多位现场急救人员的衣着都表明他们不是普通群众,至少在急救方面的技能掌握应当优于群众。

所以作为专业人员,在达到急救现场应当实施高级心肺复苏,遗憾的是,从视频中我们没有看到这样的画面。

希望AED普及率更高,希望更多民众具备急救知识和技能,也希望跑者有条件都要考取急救证书,掌握心肺复苏技术是关键时候救别人,也是救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