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便﹙偶尔﹚翻翻之夜读三国--谶语

 新用户3951uudG 2023-03-29 发布于河南

谶语

谶语,即迷信的人指事后应验的话。

最著名的莫非《推背图》和《马前课》,他们来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两位爷:袁天罡和诸葛亮。


如今我们已不知道这些书的真伪,反正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已经应验了的,而且被解释的神乎其神,尤其是宋太祖,“紊其次而杂书之,传数百本于人间,使传者懵其先后,不复可验,遂为弃之”,知道禁止不了,就以谬制真,后人就不知道所以了。

《演义》中谶语凭多,“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是被写在历史课本上的,农民起义,大都带有迷信的色彩,是为了让追随者相信,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陈胜吴广弄一个“鱼腹藏书”和“大楚兴,陈胜王”,随之刘邦也弄一个“斩白蛇”来,最后披沙拣金,这些人物就更带些神话了,还被堂堂正正的激励后辈人:陈胜的“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是也”。

很激励人,也许许多人都说过,但被按在了人家的名下,因为人家成功了。你成功了你也会被按上,我说:野心,实现了就是雄心。

所以,谶语是后世人附会在成功人士身上的,或者真的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种愿望,而发至内心的呼喊,应验的时候,成了神奇。董卓是个独夫民贼,希望他死的人一定不少,所以有人就编排着骂他:“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他就真的死了。

孙坚为了证实自己“清白”:异日不得善终,死于刀箭之下!真的,这种“谶语”也许只是以为说说而已,那位英雄不是口是心非,不可相信,但就是这么邪气。

又想起前面说的“恨石”来,郎舅之亲的刘备孙权言不由衷,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是联合起来抵抗强大的曹操,而是互相攻伐,焉能不败于魏。


所以当刘备进成都告急,诸葛亮分身乏术,把荆州重任交予关羽的时候,这匹夫就说:大丈夫既领重任,除死方休。聪明如亮者心里“咯噔”一下:太不吉利了。

不过诸葛亮也说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是真的,不到最后一刻,不放松自己的权位,临死了还把一个大将军魏延送上了断头台。“死诸葛能走生仲达”也许是真的,而民间流传的“死治司马懿”就带有一种理想的色彩了。

我写了篇关于谶语的文章:最牛的预言家---周敦颐 最牛的预言---《题春晚》:写于近一千年前的这首诗写的不是暮春的景色,写的就是我们如今的春晚。后来又写了《题都市南庄》、《题法院》,人家古人说的真是现在。


一句话,别的都不是真理,这句话是谶语,更是真理: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