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狼养大的孩子,再也无法回归人类社会,他究竟丧失了什么?

 where5 2023-03-29 发布于布基纳法索

导读: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人类?

我们天生就是这样,还是被社会塑造,使得我们自己的动物本能被社会习俗所压制?

当消除文明和社会教育的影响时,人类这个物种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Image

本篇就从印度一个被狼养大的孩子说起,谈谈人性、语言、智力、成长环境等方面的关联影响。

Image

01

野狼养大的孩子

1867 年 2 月,一群猎人在印度北方邦布兰沙赫尔的茂密丛林中穿行,这时他们看到一群狼正进入前方的一个山洞。

Image

由于该地区一直饱受狼群袭击,猎人们认为这是消灭这些凶猛犬类的绝佳良机,于是,就制定了一个灭狼计划。

在这个计划中,猎人们将采集的干草在狼群洞穴的入口处放火点燃,利用浓烈烟火熏赶狼群出逃。

没过多久,洞穴里的狼纷纷跑到空地上,结果就被猎人们一只一只地枪杀掉。

就在他们以为杀光了这群狼的时候,幽暗的山洞里突然传出一阵咳嗽和挣扎的声音,然后就见一个像猴子的黑影窜了出来。

感觉好奇的猎人没有立即开枪,待他们仔细观看后,不由地大为吃惊!

只见眼前这个四肢着地,对着猎人们发出野兽般咆哮的家伙根本就不是猴子,而是一个人类的孩子!

自此,“狼孩”迪纳·萨尼查尔的传奇故事诞生了。

Image迪纳·萨尼查尔 (Dina Sanichar) 

当时,被狼养大的孩子差不多6岁左右,这个坐立不安的孩子给人们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牙齿突出,额头低,浑身毛茸茸的。

起初,猎人们无法靠近狼孩,因为他就像被攻击的狼一样凶猛,尖叫着撕咬任何企图靠近他的人,直到最后耗尽力气倒在一头死狼旁边并将脸埋在那狼的皮毛里时,才被抓住。

即便如此,狼孩还想反抗,嘴里发现像狼那样的哀嚎声。

为了让狼孩重返文明世界,猎人们将他带到了 Sikandra Mission 孤儿院,并在那里接受了洗礼,后来被赐名迪纳·萨尼查尔( Dina Sanichar:  Sanichar 在乌尔都语中的意思是“星期六”,因为那是他到达孤儿院的日期)。 

02

根深蒂固的狼性

最初,人们把迪纳单独隔离在一个房间里。

独处的狼孩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灵活地以四肢行走,而且还以咕噜、咆哮或是嚎叫声回应所有人跟他的交流努力。

人们很快推断出,这个小男孩一定是自幼被人抛弃在森林里,不幸中的万幸,他没有成为野狼的食物,而是与狼群建立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新家庭。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孤儿院为迪纳操碎了心,因为这个孩子始终拒绝穿衣服,每次穿上衣服都会把它们从身上撕下来。

Image孤儿院的迪纳·萨尼查尔

而且,迪纳只吃生肉,拒绝任何其他的食物。他会咬骨头来磨牙,种种行为完全没有表现出正常的人类情感表达,比如微笑或大笑。

尽管人们尽了最大的努力,迪纳还是无法像正常孩子那样牙牙学语、开口说话,他甚至无法掌握最简单的单词。

不知道该用欣慰,还是费解来形容,迪纳在某些方面却又表现出超越普通狼的智慧迹象,甚至懂得用杯子喝水。

Image

孤儿院的传教士埃尔哈特神父对此感言道:

“毋庸置疑,尽管他是个低能儿,但他仍然表现出理性的迹象,有时甚至是真正的狡猾。”

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迪纳变得不再那么咄咄逼人,性情转向温顺,但他丝毫没有表现出要与传教士中的任何人建立联系的意愿。

事实上,他唯一一次表现出能够与另一个人相互联系,是在另一个野蛮的孩子被带进孤儿院的时候,那孩子就像他一样充满野性和兽性。

这两个野孩子竟然很快建立起友谊,他们在一起时习惯用四肢嬉戏,晚上蜷缩在彼此身边,迪纳甚至教对方如何使用杯子。

可当他的同伴因不明原因不幸去世时,迪纳整天都在悲伤地嚎叫,这是他第一次表现出除了愤怒和恐惧之外的另类情绪。 

尽管如此,传教士们始终没有放弃继续教这个男孩如何做人,但进展却极为缓慢。

最终,在某种程度上,迪纳似乎具有了一些人类的行为特征。譬如用餐具从盘子里吃饭,在传教士的帮助下穿上衣服并直立行走,但这一切让迪纳显然很不舒服。

Image成年后穿着衣服的迪纳·萨尼查尔

在孤儿院和人类相处的近 20 年里,迪纳在吃食物之前总是先闻一闻,尽可能避免吃到生肉以外的任何食物。

此外,迪纳一直不会说话、阅读和写作,尽管他表现出对一些简单的单词和短语的初步理解。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迪纳成年后养成了一个人类最容易上瘾的习惯——吸烟

Image

1895 年,迪纳死于肺结核

从年龄上看,还不到30岁。如此年轻就早逝,也许,这是迪纳学到最像人类行为后的代价。

03

改变人性的是语言吗?

虽然,在西方神话中,有狼孩长大后不仅像个正常人样,而且还创立了罗马的动人故事,但那是对罗马帝国乃神族后裔统治的隐喻,是一种树立民族自豪感的政治手段。

:在古罗马神话中,战神马尔斯的双胞胎孩子罗慕路斯雷穆斯被遗弃后,就是由狼抚养长大,后来他们建立了罗马城,兄弟间自相残杀,罗慕路斯胜出成首任国王。】

Image由狼养大的罗穆卢斯和雷穆斯

现实中,迪纳案例告诉世人的是,人们可以把男孩带出森林,但却不能把森林再从男孩心中带走

似乎兽性与人类文明之间存在一条鸿沟,而西方的语言学家认为,这只是与语言相关

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人类经验的基础,在他的代表性著作《句法结构》中,提出这样一个理论

Image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 (Noam Chomsky)

“如果没有语言的人被遗弃在一个岛上,在一两代人之后,他们就会创造出自己的语言。” 

法国学者吕西恩·马尔松在心理学著作《 狼孩与人性问题》中也写道:

Image《狼孩与人性问题》作者:吕西恩·马尔松(Lucien Malson)

他即兴创作了其他“更粗鲁、更不具体的人类”交流方式,这些交流方式通常是急躁和愤怒。

事实上,这些动物养育的孩子中有许多会采用动物父母的交流方式:吠叫、嚎叫、咆哮和猛扑。 

我不否认,相对孤立的人类群体随着时间推移,具有多样性地创造自己语言的能力。比如,我国众多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可以说出唯有自己村庄部落才能明白的语言。

这就如同学习外语一样,当一个人掌握了不同发音方式的新语言时,在表达思想意愿的时候,除了说话的强调不同外,其传递信息的准确性、即时性其实与母语差不多。

也就是说,支撑语言交流背后的思维逻辑,对智力水平相当的人而言,会无障碍地通过沟通理解彼此。

所以,我不认同兽性与人性的分水岭,在于语言的表现上。

在我看来,根源在于成长环境,更具体地说,与人类婴儿共同生活的物种的生命场能直接相关。

这种影响,不是人类对狼的活动行为的机械模仿所能解释的,而是包括大脑器官功能结构在内的性质改变

这方面,有个著名的孤立儿童案例值得探讨。

04

被禁锢的精灵

这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一桩悲惨案例,很多研究人员认为从中学到了更多关于语言发展的神经科学 。

这个案例后来还被拍成电影《知更鸟不歌唱》

Image美国电影《知更鸟不歌唱》海报

本案的主人公 吉妮(Genie,精灵的意思,她的真实姓名没有被公开。)是一位美国洛杉矶女孩,在她 出生不久后 ,就被变态的父亲以保护她的名义关在不见阳光的小黑屋里,而且还不让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跟 她说话。

:吉妮的父亲克拉克·威利 小时候被母亲抛弃,长大后性格扭曲。】

Image吉妮

在人生的前13年里,吉妮晚上一直被绑在床上,白天则被锁在小马桶上。

平时,吉妮感受最多的只是父亲的辱骂和虐待,每当她试图发出声音的时候,父亲就会用木棒狠狠地打她。

而照料她的事情都由吉妮的哥哥去做,但是哥哥只是遵照父亲的指示,不敢跟妹妹说话。他每天迅速地给妹妹喂完大量的牛奶和婴儿食物后,就逃一般离去。

因此,吉妮几乎从来没有与人正常交流过。

Image吉妮父亲(左2)  哥哥(左3)

终于有一天,吉妮的母亲在父亲外出购物的时候带女儿逃了出去,于是人们才知道还有个女孩以这种方式活在世上。

在被人发现时,这个13岁的孩子的体重只有26公斤,身型只有6岁孩子那么大,没有任何语言能力,也不会自己上厕所。

因为从没吃过固体食物,吉妮的乳牙都还没有掉,她有两套牙齿。

Image刚刚被解救时的吉妮走路像兔子跳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虐待儿童案件之一,媒体曝光后,引来公众哗然的同时,南加州大学组织了一个跨学科团队开展了名为“极度社交隔离对儿童发展的后果”(Developmental Consequence of Extreme Social Isolation)的项目,对吉妮开展研究和治疗。

吉妮也因此成为科学史上第一个被深入研究的缺失母语的人

结果显示:

在涉及语言的智力测试上,吉妮的得分很低,但是在不涉及语言的智力测试上,她的得分则要好得多。

更奇特的是,吉妮的一些能力超出常人。比如在1975年5月的 Mooney Face Test(一种感知能力测试)中,吉妮获得了当时文献记录中的最高分。

ImageMooney Face Test 考察的是识别人脸的感知能力

总而言之,吉妮的右半球有一些异乎寻常的能力,她的大脑右半球的心智年龄相当于8岁儿童

但是涉及左半球的测试,她的情况不容乐观,她的左半球的心智年龄相当于2-3岁的幼儿

吉妮大脑左右半球的割裂在脑成像中也得到了验证。

1971年3月初,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的神经科学家扫描了吉妮的大脑并研究了她的双耳听力。

结果显示,她的两只耳朵都没有听力问题,但其中一个耳朵对人类语言没有反应。

吉妮的左耳(左耳信息由大脑右半球处理)对人类语言有准确的反应,但是她的右耳(右耳信息由大脑左半球处理)却无法识别人类语言。这种情况此前仅出现在裂脑(大脑左右半球之间连接缺失)患者身上。

根据脑成像的结果,研究人员认为,吉妮的大脑表现出右利手的典型特征,也就是说应该是个右撇子;但是,由于 吉妮在成长发育阶段没有得到足够的语言刺激,她的大脑左半球没有得到应有的分化,也就是没有产生语言功能,由此导致左半球的语言中心(如布罗卡区和韦尼克区)萎缩了,因此她的右耳对语言没有反应。

Image人类大脑负责语言功能的主要是左半球的布罗卡区(左)和韦尼克区(右)

相比狼孩迪纳·萨尼查尔,吉妮在恢复人性步入社会的康复上,让人们多了一些欣慰。因为在寄养家庭里,她学会了一些简单的生存技能,比如给自己做饭、熨烫衣服等 。

Image

但是,有些正常人该有的能力,却永远丧失了。

比如吉妮的人际交流能力还远称不上正常,她的行为也处处透露着缺乏社会教化的痕迹,时不时地还会有自残倾向

Image行为异常的吉妮

吉妮的案例,让我相信,给吉妮带来不可逆转伤害的深层原因,并非语言交流的不够早和不正常,而是自幼被父亲家暴所带来的心理和精神创伤,以及由此引发大脑器质性病变这些综合因素造成的。

由此可见,孩童时期的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人性、智力、语言等能力的塑造培养,可以说起到决定性且不可逾期替代的作用。

遗憾的是,迪纳·萨尼查尔所在的年代,医学尚未发达到可以用核磁共振看清他的大脑内部影像。

Image

我在此推测迪纳大脑的变化,应该与吉妮不同,他的大脑很可能会与狼的大脑功能区产生某种形态上的关联,甚至,还有无形的生物信息能量场的关联。

关于这个推测,我是基于“场导理论”。

05

场导理论
Image

简单地说,“生物场导论”认为:

既然生物体有电磁场的交换,那么该电磁场必然会有一部分传递到有机体之外。如果被另外的有机体所接受,作为生物信息,必然会定向控制该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过程。

1961-1963年,姜堪政教授进行了著名的“鸡变鸭”场导实验。

Image

结果发现:鸭子的生物场微波作用到孵化中的鸡蛋,由此鸡蛋所发育出来的鸡雏具有鸭子特征,比如足趾间有蹼

关于生物“场导论”对生命科学的深远影响,目前主流科学界尚未完全研究透彻,但我认为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本质(这个话题,以后单独开篇,本文不多赘述)

总之,人这一生的命运,与生长环境,尤其是养育的父母,也包括陪伴在身边的其他物种生命的能量场有直接关联。

从这点上,我希望正在养育婴幼儿的父母能够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Image

童年能够治愈一生,也能致郁一生。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